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为什么是30年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广泛流传的谚语,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但是为什么是三十年呢?而不是40或者50年呢?请往下看……

人们常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为什么是30年呢?

1、河东、河西是哪条河?

首先明确的是这里的河东、河西所说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又因善徙善决被列为大患,宋太祖赵匡胤当上皇帝不久,就召来大臣端拱讨论黄河水患,称“自古匈奴、黄河,互为中国之患。”竟然把匈奴和黄河并列,可见黄河水患的严重。

人们常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为什么是30年呢?

黄河曾有“三十年一泛滥,百年一改道”说法。崇祯二年春,黄河在山东曹县十四铺口决堤,四月睢宁决堤,七月睢宁城被淹。河令率全城迁居避难,在邳州主动挖开堤坝泄水,使黄河流入故道,堵塞曹家口匙头湾,使水向北流,最终解了睢宁的水患。

这次黄河改道,让曹家口两岸数万户村民搬离家园,等黄河退去才再回归故土。但黄河的河身摇摆不定,从哪里决口就从哪里夺道入海,这就造成河东、河西两岸随河而变的现象。今年你的家在河东,也许明年大水一来,你的家就跑河西去了。

人们常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为什么是30年呢?

2、“河东河西说”是民间对辩证法的朴素认知

因黄河水患造成的河东、河西随时变化的自然现象,经过民众口口相传,演变成一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这里面蕴含了朴素辩证法,是说一切事情和事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特殊的运动。

有了这样一种对辩证法朴素认知后,民间就把“河东河西说”灵活运用于生活中了。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直接把这句民间俗语搬上来——成老爹道:“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盛似一年……”

这个成老爹要表达的意思是,你余大先生过去确实很牛,但世事变迁,盛衰易位,现在你家已大不如从前,彭家、方家已超过你。“河东河西说”核心意思是,人不能固守过去,不要总以老眼光看待事情和事物,要保持发展变化的心态,与时俱进。

人们常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为什么是30年呢?

3、30年???为啥?

黄河曾有“三十年一泛滥,百年一改道”说法。这种说法现在无法具体考证!从史料来看,黄河的泛滥改道的时间也不是按照这个规律!小编大胆猜测了一下。30年,为啥不是两个50年凑成一个世纪呢?因为古代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30年河东30年河西正好就是一个甲子,正好代表一个轮回(就相当于我们的世纪一样)!这句话描述了恰好也就是一个纪年轮回,历史的沧桑巨变!

人们常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为什么是30年呢?

4、吴下阿蒙与“河东河西说”

怎么更深理解“河东河西说”呢?来讲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

三国时的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等他因为战功当上将军,孙权对他说:“你现在有权掌管军国大事,不能不学习!”经过一番劝说,吕蒙开始下苦功学习。数年后,鲁肃到寻阳和吕蒙商谈大事,结果发现吕蒙再也不是过去那个莽夫了。

鲁肃吃惊地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军政才华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君子离别几天,就应另眼看待,兄长你怎么明白这个道理这么晚呢?

这就是“吴下阿蒙”的故事。吕蒙经年累月的不懈努力学习后,与出身吴县的那个不懂文化的阿蒙已今非昔比。这个从量变到质量的过程,与“河东河西说”有着天然的关联。正如吕蒙的自我认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人们常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为什么是30年呢?

“河东河西说”也在告诫人们,无论何时都要居安思危,跟上时代的步伐,一味沉睡在过去的世界里,睁眼看时才会发现,一切都已不在再是旧时模样,而你也已被抛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