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告诉你,为什么你越牺牲,恋人跑的越快

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总会有这么一种状况:自认为找到了心目中的真命天子/天女,两人如胶似漆,仿佛什么都无法使这段感情褪色。可万万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对方贪婪恶俗的一面就会露出来,对他们百般挑剔,鸡蛋里挑骨头;甚至将他们的尊严踩在脚底下肆意摩擦,还嫌其硌脚;

而自己的状态也会改变:一开始觉得自己很受宠/被在意,内心充满自在和温暖;可后来却不知为何,自己对对方越来越俯首帖耳,慢慢的变得低声下气,变得依靠对方的认可而活……

次数多了,这些人就会怀疑,究竟是谁给对方的这种底气?明明觉得对方才是没教养的那个,可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也有问题?

其实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一个词里,这个词就是我上一篇文章所提过的自我厌恶。(点击查看:如果你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萎靡不振,你可能患上了“自我厌恶”症)

恋爱当中的自我厌恶这个心理习惯通常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举一个例子:

相信你们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两个人在一起确定恋爱或者朋友关系以后,往往是利益掺杂的开始。双方不仅会共享一部分的经济,还会共享时间,共享食物,甚至共享房间……这些都涉及到利益的划分。

大部分人都能很好的把握自己与对方的空间划分,时间划分,以及经济共享。却也有很多人,他们与亲密关系对方的大部分界限都是模糊的,而且经常是属于退让自己权益的一方。他们会允许对方侵犯共同利益,甚至有时候会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利益也全权交给对方处置,这也被称作“自我牺牲”。

如我上文所提到的,自我厌恶的人一定都会有这样一种习惯,就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来评价自己。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牺牲,来换取对方一刹那的认可,仿佛那一刹那给予了自我厌恶的人存在的意义。

可这种认可并不是建立在双方关系的亲密上,而是建立在自我厌恶的一方的牺牲上,长期下去,亲密关系必然会朝我刚刚所列举的那种局面演化。在自我厌恶者的成长过程中,一般只有通过牺牲自我这唯一的形式才能获得赞赏和激励,才能被注意到。他们为了摆脱深深根植于内心的孤独感,只能通过各种自我牺牲的途径吸引别人的目光,让自己不用一直一个人独处。

他们所或缺的,其实就是一个全方位的关注和爱护。可惜的是,大部分这样的人已经在与周围人的相处过程中失去了勇气,因为他们习惯性的亲密关系模式已经让他们吸引了大批这样的掌控者与索取者,几乎就让他们相信了人心险恶。


这篇文章告诉你,为什么你越牺牲,恋人跑的越快

可喜的是,如果他们能够识别自己的关系模式,意识到自己的每一次妥协和低声下气背后的渴望和焦虑,意识到对方所说的每一次带有攻击性质的话背后的目的(尽管他们绝对不会承认),意识到他们尽管语气很柔和,但目的是为了让你认为自己不够好;意识到自己再也不需要改变了……

那么他们就能逐渐的摆脱低质量的亲密关系。不再与自己对着干,是他们该学会的第一节课。

最后,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曾说过一段话,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