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2020年2月4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立,就是“开始”;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意味着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即将到来。当然,中国地域辽阔,立春之时北方依然是冰天雪地,中原地区也仍然在“数九”寒天,只有岭南地区才算是真正进入了春天。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立春

立春作为重要节气,当然有许多重要的民俗,比如拜神祭祖、除旧布新、迎春等等。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首词,踏着诗词之路,梦回大宋,体会宋朝人立春之日的热闹和欢乐。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苏轼雕像

这首词的名字叫做《减字木兰花·立春》。木兰花令,唐教坊曲名,由韦庄所创,原本是五十五字,后世文人减去了一些字,成为四十四字,所以命名为“减字木兰花”。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杖”,以彩色物品装饰的木棒。“春牛”,是中国古代立春时用泥捏成的“土牛”,以彩纸装饰。在盛大的迎春仪式上,地方长官行香主礼之后,扮作“句芒神”(主管树木发芽生长)的人,就用春杖将春牛击碎,围观的百姓们一拥而上将碎土抢走,认为春牛的泥土利于养蚕,还能辟瘟疫。这就是民间将立春称为“打春”的由来。鞭打春牛,用意是勉励农民们勤劳耕作,象征着春耕开始。“丐”,乞求。“春工”,春季造化万物之工。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鞭打春牛

词上片的意思就是:用春杖鞭打春牛,无限的春风从海上吹来。(人们)于是请求春季之神施展造化万物的神工,将鲜艳的桃花染得如同肉色一样红。

“春牛春杖”,描写的是打春仪式的热闹景象,奠定了这首词欢快的基调。“无限春风来海上”,首先是写实,因为苏轼当时身处海南岛儋州,温暖的春风挟着水气从海上吹来,让人身心舒畅;其次从意境上来讲,大海茫茫,风行海上,吹遍海岛,境界何等雄浑辽阔,让人襟怀大开。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春风海上来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海南岛从气温上来说,全年是没有冬天的,立春之时,桃花怒放。苏轼在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形容桃花的艳丽之际,还“皮了”一下,“桃红似肉红”。将桃花的红比作肉红,我也就在这位老先生的大作里见过。因此,我敢肯定,苏轼看到红艳艳的桃花之时,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诗意和唯美,而是他的拿手好菜:“东坡肉”、“东坡肘子”,还别说,颜色确实很像。苏轼不愧为史上顶级的吃货,I服了YOU!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春幡,就是春旗,长条形,饰有文彩,写有“春”字或绣吉祥物,立春日挂在家门前或者树上;也有裁剪成小彩旗插在头上的,后来就演变为女子立春时佩戴的一种银簪,坠有长方形小银片,以示迎春之意。辛弃疾在《汉宫春·立春日》中写道:“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当然,春幡在这首《减字木兰花·立春》中指的就是彩旗。春胜:立春日的彩色剪纸方胜,形状为两个斜方形一部分重叠相连;古代女子立春日佩戴的这种形状的的首饰,也称为春胜。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桃花美人

词下片的意思就是:高高悬挂迎春的彩旗,妙手裁剪迎春的彩胜。一阵春风将我的酒醉吹醒。这个地方不象天涯,因为春风卷起的杨絮飘飘洒洒,如同雪花一般。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东坡肉

“春幡春胜”,下片开篇描写的仍然是宋代立春习俗,和暖的春风之中,房前、枝头春旗飘飘,七彩的春胜张贴在窗前,佩戴在人们头上,儋州城成为欢乐的海洋。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岂能无美酒助兴?人们团团围坐在春天的暖阳下,开怀畅饮。“一阵春风吹酒醒”,苏轼应该是最先喝醉的那个人,一阵挟着花香、草木清香的春风吹来,将他的酒意稍稍吹醒了几分。真是太幸福了!“桃李春风一杯酒”(黄庭坚)就是这样的。我个人认为,当天的厨子炖肉的水平估计不咋地,苏轼吃得不太过瘾,看到枝头桃花红艳,难怪会想起自己的“东坡肉”。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美人头上的就是春幡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海南春早,立春之时,杨絮就已经开始飘扬,而中原一带,此时应该还是雪花纷飞。醉眼朦胧之间,苏轼见杨花在春风中起舞,仿佛看到了汴京城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刹那间的错觉,让苏轼此时此刻浑然忘记了自己身处于天涯海角的海南岛,所以由衷发出赞叹:不似天涯!

苏轼一生处于新党、旧党的夹缝之中,过得相当坎坷。壮年之际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新党打压,甚至差点儿丢了性命;晚年之时旧党上台执政,苏轼已经认识到许多新政确实是利国利民,并与退隐的王安石达成了和解,强烈反对尽废新法,于是又被旧党诬告陷害。苏轼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不得不自请离京,到地方任职。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树上的春幡

公元1093年,旧党后台高太后逝世,宋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对苏轼的新一轮打击很快到来。1094年6月,苏轼被贬到广东惠州;1097年,苏轼被贬为琼州(海南)别驾,不得签书公事,昌化军安置。在宋代有一种说法,放逐海南,是比满门抄斩轻一等的处罚,所以苏轼诀别家人,来到了海南儋州。1099年的立春日,苏轼完成了这首《减字木兰花·立春》。

海南岛在宋代是不折不扣的蛮瘴僻远之地,离京城汴梁7200多里,贬官罪臣到此,无不痛哭流涕。苏轼此时已经62岁了,经历了一生大起大落,生活挫折,政坛风波,不再是当年的热血中二青年,早已看破、看透、看淡这一切,“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他把海南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所以在这首词轻松欢快的字里行间,我们知道了宋代立春节日的热闹欢腾,看到了海南绚丽灿烂的美丽春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体会到了苏轼胸襟的旷达豪放。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杨絮如雪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那就是苏轼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会感染我们每一个读到这首词的人。

这首《减字木兰花·立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热情讴歌海南春天的诗词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雪花飘飘

需特别指出的是,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是“纯天然”的。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创作诗词类作品,要尽量避免一个字频繁重复使用,而苏轼这首44个字的词仅“春”字就出现了7次,而读者不但不觉其烦,反而觉得热情奔放,势如春雷。这就说明,雄才满腹的苏轼填这首词的时候,借着三分酒意,一气呵成,不事雕琢,浑然天成。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被贬海南更旷达,写下史上最快乐立春词

海南春天

普通人喝醉之后,吐出的是胡言乱语;大文豪苏轼喝醉之后,吐出的是锦绣华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立春这个充满无限希望与美好的节日里,“山枫说文化与历史”,祝每一位读者朋友新春大吉!

古诗词解读系列,“山枫说文化与历史”精心选题,深度解读,荣誉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