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英雄史堅如:你這幫奴才,有孝心,再給爺爺一碗酒(辣椒水)

中华英雄史坚如:你这帮奴才,有孝心,再给爷爷一碗酒(辣椒水)

惠州起义又叫“庚子惠州之役”,1900年10月8日,兴中会会员郑士良受孙中山委托,率领会党群众数万人人在惠州起义。初战时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最后日本违约,致使起义以失败而告终。在这场血雨腥风的起义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烈士,尤以中华英雄史坚如为烈。

中华英雄史坚如:你这帮奴才,有孝心,再给爷爷一碗酒(辣椒水)

史坚如(1879-1900),广州府番禺县人,民族英雄史可法后裔

今日之中国,富者遍置华屋妻妾成群,而贫者日夜劳作而无立锥之地。史坚如(1879-1900),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民族英雄史可法后裔,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1879年出生于在一个官僚富商家庭,虽然出身富贵,放在官二代富二代的不好前程不顾,处处忧虑受尽压迫的劳苦大众。其祖父史澄做过清廷的翰林院编修。其父早丧,史坚如自小体弱多病,少年时喜欢浏览古今史册,讲求经世之术,富于大志。广州是中国的南方门户,是最早接受欧风美雨的地方。史坚如在这里较早地受到西方民主自由共和思潮的影响。他喜读新书,关心国事,思想敏锐,崇尚平等自由,向往民主共和,沉毅真挚,任侠好义。腐败的清廷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及其引起的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极大地刺激了史坚如,激发起他改革旧中国、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每和友人议论时政,他常常愤形于色,说道:"大厦覆矣,孰尸其咎?""今日中国,富者遍置华屋妻妾成群,而贫者日夜劳作而无立锥之地,正如数千年来破屋,败坏之不可收拾,非尽毁而更新之不为功。"其兄史古愚怕他惹祸,劝他少讲。他都感慨地说:"多言固足贾祸,但国家危辱如此,虽虚生世上,亦有何益耶?"

此老妖妇不杀,中华必亡。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秋,史坚如听到北京传来的戊戌变法失败的消息。他对残杀维新党人的慈禧充满愤恨,说:"此老妖妇不杀,中华必亡!"他与友人"备述其事,相与嗟叹,决意推陷廓清之举动"。史坚如确立起反清革命的志向,立志做"世界第一等事业人物"。为探求反清革命的道路与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志,史坚如先入广州一家美国人开设的格致书院学习;后在1899年来到香港,结识了革命党人陈少白与杨衢云等人,经他们引导,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

人家笑我太疯癫,我笑人家看不穿。不久,史坚如奉兴中会命,赴长江流域考察与联络会党。史坚如担心其母与其兄长不放心,乃请日本友人宫崎滔天出面,对其母与兄称携其赴日留学为名,乃"弃慈母而投身革命"。他到上海、武汉等地联络哥老会后,又东渡日本,拜望孙中山,共筹革命大计。他回到广州探望家人,细心的母亲觉察到儿子的行动异常,害怕他出事,就阻其外出,不让他离开家门半步。史坚如被禁家中,内心焦急,急中生智,乃佯装颠狂,胡言乱语涕泪横流,日夜呼号不绝。母亲无奈,只得放行。

1899年冬,史坚如到达香港后,与陈少白一道代表兴中会,与会党首领谈判实现大联合,共同组成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汉会。会后,史坚如留在香港,协助陈少白创办革命报纸《中国日报》,同时积极参加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中华英雄史坚如:你这帮奴才,有孝心,再给爷爷一碗酒(辣椒水)


惠州起义形势图

地镇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峡水万年流。1900年郑士良领受了组织起义的命令,便和陈少白研究联络惠州、潮州、嘉应各属会党和绿林首领的方法。当时,三合会会员散处四方,不易号召。郑士良、陈少白决定派人去请正在南洋婆罗州谋生的黄福回来。黄福身材高大,手指宛如香蕉,农民出身,在三合会首领中最得人望,而且和郑士良友谊深厚。黄福领受郑士良的命令,潜入内地,联络三合会会员。说也奇怪,黄福一到,各处堂号的“草鞋”都集拢过来。他们约定时日,在惠州归善县属的三洲田会集,听候郑士良、黄福指挥。一时间“地镇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峡水万年流”的暗号在汉种们的交头接耳中流传。

