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打造民生幸福新高地 到2022年年低保標準超萬元

實施八大工程將送出一系列惠民大“禮包”

從本月起,我市的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720元提升至810元。對城鄉低保對象來說,更大的“禮包”將陸續到來。

近日,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民政工作打造民生幸福新高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年標準將達到10000元以上。

低保標準提高,只是《意見》眾多惠民大“禮包”的其中一個。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我市將實施精準保障、和諧自治、幸福頤養、生命安寧、暖心便民、添翼助長、眾創共建、智慧民政等八大工程,聚焦脫貧攻堅、特殊群體、群眾關切,打造新區民生幸福新高地。

針對特殊群體的關愛幫扶力度,今後會進一步增強。《意見》提出,我市將探索建立以困難家庭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高齡、空巢、獨居、孤寡老年人,困境、孤殘兒童等為重點的定期探訪慰問制度,到2022年,全面建立社區探訪制度,重點對象月探訪率達到100%。同時,我市將創新打造多功能海島民生服務驛站,健全漁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在養老服務方面,《意見》明確,到2022年,鄉鎮(街道)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前一年實現全覆蓋。市、縣(區)均設立失智症照護專區,床位數不少於總床位數的5%。福利彩票公益金至少55%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每60張養老床位、每500名老年人分別配備1名社會工作者。

構建高質量兒童福利促進體系,是《意見》的一大亮點。到2022年,縣(區)兒童福利服務機構將實現全覆蓋。同時,我市將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制度,實施“添翼計劃”和“明天計劃”。今後,還將配齊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和村(居)“兒童主任”。

社會工作者,被形象地比喻為“社會醫生”。我市將深化社工人才“金字塔”培養項目,開展社工領軍人才選拔培養,並將高層次社工人才納入急需緊缺和重點人才引進範圍。確保到2022年,全市持證社工專業人才達到1200人,30個鄉鎮(街道)成立社工站。

此外,市民政局將推進救助、養老、慈善、社工、地名地理信息平臺等政府數字化轉型項目,全面貫通社會救助“碼上協同”、社會組織“碼上通辦”、身後事“碼上聯辦”等12個條線“碼上辦”服務,高水平實現民政服務“碼上辦”或“碼”上預約申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