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职妈妈如何走出至暗时光(下篇) || 渡过

一位全职妈妈如何走出至暗时光(下篇) || 渡过

鑫鑫/文 张进/图

本文的上篇,我写了我的患病经历,以及我什么会得病。我想正在遭遇抑郁症的朋友们,可能更感兴趣我是如何走出来的。这里我尝试总结一下,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想我的分享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不可否认药物对于抑郁症的重要作用。很多人或者家人很排斥服用药物,担心副作用,但我的经验是,一定要按医嘱咐坚持服药,至少坚持2-3个月再下结论是否适合自己。因为即使药物有些副作用,相比抑郁症所带来的的痛苦简直是不值一提。

幸运的是,我服药没有任何副作用,但问题是最初的药物并不适合我。我先服用一种抗抑郁药,总共3个月时间,没有任何效果,于是丧失信心,放弃就医。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错误,也使得我的病程延长了半年多。

后来医生给我调整了用药,服用2周后,开始起效。之后也有些反复,但总体向好。

抑郁症的生理原因是神经递质分泌不平衡,不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的神经递质,所以必须选择适合的药物,有时甚至需要多种抗抑郁药共同发挥作用。可惜目前并没有好的手段帮助患者一下子就找到合适的药物,唯一的办法就是试药。这也是抑郁症治愈率低的原因之一。

我还算是幸运的,在第二次就找到了合适的药物。我想给出的建议是:这个阶段一定要坚持,给自己多些选择和希望。

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睡眠对于普通人是非常重要的,对抑郁患者更加重要。如果你就是无法自然睡眠,那就吃安眠药物助眠,不要害怕成瘾。现在的药物都非常安全,遵医嘱服用,基本不会成瘾的。

一位医生曾经告诉我,他出差时都会备一种助眠药物,防止换床睡不着。而且不同的安眠药物交替吃,还会极大降低成瘾性,但是切记要向医生咨询后再做决定。

我在治疗的最初的一两个月,都是靠安眠药物睡觉的。睡眠好了,身体精力会大大恢复,精神状态也会有所改善。

适当的锻炼

很多人大概和我一样,症状最严重的时候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不想起床,不想吃饭,一躺一整天,连续很多天都是如此。其实,从森田疗法的角度来看,这种状况是正常的,也可以允许。但如果你希望早日走出来,在体力有所恢复后,一定要主动活动起来,甚至需要一点点自我逼迫。

舒缓的运动对于缓解抑郁情绪非常有帮助。做家务、散步、瑜伽、跑步等都可以作为运动方式。一点点慢慢来,坚持一周后就会看到效果。

这些年我一直在练习瑜伽,所以选择了瑜伽这个运动方式。而且瑜伽需要一定的专注度,这对于处在抑郁状态的人非常有帮助。我每天练半个小时的瑜伽,身体柔韧性和力量逐渐恢复,内心能量也随之增强了。

还有人采用跑步这个方式,很多人仅仅通过跑步,就治愈了自己的抑郁症。但要切记:运动要量力而行。处于抑郁状态的人都极力尽快摆脱痛苦,有时会用力过猛,有可能消耗过多体力,反而不易于坚持。 所以把握合适的度很重要。

调整认知

生病期间,认知会有很大的偏差。偏负面,偏极端,偏纠结。这里我对病友只说一句话,请你默默告诉自己:“我现在很多想法都是错的,我是生病了。”

当然现实中,抑郁中调整认知很困难,效果不好,所以患者的亲友调整认知也很重要。

行为疗法

心理学派治疗抑郁症有很多方式,行为疗法是我比较推崇的一种。

我的肺炎康复后,开始恢复家务劳动。前一天晚上我会想好第二天早上的菜谱,准备好食材,每天变换花样,注意营养均衡。坚持了2个月,宝宝会说我做的早饭比幼儿园的好吃,每次都吃光光,这种正反馈给了我很大信心和动力。

