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权威播报:抗击疫情,今天有这些好消息【4月15日】

武汉现有确诊病例降至200例以下;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关闭;民航安排临时航班赴疫情严重国家接回2744名中国公民……4月15日,抗击疫情,还有这些好消息↓↓↓

01

4月14日,湖北除武汉以外地区自1月20日以来首次无现有确诊和疑似病例,武汉现有确诊病例降至200例以下。

02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抓紧研究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帮扶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缓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压力,助力企业尤其是大批中小微企业“扛”过难关。

03

国家卫健委:建立点对点、人对人的协作机制,防范学校疫情风险。

04

4月15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关闭。关闭后,医院不会马上拆除,还会保留一段时间。

05

中国疾控中心:影剧院、游戏厅等娱乐性休闲型场所暂不开业;大型体育活动、展览展会暂不开展。

06

3月4日至4月12日,民航局共安排16架次临时航班协助在伊朗、意大利、英国、美国、西班牙的2744名中国公民回国,其中留学生1449名。

07

北京:①4月15日,北京地铁1号线和7号线启动超常超强措施,以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②公布第一批面向团体和个人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46家医疗卫生机构名单。

08

湖北:新建鄂州机场等4个重大项目已全部实现复工。

09

山东:①禁止报复性涨价,严惩妨碍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垄断行为。②将提前启动文旅惠民消费季,提振市场信心。

10

吉林:开复工大项目超过1300个,总投资规模近一万亿元。

11

外交部:中国决定向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布基纳法索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

12

欧盟领导人将在4月23日的峰会上决定对欧盟的联合预算进行战略性评估,以帮助经济复苏。

首都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松劲

郭静原

近来,北京不断传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信息。自3月23日后,仅在入境人员隔离期间发现有零星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全市已连续20多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不过,也要看到,北京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疫情防控状态,各方仍应做好“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工作,继续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举措。

首先,这是由疫情客观形势决定的。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呈暴发式增长,境外输入风险明显加大;虽然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被阻断,但仍不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和治愈后“复阳”病例,相关感染风险依然存在,不容盲目乐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必须坚持关口前移,切实做到预防为主、闭环管理。传染病防控的历史经验和规律表明,一旦防控措施过早、过度放松,不仅付出的工作努力可能前功尽弃,已经控制住的传播势头恐怕也将“死灰复燃”。特别是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人员流动性加大,防控难度也会相应增加。所以,必须清醒看到国内外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实抓细首都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绝不能让北京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

其次,这是由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决定的。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也是全球审视中国防疫成效的窗口。首都安则国家稳,这个道理很简单,毋庸置疑。把防控之网扎得更密更牢,堵住所有可能的漏洞,才能保障首都城市安全运行和经济社会稳定,对全国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北京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没有调整,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不能放松。同时,对所有入境进京人员采取全部集中隔离观察、全面做核酸检测“双全”措施……防控政策在不断完善,每一项举措都彰显出这座“首善之都”积极防疫的明确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首都安全,进而稳定全国大局。

此外,这有助于提醒人们克服松懈情绪、保持足够警惕。得益于前期防控成果,人们好像有了一丝“放松”的资本,但懈怠往往给防控留下缝隙,隐藏巨大风险隐患。那么,如何在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过程中,不断筑牢前期防控工作成效、扩展下一步的防控成果?这需要包括每一位市民在内的北京市有关各方杜绝任何麻痹大意思想。北京已建立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广大市民心中的防控之弦不能松,已形成的好习惯必须坚持,各类防控措施必须遵守:不去境外旅行,始终如一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公共场所不摘口罩,人员密集场所尽量不去,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从这些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防控办法做起,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共同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阶段性防控成果。

行百里者半九十。首都北京的防疫成效来之不易,抗击疫情还需再接再厉。在常态化防控新阶段,北京更要坚持首善标准,端正心态、咬紧牙关,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持之以恒做好防疫工作。同时,每一位北京市民都应树立大局观,展现理解支持,群策群力,联防联控,为把首都的疫情防控网扎得更密更牢,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