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同意:外資企業進入國內金融行業,理由是什麼?

大唐安西軍騎兵都尉


個人觀點,同意外企進入,原因有三。

第一是利民。金融是現代服務業,外企在服務方面經驗豐富,相信可以給民眾創造更多的增值服務和體驗。

第二是利國。外企的進入可以說引入了競爭機制,有利於改善服務行業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

第三是有利於國家戰略。中國要走出去,沒有國外資本力量參與是比較困難的,放開部分市場也是吸引外資,深化改革的需要。

過程中建議加強監管,使外企發揮融資盤活的功能,同時防控衝擊金融市場穩定大局。


吞墨避煙


同意啊,全面開放競爭對大家都好


文書資本


外資企業進入國內金融行業不管你同不同意,都是不可阻擋的趨勢,這是中國加入WTO做出的承諾。但為了保護國內金融業,分步開放中國金融市場,

按照當時承諾,人民幣業務開放時間表是。

加入時,開放深圳、上海、大連、天津地區人民幣業務;

  加入1年後,開放廣州、珠海、青島、南京、武漢地區人民幣業務;

  加入2年後,開放濟南、福州、成都、重慶地區人民幣業務;

  加入3年後,開放昆明、北京、廈門地區人民幣業務;

  加入4年後,開放汕頭、寧波、瀋陽、西安地區人民幣業務;

  加入5年後,取消所有地域限制。

與資本市場相關的包括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

 允許設立中外合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從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比例在加入時不超過33%,加入後3年內不超過49%。  

加入後3年內,允許設立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從事A股承銷、B股和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外資比例不超過1/3。

現在監管機構已經允許證券合資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達到51%,也就是控股合資證券公司了,最早是華鑫證券,證監會已對摩根華鑫作出《關於核准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控股股東的批覆》,核准Morgan Stanley成為摩根華鑫主要股東、控股股東,對其受讓摩根華鑫51%股權無異議。據悉,Morgan Stanley擬受讓華鑫證券(華鑫股份全資子公司)與摩根亞洲分別持有的摩根華鑫2%及49%的股權。

國內券商相比於成熟國家的券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高盛一營收和利潤就遠遠超過龍頭券商中信證券。高盛2019年全年淨收入為365.5億美元,利潤80億美元,分業務看,投資銀行業務淨收入為76億美元;在固定收益、外匯、大宗商品(FICC)及股票領域的廣泛和多元化業務淨收入為147.8億美元;消費及財富管理業務淨收入為52億美元。中信證券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1.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2.29億元,中信證券收入只有大約60億美元,是高盛的六分之一,利潤是18億美元左右,不到高盛的四分之一,證券承銷業務6億美元左右,只有高盛的十二分之一,

因為證券公司體量無法與國外大投行相比,才會有最近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的傳聞出現,可是合併以後,兩者體量依然不具有可比性,還不是一個數量級,

目前最關注的是華鑫證券,摩根士丹利控股以後,會不會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助推華鑫證券投行和FICC業務上一個臺階,畢竟目前國內IPO、再融資、債券發行市場很大,要比美國多得多。而券商目前FICC是一個短板,很少券商有較大的收入,資產管理業務方面海通證券做得較好,可是與高盛相比,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