运动也是一种行为疗法,也会出现同样的正反馈,来帮助矫正那些错误的行为方式。

同时我也写日记。因为诉说会给周围人带来太多负能量,后来我发现写日记也可以宣泄负面情绪。只要是我脑子里想的东西,不管什么我都会一股脑写下来,有时候一句话会重复写很多遍。常常写着写着就哭了,但是我会继续坚持边哭边写,直到把所有情绪都抒发出去。

这样坚持了半个多月,我发现慢慢的没有那么多负面情绪需要宣泄了,于是把第二天的计划作为日记的主要内容。这样每天看着自己完成的事情,有种莫名大的成就感。要知道重度抑郁的时候,几乎就认为自己是个什么都做不了的废人。

给抑郁患者亲友的话

作为患者的亲友,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么帮助亲人走出抑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也不要说很多正确的废话。要知道,人的自救欲望是很强的,没有比当事人更想摆脱现,只是他自己一时还没有办法和能力,只能交给时间。要知道,你的接纳是此时对他最好的帮助,而那些你所认为的那些正确行为,反而有可能会加重病情。比如说强迫病人去社交,强迫病人去活动等等。

我的家人在一开始,也会忍不住督促我做这做那,不过都适得其反。慢慢的他们接纳了我,在我需要的时候才会跟我沟通,看到我状态差就让我一个人独处。这个大概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当然更重要的是科学对待。患者亲友一定要用当事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寻求专帮助。按时服药非常重要,要做到“足量足疗程”,否则有可能功亏一篑,或造成复发,增大治疗的难度。

另外,亲人一定要照顾好患者的生活,尤其是饮食。吃得好,睡得好,患者才能恢复精力和体力。目前也有一些科学研究表明,药用鱼肝油对治疗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可以作为辅助营养品服用。

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耐心陪伴

前面说过,真正应该调整认知的是患者家属。首先是去除病耻感。由于对精神疾病的忌讳与不耻,大部分患者家属都不愿意承认家人生病了,认为这非常丢人。其实抑郁症和身体疾病是一样的,难点是病人的痛苦不像一些外显疾病那么容易被人理解,尤其是“微笑型抑郁症”患者,会把自己包裹得非常好,周围的亲人朋友几乎觉察不出来。所以,请给患者创造一个可以诚实承认患病的环境,这样他/她才能有更多的康复的可能性。

其次,患者亲友还可以多了解些关于疾病的知识。如果科普文章看不下去,也可以看一些同病相怜之人的经历。这些书和文章会让患者发现:原来还有跟我一样痛苦的人,我并不是最惨的那一个。

我大概是一个求生欲特别强的人,非常想研究透自己为什么会患病,以及如何自救。我买了很多书,比如张进的《渡过》三部曲、伯恩斯的《新情绪疗法》、安德鲁·所罗门的《走出忧郁》,等等。

最后是积极看待疾病。中医李辛曾说,“每个人一辈子大概都会经历三次抑郁。”只是有些人自我调解能力很强,极短的时间就会过去。其实人的成长都是伴随着痛苦的,对于走出抑郁的患者来说,这段艰难的经历会变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人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一次修正自身认知的机会。

其实,抑郁症这种疾病是具有“传染性”的。当一个人深陷情绪泥潭,负面情绪对周围人会有影响,因此照顾患者的前提是照顾好自己。无法提供帮助的时候,那就安静耐心地陪伴。这种陪伴可以是:

◇ 看电影/◇ 跑步运动/◇一起散散步,聊些有趣的事情/◇ 坐在他/她身边一起发发呆/◇时不时给他/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剩下的事情请交给时间。要相信时间的治愈力量,相信患者自身的治愈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

也许不知不觉中,患病的家人会泪流满面告诉你,他好了!

JK·罗琳曾说:

“如果给我一部时间机器,我会告诉21岁的自己,人的幸福在于知道生活不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你的资历、简历,都不是你的生活,虽然你会碰到很多与我同龄或更老一点的人,今天依然还在混淆两者。生活是艰辛的,复杂的,超出任何人的控制能力。而谦恭地了解这一点,将使你历经沧桑后能够更好生存。”

最后,致我们所经历的至暗时光,因为那是通往自我的征途!(完)

一位全职妈妈如何走出至暗时光(下篇) || 渡过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