  三洲田地势险要,交通方便,便于接济,利于进取,是个战略要地,又是会党啸聚的地方。郑士良和新安县绿林首领黄庭耀来到三洲田,开了一间粮油小店。店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不久,便集中了壮士600人,洋枪300枝,子弹9000多粒。

  孙中山原计划从香港海面潜入内地指挥起义,到那时已经变得不可能了。他传令郑士良固守三洲田待命。壮士们在三洲田静候了两三个月,粮食渐缺,不得不分散到附近农民家里,只留下80人守卫大寨。他们担心风声外泄,凡是邻近村民入山寨砍柴的,全都拘留,不许走出。结果,适得其反。邻近村民看见凡入山寨的乡亲都是有进无出,联想到粮油小店的异常现象,逐渐产生疑惧,谣传也跟着四起:“三洲田山寨中有人聚众谋反。”把守山寨的80人谣传成“数万大军”。

  两广总督德寿根据各方密报,命令广东师提督何长清抽拨4000多人进驻深圳,又令陆路提督邓万林率领惠州防军进驻淡水、镇隆,企图围困三洲田。形势危急,郑士良急电孙中山,请示进退。孙中山复电说:“筹备未竣,令暂解散,以避敌锋。”

  郑士良、黄福又续电孙中山:“如能将弹药送到广东某一地点,明示其处,便能一鼓作气,突出重围,接此弹药,以击敌军。”清军何长清部的200人部队已经进驻沙湾,逼近三洲田,形势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革命军迫于形势,决定先发制人,发动起义。

  10月6日晚上,三洲田大寨月光如水,岭岗顶上的大旗,随风招展,四处闪烁着月光剑影。600名精壮的三合会会员头包红布,腰缠红带,腰插一面小旗,裤脚一边卷高,一边放低,显得十分神气。黄福头包红布,身上挂着大红绣球,威风凛凛地带领战士们,在马兰头祭旗,庄严宣誓。祭旗完毕,起义军分两路下山:南路由黄福率领敢死队80人袭击沙湾,一阵激战,斩清军40人,活捉30人,缴获洋枪40枝,弹药数箱,清军惊溃;东路由林海山率领攻下新墟。旗开得胜,士气大振。黄福原想一鼓作气,与虎门、新安一带的江恭喜部数千志士会攻新安城,直取广州。孙中山在台湾得知起义已经发动,便积极准备内渡指挥和筹运军械支援,并电令起义军:“若能突出,可直趋厦门。到厦门当有接济之法。”

  日本违约旁观,不世之功毁于一旦。孙中山电令起义军进攻厦门,而不是进攻广州的原因是:他在与儿玉源太郎、后藤新平商借武器、人员和军费时,儿玉源太郎表示:“倘若你真的一封电报便可唤起革命军的话,那你就让他们在离厦门最近之处发起战争,并向厦门进军,等他们接近厦门时我们便将你送去,并且给你们武器和弹药。”后藤告诉孙中山:“目前借款不好办,重新偿还也太麻烦,日本台湾银行厦门分行金库存有几百万元,革命军进驻厦门以后,可以从那里强取出来,待革命成功以后,只需要做个‘道义上’的偿还,日本政府也不会过于追究。”其实,这是日本设下的一个陷阱,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孙中山果真占领了厦门,而且果真攻取这个金库,那末,日本出兵占领厦门就有了借口。孙中山不知道这个阴谋,他别无选择,就电令郑士良东进厦门。

  郑士良从香港进入内地,他接替了黄福的指挥职务,率领起义军改道,往厦门方向挺进。

义军避开何长清部主力,向镇隆前进,行军四五里,探知清将邓万林的哨官严宝泰带领100多人前往镇隆,便立即赶到清军必经之地佛子坳埋伏。天渐黄昏,清军果然来到坳顶,郑士良一声令下,义军猛烈开火,打得清兵东逃西窜,击毙清兵数十人,捕杀严宝泰,活捉了归善县丞兼管带杜凤梧,占领了镇隆。义军继续向水湖进发,一路秋毫无犯,所向披靡,各处乡民沿路燃爆竹迎送,具酒食慰问,各地来投义军的多达数千人。义军到达上杨围,与归国华侨杨发领导的600多名义军会合。义军从上杨围出发经白芒花,攻克崩冈、黄沙洋,进入三多祝。这时,义军已经增加到2万多人。义军急需弹药。

