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那麼失禮而後什麼呢?

知行合一時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則攘臂而扔之......”

這段話的重點是哪個字?這段話的重點是“後”字,不是道、德、仁、義、禮以及失禮,是“後”字把“失禮、禮、義、仁、德、道”串聯了起來,一味的追究“失禮而後”怎麼樣是正確的,但是答案也在“失禮而後”這四個字之中…………“失禮而後”只找到了“而”和“後”兩個字。 道德經可以說把答案告訴我們到家了……但是就是不去找“而”和“後”。 “而”字說文解字的解釋是“男人的鬍鬚”。 。“後”字道德經本身就是解釋“先後之相隨”,難道“失禮、禮、義、仁、德、道不是先後(而)相隨的嗎?” “而”字可以說也是進入道德經的一個門坎兒,千萬不要把我們今天的“而”字和道德經中的“而”字等同,刻舟求劍說的是不是這個“而”字呢?


華民學讀道德經


常說大道至簡……何為道?

道無處不在,卻既沒有形狀,也沒有聲音。看不見,摸不著,既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也不能用五官來了解。即使這樣,但是人們也一定要‘依道而行’。

因為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老子說:失去天道才重視講品德,失去品德才重視講仁愛,失去仁愛才重視講情義,失去情義才重視講禮儀。

那麼失去禮儀後而被重視什麼呢?失禮而後愚,禮(理)不講不透;禮不學無以立;子孫愚兮禮儀疏。

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裡,伯魚“趨而過庭”。孔子叫住兒子:“站住,學禮了?”“還沒有。”孔子嚴肅地說:“不學禮,你怎麼立身?”“是。”

禮,不逾越,有節度,不侵犯侮辱他人,不輕佻親狎。



母懿知天下


道德無時無處不在怎麼會失呢?.失者自我捨棄之意,絕學無憂。謝絕人事清靜無為,道家修煉功夫。舍空紅塵俗事,最難捨的是禮尚往來亂性之首,要不怎麼會隱居深山修行呢?就是逃逼禮這個俗事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