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自己關於文學的夢嗎?

Linfeel


斗轉星移,時光如梭,如今,在奔四的路上,我來談談自己的文學夢。遙想當年,剛考上高中,班主任是個語文老師,很有才華,第一節課跟我們分享如何學好語文課,在課堂上,老師講了三國演義裡面的關公溫酒斬華雄的故事 ,還講了紅樓夢裡面林黛玉進賈府的故事,說裡面的文字描述的非常好,語言優美,栩栩如生,就好像親眼所見似的,後來我讀完了這兩本書,確實發現裡面的文字非常生動,錘鍊。後面我又陸陸續續讀了一些書,《史記》 ,《千年一嘆》,《平凡的世界》,高爾基的《母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老舍的《家》,《圍城》等等,也許是讀了這些書,每次寫作文的時候,從來不打草稿,在心中簡單思索一下,從開頭到結尾,一氣呵成,試卷交上去,老師經常給高分,我記得當時滿分是60分,老師幾乎每次都給打55分以上,聽到老師在講臺上提起我的名字,我心中竊喜。當時也有一些懵懂的想法,以後能不能多寫寫文章,自己也成為像蘇東坡、曹雪芹、老舍這樣的文學家。後來高考,考上了醫學專業,從那之後,也很少寫文章了,文學夢也破滅了。回想這一路走來,經歷了風風雨雨,自己這些年在外面打拼,有汗水也有淚水,感覺人生挺不容易的,其實把身邊的事整理整理,提煉提煉,稍微加工一下,寫出來也是很好的,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就是一本書,只要認真寫出來,也是很好的文學作品。既然現在碰到了今日頭條這樣的好平臺,我真應該把少年時期的文學夢重新撿起來,放到平臺上與大家交流。


王如意8679


不僅記得,且延續至今,創作出版有當代現實題材長篇小說《嬗變》,多篇散文發表於《讀者》等報刊。


林中長嘯


文學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夢,一個從未開始的夢。

小時候一直是個三好學生,卻因為家庭和成長環境的原因,反而討厭讀書,尤其是課堂之外的書。高中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一本叫做《萌芽》的雜誌,裡面的作者都是當時特別優秀的年輕人,他們用天馬行空的文字,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觀點,我第一次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在《萌芽》的影響下,從第一本《三重門》開始,我喜歡上了讀韓寒的小說。他的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黑色幽默的語言,以及隨處可見只屬於當代年輕人的犀利觀點,即使後來步入社會工作後我也一直習慣讀他最新的小說。當時其實是沒有寫作的空間和時間的,我單純得把這種隨意的寫作慾望放在了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裡,導致作文分數在班上長期墊底。現在想來,經歷太簡單,想法太幼稚,寫出來的東西也完全不知所云,結果是完全合理的。

後來大學選擇了理科的專業,跟文學和寫作再也沾不上邊了。直到畢業後厭倦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想著如何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得到的答案就是寫作。一邊旅行,一邊寫作,多麼美好的生活啊,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過一樣的想法,可惜最終都沒有完成。在日復一日的工作和專業學習下,文學夢變的越來越不切實際,甚至連閱讀專業以外的書籍都變成了一種奢侈。

再後來輾轉到了北京工作,聽聞互聯網圈子流行一本叫做《三體》的小說。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打開了《三體》的世界,也打開了我閱讀的新世界。我終於又重新愛上了閱讀,從科幻小說到科普書籍,從各種暢銷小說到熱門電視劇電影的原著,不管聽到的還是看到的,我不想放過任何一本感興趣的書。當然,我和一批人一樣成為了原著黨,總是一邊吐槽抱怨改編拍攝的不如原著,一邊津津有味地享受曾經看過的文字變成的畫面。

在腦海裡創作過各種題材的文學作品,最終還是什麼也沒寫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