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沒有上學,在家上課,孩子抗拒做作業,總想玩,怎麼辦?

璀璨女孩


首先,談心,為什麼不做作業?其次,定製規劃,嚴格執行!然後施行獎勵機制!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苦了學生苦了老師也更苦了家長,神獸在家,多少家長已經開始招架不住。如果只是鬧一鬧還好,就怕老師微信電話連環call,甚至有的家長已經做夢夢到老師站一圈和家長要作業。很喜劇也透出家長對孩子的無可奈何。

該怎麼辦?

首先,先搞明白一個事實真理:原生家庭環境的重要性。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更是每天的現場教學鏡子。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孩子。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容小覷。所以當孩子不想寫作業,只想玩遊戲時,家長先自省,你下班後如何利用的自己的時間。你是否在伏案學習充電,還是電腦遊戲,抑或是手機手遊。你的時間管理計劃如何以及對於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是時間規劃有條不紊還是得拖就拖,拖延症晚期?有任務需要做,是想盡快完成還是等同事做完等待參考。自省過後,我們就要採取一些行動了。

家長給孩子營造的環境是孩子的學習素材。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觀察家。就在孩子還是個嬰兒的時候,你看著他,對他笑,他也會笑,此時他還不知道笑這個表情的含義,只是單純的肌肉模仿,漸漸的他只是發現了,做”笑“這個表情,心情很好,才會把笑和開心聯繫起來。哭亦是如此。你的走路姿勢,說話語調,甚至拿筷子的,端酒杯的樣子。

孩子剛來了這個世界,對於他來講,好的壞的他在開始沒有正確判斷,所以在他面前的父母怎麼做他也會怎麼做,即使到了董事了,就算某一個父母經常做,但孩子很討厭的事情,漸漸的10年後,20年後,孩子也成年了,當了父母了,他突然發現,他正做著他曾最討厭的動作或事情。有人認為這是基因,但更確切的是原生家庭環境的影響。因為每個人的大腦都會記憶一些環境邊邊角角的零碎,一天兩天沒有大的反應,但時間久了,大腦對於這片記憶會越來越深,最終成了無意識的習慣。

年復一年,如復一日,孩子復刻著你的所有。

每天回家後,在書房陪孩子學習,你進步了,孩子好習慣養成了。有些家長會說,現在孩子的內容很難,我都幫不上忙。其實根本不需要幫忙。需要的是你的陪伴,與學習姿態。

其次,第二事實,你是否觀察過孩子,他是你的作品,但他也是一個有著自我思想的生命體。

你看懂了孩子,你才能和他站在同一個角度說話,達到有效溝通,而不是兩個人雙雙被氣進醫院。孩子的每一個微表情都在反應他的內心世界。你誇獎他的時候,他是驕傲飄飄然了,還是繼續鼓勁做更好了。因為兩個反應說明你誇的方向對不對。你批評他了,他是失望了,還是懊悔,這兩個反映著你的批評是否正確,是否得到了孩子的認可,結果更是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成長方向:叛逆或是懂理。所以家長先自問,你是否用心用眼用腦觀察過。

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你誇他的時候,他是不是因為你的肯定而開心不已。還是已經習以為常。再回頭想一想你是怎麼誇得。因為誇獎很有學問,誇獎一定要具體化,讓他知道哪裡做的好,你誇得目的是讓他以後繼續這樣做。也就是說他得知道他哪裡做的好,下回還怎麼做,而不是讓他覺得什麼都很棒,漸漸的自以為是。批評也是一樣,你是否沒有就事論事,翻舊賬,讓他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令你滿意。所以每次的評價羅列出客觀事實,面面俱到,有好要誇有錯要糾正。

就作業一事,把孩子叫到面前,提起作業時候,看孩子的眼睛,觀察,他是覺得自慚形穢,還是害怕,還是振振有詞。自慚形穢,說明孩子明知道有錯,還是沒做作業,要麼他是一時犯懶,家長要立刻畫休止符,明確表示,爸爸媽媽理解大家都有懶得時候,但此風不可長。僅此一次,如果再有第二次,重罰,這種孩子一定不會再犯。但如果害怕,說明孩子被罰怕了,需要繼續問孩子是不是哪裡不會,還是有別的困難。孩子此時需要幫助。但孩子還振振有詞,也先聽完他的理由,隨後分析理由是什麼。接下針對理由給孩子定規劃,觀察非常重要,按症給藥。

