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须谨慎,宁缺毋滥

刑侦专家王大伟说自己性格拘谨,朋友很少,家里人因此常常嘲笑他。

我不信!

王大伟并非普通人。他是名牌大学教授,国宝级著名专家,一个人到了他这么高的地位,怎么做都错不了,怎么说都是对的,金玉良言,谁还敢嘲笑他?他这样说自己,要么是谦虚,要么是为了论证某个观点,移花接木,把别人的事安在自己身上。

王教授说的这种人,不一定是他自己,但现实中,这种人确实大有人在。我就被家里人说过:么用啊,一个朋友也没有。

一副嘲弄而又无奈的口吻,好像一个人没有朋友就是一种罪过,而我从不害人这一善良特点,却从没被人赞美过。

如今,由于受到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加唯利是图,很多人懂得“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的重要性,因而普遍提倡、鼓励广交朋友,并以朋友多而感到自豪。朋友少的人自然被看成没本事、无用的表现,因而就常受到嘲笑和冷落。

我不知道该怎么样给朋友下定义,我想大概就是指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吧。从表面看,朋友之间一定要走动频繁,吃吃喝喝,请客送礼。不然就与常人无异。常听人得意地说,我刚才跟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这也说明,不常在一起推杯换盏的人,不能称之为朋友。

从深层而言,朋友是关键时能帮得上忙的人,朋友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或者以利益为目的。如果仅因爱好相同而交往密切,没有利益交换,还不能算作朋友,如文友、驴友、酒友、麻友,就不是今天意义上的朋友。

所以你看到了,为什么官员与开发商反而成了好朋友,而同行却成了冤家。皆为利益使然也。

所以你更加看到了,现如今,基本上是有钱人与有钱人、有权人与有权人、有钱人与有权人之间相互交接朋友,穷人与富人、底层与权贵交接朋友的,几乎没有。都是利益的驱使,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根本就是不复存在的童话。

那么,从实质意义而言,这样交朋友好不好?值不值?

孔子曾经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把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成为有益的朋友;把惯于走邪道、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花言巧语的人,称为有害的朋友。他把朋友分为两种类型,无非是劝人们结交益友,远离损友。交接朋友的方式和目的出了问题,所以孔子的话,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铭记。

王大伟引用古人言论,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滥交朋友的危害,他说:泛交者多费,多费者则多营,多营则多求,多求则多辱,语不云乎?以约失知者鲜矣。当三复斯言!

意思是:滥交朋友就要多花费钱财,多花费钱财就要想办法钻营,钻营就要多乞求别人,乞求别人多了就会遭到侮辱。这样的事还要多说吗?处处检点就少犯错误,对此要三思而后行。他的话归结为一个观点,就是,多求则多辱骂,交友须谨慎。

确也如此,朋友找你帮忙,你能力不济,必然求人,求人看人脸色,这对自己而言就是一种羞辱。有时为了维持朋友关系,甚至丧失理智,不惜违背原则,践踏法律。

如仝卓学籍造假事件,牵连出一大串人,这些人都是仝卓继父官场上的朋友,最终都受到处分,有两人还要承担刑事责任。这就是把朋友关系凌驾于法律制度之上,得意忘形的结果。想起来真的不值!一个人辛苦工作了一辈子,为了一个顺水人情,葬送自己得来不易的前程。事到如今,有人可能悔青了肠子,但是悔之晚矣。

多少称兄道弟亲密无间的朋友,最终反目成仇。此例不胜枚举。所以交友须谨慎,宁缺毋滥。

我们普通老百姓,缺朋少友是正常现象,不必介意。你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啊。万事万物相辅相成,你把一个人变成朋友,同时也把朋友的敌人变成了你的敌人。尤其在单位里,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团团伙伙,争争斗斗。

没有朋友不要紧。一视同仁地待人,与所有人保持一致的平平淡淡、真诚坦荡的人际关系,纵使没人帮你,也没人害你。况且不一定,也许这种人际关系维持得更为长久,关键是还能发挥作用。

交友须谨慎,宁缺毋滥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