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他大名鼎鼎还具备“四家”之美誉,却“九死还魂”潦倒一生

在民间他大名鼎鼎还具备“四家”之美誉,却“九死还魂”潦倒一生

陈继生趣谈——历代书法家与文学(28)

此人的大名可能知者甚少,然而他的字(别名),在民间故事中广为流传。说此人非常喜欢捉弄人、甚至调戏女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弄堂乘凉时,大家都喜欢听有关他的故事。然而历史真实的此人,则是被命运捉弄得一塌糊涂、十分凄苦。

有位智者用数字评价了此人的一生: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此评很是切题,他算得上历史上一位最为牢骚困苦的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72岁死于破旧的小屋,身下是杂乱无章的稻草,还有一只陪伴的狗。

此人自幼聪颖异常、文思敏捷,九岁便能作文,十几岁写赋《释毁》,十里八乡都称他是神童。然而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经历了八次考试(八试不售)都没有中举。只好开设“一枝堂”招收学童,教私塾以求谋生。

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进犯浙闽沿海。平时好阅兵法的他,这下逮住了伸展拳脚的机会,有点儿“考场失利,战场得利”的感觉。此人在充当浙闽总督的幕僚之时,“他知兵,好奇计”,谋划擒获了倭寇首领徐海、招抚海盗汪直,他出奇计助浙闽总督大破倭寇,被称为“东南第一军师”。

可惜好景不长,此人所依仗的总督大人被陷害,入狱后自杀了。他深感痛心,对人生彻底失望以致发狂。此人当时拔下壁柱的铁钉刺入左耳数寸,流血如迸。复原之后,他又用用锥子击碎自己的肾襄。还用有铁斧击头,头骨皆折,幸而不死。这些极端的自杀方式竟连续发生九次(九次自杀),让人难以想象。

连续的自杀,造成了神经有些失常、此人怀疑继室不贞,回家感觉室内有男女的嬉笑声,后又有幻觉家中有和尚与继室白日同寝,他用灯擎杀了继室。由此被判死刑,后经亲朋好友多方营救,大牢里呆了七年(七年冤狱),遇大赦而释放。

此人多才多艺,是世间少有的奇才。诗、文、书、画、戏曲、方志乃至军事韬略都能笑傲天下。

文学方面:诗歌创作,注重表达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感,诗风接近李贺。散文以《自为墓志铭》最为出色,许多尺牍泼辣机智,文风远启金圣叹一流。

戏剧方面:有戏剧理论《南词叙录》,是研究戏曲不可不读的论著。其杂剧《四声猿》,被大戏剧家汤显祖所倾慕。还有《歌代啸》等文集传世。

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出色。郑板桥、齐白石都对他五体投地。

书法方面:被誉为:“奇中寓正、沉劲奇伟、纵横恣肆”,具“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此人自以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此人的书法风格出现,打破了以“台阁体”为主导的明代书法的寂寞,开启晚明“尚态”书风,引领新的高峰。他的书法从吴门书派主张唐法的反叛出发,吸取苏轼、米芾追求艺术个性化的因素走来。行书用“己意”实现对传统笔法的改变,特别是高头大轴的中堂行草书,从卷册翰札的文房把玩转为厅堂展示审美的变革中,实现了作品创作中笔法的改造。他的书法风格,最具个性当属草书。观其草书数字连绵,一气呵成,奔放奇纵似写胸中之块垒。字或如狂似醉,皆出之自然,浑然天成。

被称“有明一代才人”徐渭,他还是文学家、书画家、戏剧家、军事家,也就是民间百姓传说的富有喜剧角色的徐文长。

在民间他大名鼎鼎还具备“四家”之美誉,却“九死还魂”潦倒一生

在民间他大名鼎鼎还具备“四家”之美誉,却“九死还魂”潦倒一生

在民间他大名鼎鼎还具备“四家”之美誉,却“九死还魂”潦倒一生

在民间他大名鼎鼎还具备“四家”之美誉,却“九死还魂”潦倒一生


在民间他大名鼎鼎还具备“四家”之美誉,却“九死还魂”潦倒一生

陈继生:50后,兵团知青,助调。“浙兵岁月”纪念文集副主编、浙江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上城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作协书画院副秘书长、浙江省老干部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西子湖诗社执行社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