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比较各国阶段性抗疫成效(2020

文|联安研究院 余万里 邵旭骏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具特色的公共卫生应对策略,有的是“严控隔离”,有的是“群体免疫”,各国的抗疫策略是本国国情、政情和社会政治动员机制的产物,有其内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逻辑。人类对病毒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疫情还在蔓延,对各国抗疫模式及成效盖棺定论恐为时尚早。

围绕各国疫情的数据,尽管各国政府、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公共卫生研究机构每天都在更新,但存在衡量标准不统一、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的问题,因此导致了国内外媒体对各国的抗疫政策及成效的议论纷纷。

然而,数据是会说话的。本项研究,选取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国家,以权威公开数据为基础,尽可能地排除不准确、不确定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大体上可以横向比较出各国抗疫的阶段性成效,并预估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方法:

由于新冠病毒存在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等特殊性,各国开展检测的范围和标准各不相同,单纯看每日更新的确诊人数实际上并不能反映出疫情的全貌,因此,本研究提出评价抗疫成效的三项指标:

1.疫情持续时间:从出现第一例病死病例到确诊人数到达顶峰的爬坡天数来衡量,很显然,持续时间越短则对国民健康、社会经济影响越小。

2.确诊密度峰值:各个国家人口基数大小不一,现有确诊密度峰值不仅能反映疫情严重程度,更反映疫情对各国医疗资源冲击的程度,显然,峰值密度越小,疫情挤兑医疗资源的程度就越轻。

3.病死人数密度:病死人数在各国相对比较透明和确定,比较病死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不仅反映出防疫的效果,也取决于各国的医疗资源和能力,直观反映抗疫成效。

二、阶段性数据比较

1.疫情持续时间

截止2020年4月15日,中国、韩国、德国、马来西亚、伊朗、澳大利亚、瑞士、奥地利现有确诊人数明显下降,可以认为阶段性地控制住了疫情。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仍在爬坡中。

数据比较各国阶段性抗疫成效(2020/4/15)

用第一例病死病例至现有确诊人数达到顶峰的爬坡天数来衡量,马来西亚、韩国、德国用时最短。中国用了39天,由于面临全球疫情反扑的风险,目前尚无法用清零来衡量抗疫的成果,在推动复工复产的同时,防止二次疫情的压力依然很大。

数据比较各国阶段性抗疫成效(2020/4/15)

注:阶段性峰值,不排除后续再次出现高点。

2. 确诊密度峰值

每百万人的确诊人数测量确诊密度,现有确诊密度峰值,中国最低,这是以湖北一省全面封闭为代价取得的,必须向为此做出巨大牺牲的湖北及武汉人民表示致敬!

数据比较各国阶段性抗疫成效(2020/4/15)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确诊密度峰值清晰地反映出欧美国家普遍承受了比韩国、中国更大的医疗资源挤兑冲击;而俄罗斯、巴西、印度在未来几周将承受巨大的医疗资源冲击。

数据比较各国阶段性抗疫成效(2020/4/15)

3.病死密度

从病死人数/常驻人口来看,中国病死密度趋平,而欧美国家普遍高出1-2个数量级,且仍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数据比较各国阶段性抗疫成效(2020/4/15)

以上数据更新于2020年4月15日,只能阶段性地对比和反映各国疫情及抗疫成效,疫情还在发展,我们将持续动态跟踪上述三项指标在各国的变化。

2020年4月16日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研究院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