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阻拦记者来阻止舆情?只会起到舆情裂变的反作用

记者们为此付出代价,在向他们表达敬意和问候的同时,也当义不容辞地送去道义支持和接力。


本以为4名儿童被埋,已足以令人出离愤怒了。但发生在河南原阳的事情还没完,这不,在原阳朱柳园村一陵园,征得家属同意前去采访的记者被打了。据现场流传出来的视频显示,包括红星新闻、新京报和上游新闻等媒体在内的多名记者被多人推搡、反扣手臂、掐脖子殴打,手机被抢、衣服被撕烂、眼镜被踩毁。


想阻拦记者来阻止舆情?只会起到舆情裂变的反作用

记者采访时遭多名不明身份人员殴打 图据红星新闻


记者前往陵园采访,是完全合法的职责行为。当地的严防死守,显得既奇怪又莫名其妙——是想封锁消息吗?这条大新闻已广闻天下。是想保护家属隐私吗?似乎也不是。是想把事情搞得不可收拾吗?好像已成功做到了。不信可以搜一搜热搜榜,此时炙手可热的流量。


这样的场景,对于传媒记者来说,并不陌生。个别地方,日常工作疏于管理,恶性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往往不是查漏补缺、亡羊补牢,而是想方设法掩盖真相,推诿责任。要想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记者设置障碍,以“解决”关注问题、暴露问题的人,文封武锁,上下其手,将记者的镜头堵在事故现场以外。要么用避重就轻的通稿敷衍,要么以抽象的肯定具象的否定的方式拖延真相揭露,以求事故被淡化。事件的传播度,往往决定了处理的轻重程度。这就是个别人员热衷于阻挠的原因。先设置采访门槛,再“上堵下瞒”运作,记者如果想突破这种“迷魂阵”,文打官司武打架,总有一种招式让你痛。


虽然阻拦有效,这些人却忽视了用负面新闻去封杀负面新闻造成的舆情裂变,在恶性事件发生后用更恶劣的态度回应公众的态度。打媒体记者,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阻拦公众的知情权,这是不能容忍的。


用打记者的方式挡镜头,不仅挡不住真相的传播,反而将挡镜头的人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之下。记者们为此付出代价,在向他们表达敬意和问候的同时,也当义不容辞地送去道义支持和接力。


作者 曾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