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绿衣郎,初心便相忘,多么痛的人生领悟

方成绿衣郎,初心便相忘,多么痛的人生领悟

在《清平乐》中有一个情节,就是韩琦作为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为了人间正义,只身挡住要来砸梁家铺子的恶霸,正好被微服前来吃糕点的宋仁宗赵祯遇上。不但帮他解了围,还与他谈论国是。

初生牛犊不怕虎,正是意气风发的韩琦也痛陈时弊,指出官家之害,让宋仁宗气得拂袖而去。那个时候的韩琦,只是单纯、直观的凭着个人立场、激情与视角看待时事、直抒胸臆,哪里知道对面坐着的比自己年少的多的就是官家之首——当朝的仁宗皇帝?

无疑,那个时候的韩琦初中举人,正是意气风发、满怀政治理想,对人生命运与前途充满幻想的时刻。那种状态下的人,是刚直不阿、内心无邪的。因为没有过多的欲望,为了公平正义,他可以去慷慨赴死。

而等到韩琦终于一路过关斩将,参加殿试的时候,他才蓦然发现,坐在庙堂之上的皇帝竟然就是当年与自己激辩的翩翩少年郎。而当年自己还叫他多了解、学习一下宋朝的制度再来发言,这个时候的韩琦已经逐步成长,也真正的要华盖罩顶,距离富贵唾手可及了。

方成绿衣郎,初心便相忘,多么痛的人生领悟

这个时候的韩琦便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为了真理正义可以慷慨激昂的青涩学子了,而是畏惧权威的官场新吏。因为人距离富贵越近,欲求就越多,也就越来越难以随心所欲,做真正的自己。

而韩琦也发现,仁宗皇帝也真的认真研究了宋朝的制度,对事关民生的大事小情、条条框框已经了如指掌,早已远远在自己之上。韩琦更是不敢稍有放纵,而变得唯唯诺诺、恭恭谨谨。

宋仁宗看在眼里,不觉有些失望,不由当场叹道:“方成绿衣郎,初心便相忘”。宋仁宗这一叹,其实叹出了官场、叹出了人性的真谛。

记得汪精卫年少时,也是满腔热血,能够英勇无畏的冒死刺杀摄政王,何等的英武刚烈!而且吟出了“引颈图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豪迈、视死如归的诗句。

但是,当汪精卫深陷政坛,整天为利益蝇营狗苟的盘算的时候,他的热血便全部褪尽,忘记了民族的尊严,忘记了自己从政的使命,更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最终沦为让人不齿、千古唾骂的汉奸头子。

方成绿衣郎,初心便相忘,多么痛的人生领悟


这个巨大的反差与变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人彻底改变了?是学识退步了?其实不是的,汪精卫还是那个汪精卫,而且学识还更加丰富老练了,只不过是人在物质与权力的享乐快感中迷失了良心与热血,逐渐被尘世这个酱缸侵染变了颜色。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越是去追求快乐和满足,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大有成就、外显上确实风风光光,而内心却早已被物欲、权欲、淫欲所奴役,最后成为外邪附体的傀儡而已。

自古兴衰,无论个人还是家国,其实都脱不了这个巢碓。本质上来讲,就是欲望、享乐麻木了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于是乎,富不过三代,国难强万世。

所以,一句“方成绿衣郎,初心便相忘”可谓振聋发瞶,让人时时惕力自省,特别是为商为官者,还有做管理的人,这可以说是值得天天揣摩的金言警句。智慧者之所以是智慧者,他在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这件事情的演变,最终会不会把自己拉入深渊而泥足深陷。

每一件细微的事情,可能都会演变成蝴蝶效应,最后牵扯着自己的命运,犹如瓶中的小鸭,随着自己越来越强大,反而越来越难以转圜,陷入生死两难的境地。那么智者通常不会拿自己的人性去赌命运,天道自然,只要坚持顺道而行,外显清贫而内心安乐。倘若逆道而行,时刻计算利益,就会外显华贵,而内心烦乱难以清静。先不说拥有一大堆数字财富到底有没有意义,但是自己种下的业力终究是会发作的。

方成绿衣郎,初心便相忘,多么痛的人生领悟


一旦业力发作,那个时候能力越强,计算越多,坠落的越惨。轻者一切归零,重则成为一世身心负累。所以,俗人做事,眼里只看到当前得失与锦衣玉食,却不知道,这一切只是暂时幻境,终将化为乌有,穿的必将成朽布,吃的也会化为大粪,如此而已。

与其明知不值得还要去算计,不如不问境遇,不忘初心,不过度在意得失与结果,乐得淡然自在、云淡风轻。世间的事情,从来没有结果,今天的结果,不过是明天的起因而已。生死往复,兴衰交替,原本就是宇宙的常态与存在形式。

身化万千郎,初心不相忘,这才是大自在的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