再次,第三事實,吼叫不解決問題!溝通時,你當孩子懂事去交流他就懂事,你覺得他還小還不懂,他就會很晚才懂。沒有長大了就懂了。所謂的順其自然,都是一次又一次的事情教會的。

家長以尊重的口氣說話,孩子就會以尊重的口吻回應。你會說對不起,孩子才會。你的情緒化只會得到孩子的情緒化,孩子沒有寫作業,家長一般會十分生氣,即使壓住火氣做到了前面兩個步驟。在第三步溝通時,也會控制不住的咆哮與怒吼,孩子在沒有你高的時候,他會害怕不反抗,但一旦長大你會發現,你管不了了。所以以身作則的教會孩子如何理智溝通問題十分重要。

有些家長可能會問,我們很理智的溝通,我說了一堆道理,孩子只會點頭,但下次作業還是未完成,說明你們沒有有效溝通,不能只說自己的道理,他沒有與你互動,你沒有說到他心裡,你不理解他的問題,怎麼指望他接受你的觀點呢。

溝通三步走:

先問問題-(注意態度的平等性)(得到更多的孩子思想信息)

問他為什麼?作業為什麼沒有完成?被老師點名的心情如何?是否有原因?是哪裡不會?還是覺得太簡單?他覺得怎麼做合適?

再說下自己的作為過來人的經驗-(注意你們現在是朋友)

可以講講自己的小時候的故事,或者你覺得可以拉近關係的分享等。

最後共同商量解決辦法,雙方都認同的。

定好時間限制,按計劃執行。


小一老師


今年的一場疫情,確實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孩子們放假差不多三個月了,部分學生足以出現學習上的問題了。

對於家長來說,相處時間太長,帶來的不是親子關係的親密,有些家庭親子關係反而更加緊張,矛盾更加突出,往往都是由在家不自覺不自律而產生的,在這裡,我只能給點建議你。

1、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人確實需要外界的力量來幫助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比如老師和父母的批評鼓勵,學校班級的規章制度,但當一個人習慣於被管理,一旦到了假期無人管理時,孩子就會失去了自我約束的力量,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讓孩子內驅力慢慢強大起來。

2、為孩子的學習提供持續動力,在幫助孩子學會自律的過程中,可以引入獎懲機制,如果設計得巧,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注意要獎勵過程,用加分的形式,分數累計到一定程度,可以得到什麼獎勵。

可以設計表格,每天打分,一旦有起伏時,可以查看原來為什麼分值會高,現在分值這麼低,可以有個比較。

可以讓孩子制定目標,比如今天沒有完成作業,那目標達成度減分,完成作業了目標達成度加分。

3、適當激發孩子的焦慮感,適當的焦慮和壓力,是有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好好學習的,可以找一個和他成績差不多的或者稍微高一點的同學做競爭目標,今天沒完成作業,就設想被那個同學超越了,今天完成作業了,就超越了那個同學。

所以這段延長的假期裡,是培養習慣了最好時期,這要看你家長的智慧了,培養得好,自己和孩子就是自律的潛力股。


哆哆小饞貓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疫情其間,學生幾乎禁足在家中,固定在手機、電腦前,所有的一切圍繞著網課進行著機械運動,生活枯燥乏味,缺少了學校同學之間快樂的交流,缺少各種形形色色豐富的德育活動,缺少體音美這些釋放天性的課堂,久而久之,會產生惰性,產生逆反和抗拒心理!

但是,網課學習又是必不可少的,它甚至會成為學生學習成績反超的一個拐點,家長和老師都明白這個道理,都知道自律性的重要性,因而老師批評、家長責怪便成了一種常態,更加加據了學生的反抗情緒!

因而,建議家長多陪陪孩子,在允許的場所,在合適的時間段自己搞一些親子活動,雖然不可能徹底改變這種情況,但至少能起到緩解的作用,避免家庭教育矛盾升級。

當然,學生大多還是聽老師的話,家長也可以多和老師多溝通,及時使老師瞭解學生的現狀,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