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驰地摊日记(14)小道上偶遇一位老先生,和他愉快地聊起苏轼

我一直以为苏轼的老家在眉山城区那个“三苏祠”的地方……


马驰地摊日记(14)小道上偶遇一位老先生,和他愉快地聊起苏轼


马驰/文图


天空细雨,沿眉雅路前行。


路两旁如波涛起伏的浅丘,种着各类蔬菜瓜果。眉山是个特别的城市,不同于成渝的繁华,德绵的节奏,它总是那样温文尔雅,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这座城市的话,我想应该是“诗”。


眉雅路在施工,于是就进去了单行道,我的是电三轮,速度不超过四十码。后面的大车一直紧跟着我,比较危险。于是前行了两公里,找个岔口我就拐了进去。这是一条小道,车辆稀少。道旁是一条蜿蜒小河。


路旁有一个亭。停车驻足,抽支烟。亭叫“望苏桥”(亭)。亭前一座桥,看来这座桥就叫“望苏桥”了。眉山是诗,是因为有苏轼一家三父子。莫非这座桥和苏轼有关?


马驰地摊日记(14)小道上偶遇一位老先生,和他愉快地聊起苏轼


亭内一位大爷,于是攀谈。


这条河叫“思濛河”,发源于丹棱,思濛镇汇入岷江。对面山上那座塔叫“望苏塔”。这座在老桥基础上在建的新桥叫“望苏桥”。传说苏轼进京做了大官,苏轼的官职比较大,做过礼部尚书,今天来讲,属于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苏轼回乡,老百姓就在这座桥上等待他的到来。所以有了这个名字。


啊?啊?啊!……我当时就惊呆了,我一直以为苏轼的老家在眉山城区那个“三苏祠”的地方或者附近……


我问,你是老师吗?大爷说不是。我和大爷聊起了苏轼,弟弟苏辙,甚至苏小妹,聊起了眉山城区“三苏祠”的朱老总对联“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他吟出一段《水调歌头۰明月几时有》,拿出手机,有一幅别人写的“水调歌头”书法。于是我就跟着和……


告别老人家,沿着思濛河,溯水而上,不禁一路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马驰地摊日记(14)小道上偶遇一位老先生,和他愉快地聊起苏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