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有哪些?

小林創可貼


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有:

東胡:秦時被匈奴滅亡,之後分成兩大部分:烏桓和鮮卑。烏桓:被曹魏消滅。

鮮卑:南北朝時漢化,剩餘的演化為柔然,主體被突厥消滅,分化為契丹。

契丹: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剩餘的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中亞人的一部分。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滅亡了柔然,剩餘的向西逃竄,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鶻:主體由丁零人構成,融入了鐵勒和高車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時期,將突厥主體滅亡。回鶻生存到現在,即今天的維吾爾族。

党項:羌族的一部分。後被蒙古人滅亡。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紀先後被被漢人冉閔和鮮卑人屠族,導致羯族滅種。


藍藍的天空有點雲


按照朝代更替逐一進行分析:

商周:

匈奴和東胡

那時候的匈奴和東胡大概位於我國地圖“雞脖子位置”匈奴在西、東胡在東。

秦朝:

還記得秦朝修長城抵禦匈奴嗎。

秦朝時期匈奴勢力膨脹,東胡被迫分為鮮卑和烏桓。

漢朝:

隨著漢武帝即位,霍去病等一大批名將對匈奴進行壓制,匈奴受挫。匈奴也被迫分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其中南匈奴依附漢朝統治。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

中原忙於三國爭霸,無暇顧及北方少數民族,於是一向低調的鮮卑族滅了匈奴。

兩晉時期:

兩晉時期,鮮卑族分為了三大部落(其中拓跋鮮卑勢力最為強大)和殘留的匈奴勢力。

五胡亂華之後(北魏時期):

鮮卑後面出現了一個小部落柔然逐漸強大。

南北朝時期:

本來是柔然奴隸的突厥滅了柔然。

所以當時一起存在的少數民族:突厥、鮮卑的後裔(室韋)

隋唐時期:

突厥分解為東西突厥,然後被唐朝統一。

回鶻在唐朝政府的支撐下滅了剩餘突厥勢力。

唐朝末期契丹崛起,回鶻被趕到現在的新疆。

宋元時期:

女真族配合其他少數民族創立金朝,後來就有了岳飛抗金的故事。

接下來就是蒙古族,當時被稱為蒙兀,於是就有了元朝。

明朝:

朱元璋把蒙古族趕回了自己的草原,後來分解為韃靼和瓦剌。當時還存在的是女真族。

清朝:

女真族崛起,入住中原,命名大清朝。


文史衙門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以漢族人數最多,其他民族人數相對較少,習慣上稱之為“少數民族”。根據史籍記載,中國古代民族至少有一百六十多個,其中著名的有匈奴、鮮卑、羌、鐵勒、柔然、回紇、突厥、党項、契丹、女真等族。

首先說匈奴,匈奴崛起於河套陰山一帶,從戰國以來便是漠北的大族,威脅秦漢帝國的北邊,著名的萬里長城就是為防禦匈奴的侵擾而修築的。

代匈奴而起的漠北民族是鮮卑,鮮卑族興起於今大興安嶺的鮮卑山區,後來南遷至呼倫貝爾草原。他們接受漢帝國的招撫,合力攻擊北匈奴;北匈奴瓦解西遷,鮮卑代之而起,吸納匈奴餘眾,主宰北方大草原,進而入居遼西,並進入關中,於淝水之戰後,建立政權,成為五胡十六國的主要成員。

柔然是繼匈奴、鮮卑之後統治北方草原的民族,在西元402年建立柔然汗國,吸納在大漠南北殘存的匈奴、鮮卑等族,成為長城以南的北魏政權之主要威脅,經常南下攻掠。

柔然滅亡後,北方大草原先後為屬於突厥語族的突厥、鐵勒、回紇所控制。

契丹起於今內蒙古東邊的老哈河流域,唐朝在此設松漠都督府。他們乘回紇衰敗而起,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

女真族分佈於今西伯利亞東部,庫頁島、伯力、黑龍江一帶,南到今東北松花江、牡丹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