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浮沉20年

2020年春天,国内疫情终于偃旗息鼓,企业工厂复工复产有条不紊。正当人们挥手告别痛楚的3月,迈入充满希望的4月时,大洋彼岸的美股资本市场却突然传来中概股暴雷丑闻。

瑞幸、跟谁学、好未来接连暴雷,爱奇艺遭做空狙击。一时间,中概股风声鹤唳,如履薄冰。对造假企业口诛笔伐者有之,对华尔街空头不屑一顾者亦有之。

中概股浮沉20年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看法,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美股是目前全球最大、最主要的资本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想要寻求资本市场帮助,纳斯达克作为全球最大“创业板”是重要的去处之一。

此番中概股暴雷潮,引发不少人担忧。会不会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导致中国企业信誉受损,甚至失去资本市场青睐?科技君认为,大可不必恐慌,其实类似的事情,在20年前就已发生过一次了。

过去:妖风东渐

1991年,万维网在美国落地。1992年,克林顿推出“信息高速公路法案”,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彼时的互联网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刚诞生就让人们感受到了颠覆式创新的魅力。一个又一个害怕错过上车机会的华尔街投资人,挥舞着手里的美钞,买入市面上看到的一切互联网概念股。

刚刚加冕“互联网女皇”王冠的玛丽-米克尔风华正茂,每年一份《互联网江山》,指点美股江山。玛丽-米克尔提出的“烧钱换增长”和“眼球经济”等重要概念将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推向了高峰。

中概股浮沉20年

在华尔街资本的推动下,大批投资人把美元投到稚嫩的互联网行业。1991年到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0倍,股指最高时,纳斯达克市值6.71万亿美元,接近美国GDP的50%。

此时的纳斯达克,就如同阳光下的泡沫,美丽却容易幻灭。巴伦周刊于2000年3月刊登一篇文章,207家美国互联网企业,74%现金流为负,51家的现金会在接下来12个月内烧完,就连亚马逊也只能再撑十个月。互联网泡沫应声而破,纳指崩塌。

中概股浮沉20年

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后,中概股也在故事中扮演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配角。

1999年7月,中华网成为首支中国互联网概念股登陆纳斯达克。这家日均访问量只有20万,全年营收仅350万美元的门户网站,在互联网泡沫的余晖下,股价一路飙涨,市值突破50亿美元。2000年,搜狐、新浪、网易一路小跑,赶上末班车,流血上市。

伴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华网股价一落千丈,市值缩水百倍,从此淡出中国互联网舞台。其余三大门户也上市即破发,股价长期萎靡不振。纳斯达克交易所在长达4年时间对中概股关闭大门。

中概股浮沉20年

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百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盛大代理《传奇》,成为全球最吸金的游戏公司;腾讯开启SP(电信增值)业务,进军网游市场,找到了盈利之路;阿里推出淘宝网,一场商业渠道颠覆性革命悄然拉开大幕;京东成为全国光磁产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代理商……

寒风依然冰冷,甚至显得残酷。而春的萌芽,也在此时悄然出现。

现在:历史重演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人口不断增长,互联网的春风再次吹到。2004年,“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携一本217页的《中国互联网报告》重出江湖,华尔街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唱响了第一曲赞歌。同年,空中网、盛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中概股再次敲开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门。

中国成为了故事的主角之一。全世界最精明的投资人,都在绞尽脑汁计算着,中国网民每年要在网上买多少东西,每年要花多长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高盛、软银等国际投行进入中国市场,挥舞着钞票押宝几乎每一条赛道,国内创业者和投资人也跟着吃肉喝汤。

中概股浮沉20年

从电商到社交;从O2O的“百团大战”到出行领域的“打车大战”;从共享经济的“单车大战”到新零售无人货柜……资本催熟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嘴脸越来越贪婪,脚步越来越急迫。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判断标准再次从盈利能力回到了“烧钱换增长”和“眼球经济”那一套。

创业者和投资人心照不宣地将20年前硅谷打造的击鼓传花财富游戏照搬到中国:A轮投资人希望卖给B轮投资人,B轮投资人需要卖给C轮投资人,一轮轮滚雪球,最后让资本市场买单,股民兜底。

中概股浮沉20年

2018年,熟悉的故事再次发生。融资总额14.5亿美元的ofo资金链断裂,小黄车被堆进“坟场”;小米、爱奇艺、美团、瑞幸等创业明星抢跑上市,又接连破发。这个时期上市的有些公司市值甚至比不上创业以来的融资总额。

虽然换了主演,但资本寒冬的故事路线依然是惊人的相似。资本市场的钟摆永远在贪婪和恐惧两极震荡,在高点时他们吹捧规模,身处低点了才开始后悔没有注意盈利等更重要的价值指标。

未来:价值回归?

有人说,瑞幸暴雷会成为推倒中概股信誉的多米诺骨牌。科技君认为这个看法未免有点夸大,遭遇做空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严重。企业在财报上没有做手脚,自然安然无恙;若是有什么问题,被锤也活该。

回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无论中外,优秀的企业最终都穿越了周期,至今依然坚挺,如亚马逊、谷歌、腾讯、阿里等。上市、退市,都不是一家企业的终点。

中概股浮沉20年

瑞幸的暴雷,影响不了阿里、腾讯、百度等中概股巨头的真正价值。即使是那些规模尚小的第二梯队企业中,也有像字节跳动这样聚焦数亿中国人眼球的公司,像B站这样聚拢上亿忠实年轻用户的网站。谁又敢不看好他们的未来?

在新的故事里,总会有人成为被历史淘汰的中华网,也总有人扮演厚积薄发的BATJ。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