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遇上薛定谔,《心学》正式有了物理学解释!

王阳明遇上薛定谔,《心学》正式有了物理学解释!

当王阳明的《心学》遇到"薛定谔的猫","心如明镜,物来自照"才正式有了物理学的解释。

薛定谔认为:如果盒子里的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这只猫就死了。如果没有发生衰变,这只猫还活着。但是,在盒子打开之前,这只猫处于生死叠加状态,混沌状态,也叫量子叠加。只有打开盒子,你看到之后,才能呈现一种状态,要么生,要么死。而王阳明同样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简单的说,你没看见的时候,花处于开与不开的量子叠加状态,当你看见此花,就只有一种结果,要么开,要么不开,全在你心里。

王阳明遇上薛定谔,《心学》正式有了物理学解释!

人们总是忧患于未发生的事情。但是当我们明白了物来自照,明白了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些量子叠加的现象,是否会减少很多烦恼呢?毕竟,结果都在事情发生之后。而在发生之前,都是量子叠加状态,不必忧患。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文武双全且立下盖世功勋的人物:诸葛亮、王阳明和曾国藩。而学术影响最为深远并能永久传承的,大概以王阳明为首了。

阳明心学和朱子理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内观,后者外求。朱子认为,格物就是穷尽天下万事万物之理,方能致知。因此王阳明面对一棵竹子"格"了三天三夜,最后晕厥倒地也没整明白竹子的理在哪里。于是发现朱熹的方式有问题,后来在龙场流放期间悟透了心学,觉得天下之理皆在心内,而不在万事万物之上。心即理,致良知便是格物。而致知则要事上练,练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

你打开盒子看见猫死了,外应于内心,心里就有个死的理;猫还活着,外应于内心,心里就有个活的理。死活都是发乎于心,与猫何干?所以,薛定谔的猫,在打开盒子之前的量子叠加(生死混沌)状态,事实上就是未曾外应于内心的状态!

大千世界,人心浮躁。让我们一起,打开灵台方寸境界,左一位王阳明,右一位薛定谔,岂不妙事一桩?

王阳明遇上薛定谔,《心学》正式有了物理学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