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世人嘲笑,被称“扶不起的阿斗”,实际刘禅是个仁君

  别人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父亲给他留了那么多能人还有一位智者诸葛亮,他却向魏国投降了,用当今的话说就是败家子一个,而且还乐不思蜀,简直就是忘记了父辈和诸葛亮的教导,可是他真的像我们了解的那样吗?其实,看似软弱的他却用着不一样的方式保护着蜀国百姓。

一直被世人嘲笑,被称“扶不起的阿斗”,实际刘禅是个仁君

  在蜀魏相争最关键的时候,刘禅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投降。而刘备留给刘禅的兵将虽然都已经老了,但是其中不乏有能人异士,大家都认为可以拼上一波,却没有想到刘禅竟然放弃了这个机会,很多人都感到失望,也因为这个决定导致了刘禅父子关系如履薄冰。

  小编认为刘禅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可能是因为他不想再让蜀国的百姓受颠沛流离之苦了。因为诸葛亮多次征伐魏国,所以蜀国的经济也慢慢地跟不上消耗了,如果在这个时机再次和魏国硬碰硬的话,不仅战士方面损失惨重,同时也会造成多少个家庭骨肉分离。如果在对魏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还好,如果彻底失败也不知道魏国会对还活着的战士做出什么事,不管结局怎么样受苦的都是百姓和失去劳动主力的战士家庭,以后他们的日子将更不好过。

一直被世人嘲笑,被称“扶不起的阿斗”,实际刘禅是个仁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蜀国的军粮耗不起那么久的时间。虽然离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过去了十几年,这段时间蜀国的人口和粮食总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一些恢复,可是也无法支撑战争所需的消耗,而且如果军粮用完的话又要向民间征粮,在伐魏的时候主要劳动力都上战场了,一家人就算有余粮也就够一年吃的,如果再次涉及到征粮的话,对于有存粮的家庭还好说,对只能满足温饱的家庭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迫害,小编想当时的刘禅应该也是考虑到百姓生存的问题,所以才会选择牺牲蜀国,使百姓未来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一直被世人嘲笑,被称“扶不起的阿斗”,实际刘禅是个仁君

  蜀国灭后,刘禅作为人质留在了魏国,一日司马昭设宴,而且还嘱咐人要特意上演蜀国的音乐,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蜀国的大臣无不思恋远在故里的家人,纷纷都痛哭了起来,这时司马昭便问刘禅想不想蜀国,刘禅面不改色的回道“乐不思蜀”,司马昭便因为这事不再怀疑刘禅有复国之心了。

一直被世人嘲笑,被称“扶不起的阿斗”,实际刘禅是个仁君

  有人会认为刘禅这样做简直就是无能,可是试问一下,每当游子听见家乡音乐谁不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呢?而刘禅他不能说,他只能强忍着这份心中的痛楚,对司马昭说不想,因为他一旦说想,就会让司马昭认为他有复国之心,那么跟着他来魏国的蜀国大臣就要人头落地。所以刘禅的乐不思蜀,也是对蜀国大臣的一种保护。为君王者不仅仅是要有治国之才,更要保护百姓之心。刘禅只能隐忍着思乡之情,才能保全他和在魏国的蜀国大臣,才能保全远在故里的家人和大臣的家眷,才能保护得以安稳的蜀国百姓再也不用受战乱之苦。

一直被世人嘲笑,被称“扶不起的阿斗”,实际刘禅是个仁君

  诸葛亮曾经说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他用一个“仁”字保全了臣民和家人,无论旁人怎么看待他,他尽到了一个君王该有的责任。为君者当以百姓为主,刘禅用千古的骂名守护着蜀国的一寸寸土地,用“仁”守护着蜀国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将“仁”贯穿一生的君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