中國農業長不“大”是因為被管得“死”?

中國農業長不“大”是因為被管得“死”?

最近中國糧食豐收成災的事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所謂“掉不動消不掉儲不下”。對於一個農業人口大國,豐收應該說是好事,尤其是我們很多人的心頭仍然籠罩在三年地獄般的飢餓記憶當中。但是目前的糧食形勢卻的的確確在造成風險——今年糧食價格大幅下滑,政府託市收購的價格十一年來首降,玉米價格下跌達20%以上,種糧顯然是虧損的,糧食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將受到戕害。

在現代社會下,如何認識農業,事實上大部分人的思維都跟不上世界發展的形勢。

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國內糧食價格沒有競爭力,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農業結構不合理。

現在大家都是一個小孩,周圍有五六個大人在照顧這個小孩,但是現在的人在教育小孩的觀念上已經進步不小,比如我小區裡看到很多這樣場景,一圈大人圍著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在學步,小孩跌到了,老人要去扶,旁邊的媳婦制止婆婆:“媽媽,別管他,讓他自己爬起來。”於是我看到這個小孩哭著慢慢爬起來,然後再接著繼續走路,周圍是一片掌聲,小孩臉上露出笑容。

中國的農業就是被“老人”扶著的,改革開放幾十年,就根本沒有學會自己走路,中國的農業沒長大,這是中國農民的悲哀。

中國農業有幾個地方是被死死管住的:

一是土地,土地是集體的,而事實上國有的,不是農民自己的,所以有人說中國農民連農奴都不如,這話比較難聽,說的是實情。人生下來要有基本的財產權,中國的農民沒有財產權。有了自己的土地,你就可以去做金融槓桿,比如去抵押信貸,這是最基本的農業和經濟發展邏輯,而世界金融史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也是一個人生活生長的基本條件。中國的農民沒有土地,他不能去抵押融資,他就只能在租借的土地上出賣苦力。

二是沒有遷徙自由,城裡的房子便宜的時候,農民不能進城買房。現在房子已經漲到天上了,允許農民進城了,不僅僅買不起房,社保和上學等問題依然是歧視重重。

三是糧食,政府是很照顧農民的,比如託市收購,其目的是不讓糧食價格太低,鼓勵農民種糧,不然農民就棄種。但是這政策不是長遠之策啊,你的庫存有限,你的財政資金有限,而糧食市場又是跟國際接軌的,你把糧價拖到天上了,總有糧食進來填空,那就是大量的進口。

客觀情況的確是中國的農業沒有競爭力,美國的大農場生產的糧食是中國幾個縣的水平。但是這樣保護不是法子,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經驗,凡是保護的產業都是孱弱的,凡是被放開的都是強大的,比如家電,比如農業。中國的農業要發展,必須引入資本,資本都是城裡的,有資本才可能生產有持續競爭力的農業商品。你看到城裡資本去修別墅,你就不想想別墅也有賣不掉過剩的時候,農產品可能就成為城裡資本投資的對象,這就是看不見的手。資本比誰都聰明,起碼比你我坐在辦公室裡的研究者和決策者聰明。

中國的農業如果不用常識思維,不用市場思維,不用現代思維,不用國際思維,如果還是傳統思維、管制思維、家長思維、精英思維,中國的農業就會造成極大的社會弊端和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