  孙中山接到义军沿海岸东上的电报,想方设法接济义军,竭尽了全部心力。他致函犬养毅:“吾徒人心虽勇,而兵器弹药尚乞接济之源。久持非计,不得不先作未雨之绸缪。敢乞先生一为尽力,游说政府,为吾人借一臂之助。若今得洋铳万杆,野炮十门,则取广州省城如反掌之易耳。广州既得,则长江以南为吾人囊中物也。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华夏兴亡,在此一举。贵政府如允济弱扶危,则各物可从台湾密送,文当划一切施行之策,可保无虞。如何之处,务乞早示佳音。”孙中山电令宫崎向菲律宾独立军借用枪枝弹药。他又多次向儿玉源太郎、后藤新平接洽,请他们援助武器弹药。可惜,孙中山的一切活动,都落空了。日本政府新任内阁总理伊藤博文禁止台湾军火外运,禁止日本军人参加中国起义军,也不准兴中会在台湾活动。

  粮尽弹绝的义军变得无能为力了。荷枪实弹的清兵对义军层层拦截围攻。郑士良只得连续急电请孙中山援助。孙中山接济武器和潜入内地都成了泡影,他只好忍痛派日本友人山田良政从台湾经海丰到达义军大本营,传达他的命令:“政情忽变,外援难期,即至厦门,亦无所得,军中之事,请司令自决进止。”

义军接到这样的命令,悲愤交集,慷慨激昂拼死一战。郑士良当即召开军事会议,作出决议:“厦门的接济既然不成,不如重回三洲田山寨据守,设法由香港购买弹药,然后向西北会合新安、虎门同志,一举攻陷广州城,作为根据地,发号施令。”会议决定解散家在附近的战士,只留洋枪手1000多人,分水陆两路返回三洲田。这1000多人的洋枪部队计划袭击横冈,生擒何长清,但粮尽弹绝,也只好解散,大批地流亡海外。


中华英雄史坚如:你这帮奴才,有孝心,再给爷爷一碗酒(辣椒水)

史坚如烈士铭文

  赴广州组织起事及暗杀机关的史坚如、邓荫南,屡谋响应惠州起义,皆因没有机会未能如愿,迫不得已,决定用炸药炸毁广东巡抚衙门,炸死署理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德寿,打乱敌人的中枢和后方。

  10月28日,史坚如预埋的炸药爆炸后,震坍抚署后围墙一角,德寿从床上震落在地,吓得魂飞魄散。没想到事发后,史坚如的叔父贪图钱财,竟然告发了史坚如。最后,史坚如在码头被清兵抓住。

被捕后的史坚如,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气节。德寿先是采用拉拢利诱的办法,想让史坚如把同伙供出来。史坚如将计就计,把广州那些重要的官员的名字都写了出来,想借刀杀人,让德寿把这些人给杀了。德寿看穿了史坚如的计谋,没有上当。接着又对史坚如严刑拷打,酷刑的折磨下,肌肤寸寸剥落,五官俱遭损伤甚重。史坚如宁死不屈,尤曰:你们这帮奴才,伺候甚勤,有孝心,来来来,再给爷爷一碗黄汤(辣椒水)。德寿没办法,最后只好把史坚如杀害。

临刑前,刽子手问史坚如是否后悔?史坚如冷笑道:“悔矣!恨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刽子手手起刀落,一腔热血向天激射而出,洒作一阵血雨,死时尸身屹立不倒,人头依旧是怒目圆睁状。部分围观群众,拿出还有热气的馒头,疯狂哄抢擦拭烈士鲜血,深信可以当做治病的药引,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人把史坚如的壮烈场面告诉德寿,德寿愈加忧虑刺杀之事,1903年德寿便呜呼哀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