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那颗豆子!(一颗大豆如何影响经济)

上篇文章讲过关于是否会出现粮食危机的问题,最后的结论是目前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和粮食储存量完全足够的,在完全不生产的情况也够吃一整年。另外文章也提到了,应该关注一下大豆,作为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国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供应链暂时中断的情况下,大豆可能会成为牵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呢?

需求大,进口多

2018年中国消费大豆1.03亿吨,占全球大豆消费量的29.7%。而中国大豆产量为1590万吨,仅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4.38%。进口量高达8500万吨(进口量占消费量比例达82.4%左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头两个月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比去年同期猛增了六倍。中国大豆的需求量每年大概在1.1亿吨左右,而我国大豆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平均每年85%的大豆需要进口。

这么高的对外依存度,就相当于是把软肋送到对方手里,很容易就被掐住,成为筹码的。贸易战就是很好的例子。


抓住那颗豆子!(一颗大豆如何影响经济)

当然,促成当前的大豆需求大局面的背后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衍生出来的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民的食品消费量从原来的8:1:1(粮食:蔬菜:肉食)比例朝向了4:3:3的演变。四十年来,中国人均肉—鱼消费有显著的增加,水果同样,蔬菜消费的变化则体现于不是简单的量性增加,而是越来越多的不同品种和高档蔬菜的消费,而粮食消费则大规模减少。---《大豆生产和进口的经济逻辑》

抓住那颗豆子!(一颗大豆如何影响经济)

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布局大豆产业链的过程。

由大豆衍生的产业链

上文讲到中国人均肉—鱼消费有显著的提高,那这跟大豆有什么关系?

这是因为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主要作物,它除了可以榨油,很重要的,榨油剩下的豆粕可以用作生猪饲料、蛋禽、肉禽鸡饲料、活牛等其他饲料以及大豆蛋白,随着消费增加及其所导致的养殖业的快速扩增,这就是大豆进口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而大豆之所以被用于饲料的关键原因在于大豆豆粕所起的作用:动物营养科学研究发现,一份豆粕加上四份玉米或其他饲料,能够使猪、牛、鸡、鸭、鱼更高效地把饲料消化为蛋白质。

另外就是大豆的主要用途:榨油。2018年中国大豆消费中用作压榨的大豆占比达83%,食用消耗占比为14%,饲用消耗占比仅为2%。近5年大豆消费结构呈现集中趋势。压榨主流地位加强,份额略有上升,目前维持在83%左右。食用消费份额保持稳定,在14%上下波动。

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油、蛋白食品和饲料蛋白原料,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大豆产量排名世界第四,大豆加工居世界第二,大豆消费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物资,是最具经济效益的作物这么强大的大豆需求,自己却没有,这无形中给我国的粮食安全植入了bug。

抓住那颗豆子!(一颗大豆如何影响经济)

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吗?

很难!

亩产低

这里科普一下,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单产量低,总的平均产量在150公斤左右。跟同是经济作物玉米相比,玉米区亩产一般在500-700公斤,新疆的产量是最高的可达700-900公斤。“在大豆生产效率没有出现质的变化前,确实很难改变进口格局”。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规划组组长王涛说,“以现代的生产力衡量,要满足国内的油脂供给,大豆种植面积至少要达到7、8亿亩,这是不现实的。相当于我国整个东北和华北加起来的土地,都还不是那么够。

没有价格优势

中国主要从巴西,阿根廷,美国进口大豆,由于贸易战的影响,今年的格局可能会有所变化。中国大豆种植业和国外差距太大。国内的都是非转基因大豆,种植成本高从而价格高。进口大豆的生产成本和价格都要远远低于国产大豆,平均每吨低1000~1500元。


抓住那颗豆子!(一颗大豆如何影响经济)

国外大豆的之所以会形成价格优势,一方面是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美国农场动辄几千亩甚至几万亩,已经实现了高度机械化操作,一个人耕作上万亩农田根本不在话下。反观中国,各家各户散装式种植,效率太低了。另一 个方面就是: 国外研发出了转基因大豆,这种转基因大豆杀手锏是使用的抗草甘膦。抗草甘膦是一种易分解的农药,对人类影响很小,对植物则是一网打尽。这意味着整个农业生产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基因大豆种植时不需要犁地,用播种机在土地上打个孔,把种子塞进去。然后上草甘膦,杂草死光光。不犁地极大的减少了灌溉用水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减少。收货时也不把秸秆带走,就地粉碎覆盖在土地上。可以说是集利用和保护为一体的农耕方式。转基因大豆使出油率从17%提升到了22%,可别小看了这5%的提升,对于榨油企业来说,出油率每提升1%,每吨利润将提高150元。

大豆对于经济的影响

目前国际疫情迅速蔓延,为确保内部市场供应,欧亚经济委员会决定禁止其成员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在6月30日之前出口大豆,导致非转大豆进口数量受限,导致国内豆粕期货上涨明显。在一些草根经济学家看来,豆粕上涨并非好事。回顾最近10年豆粕的3次大幅上涨,都对应了经济下滑,分别发生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周期性规律非常明显。

豆粕是工业饲养的主要原料,如果它的价格出现上涨,肉类价格也会跟着涨,那么cpi价格也会持续走高。于是,政府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开始行动了 增加肉类市场供应,在3月5日投放2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而且商务部强调,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市场情况,继续做好中央储备肉投放工作。另外中国政府证实取消了一些美国大豆和猪肉的进口关税,后期美豆及美国猪肉进口或将增加,限制豆粕上涨空间。

我们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兜底,如果没有稳固的农业基础,所有的发展其实都是梦一场。大豆问题是大国战略埋下的隐患,和平时代倒是可以相安无事。可现在已经成为了牵制发展的绳索,势必要采取措施,加上对土地的科学利用。由此引申出来的问题需要我们好好思考。


材料来源:

  • https://news.futunn.com/post/3547383
  • http://www.bjnews.com.cn/feature/2019/02/25/550115.html
  •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83419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576473
  • https://news.fx168.com/opinion/column/hujiajun/1806/2541828.shtml
  • 《大豆生产和进口的经济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