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霓裳羽衣”的华彩

散文:“霓裳羽衣”的华彩

散文:“霓裳羽衣”的华彩

散文:“霓裳羽衣”的华彩

散文:“霓裳羽衣”的华彩


“霓裳羽衣”的华彩

用这个有点文艺的标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就好像最初下定决心计划为“服饰”写点文字一样,纠结了一些时日,生怕把控不了这个话题。

其实,服饰作为与人类有着肌肤之亲的存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司空见惯中享受着它所带来的诸如温暖、文明、标识、高贵、典雅、优美、洒脱等贴身贴心的呵护,却很少去解读服饰背后的故事。

很喜欢屈子《离骚》中的一句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它不仅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彩,更主要的是它蕴含着人类服饰演进最原始的文化符号——以树叶兽皮为衣、以贝壳兽骨为饰、以采集狩猎为生的原始人类时代,这是人类服饰的起源或发端。从中华服饰发展的历程来看,如果用粗线条界定服饰的发展,似乎可以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

自先秦始至明末为一个阶段,可称为服饰发展的古典期。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成长发展并定型的时期,最终形成了以袍服为主,以玉饰为辅,长袍、交领、大衽、阔袖、开襟、深衣、佩玉等形制的汉民族服饰特色。当然,汉服的发展过程中,在汉、唐、宋、明等朝代都有各自的时代变化,但是总的来说,反映汉服特色的最基本因素没有实质性变化。

清朝为一个阶段,称为服饰发展的突破期。因为清朝是保留本民族服饰传统最多的一个外族王朝,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强令汉民剃发易服,强迫满族服装样式代替汉族的传统样式,致使男女服饰相较以前的朝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饰制度由于满人的入关而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异族服饰,男子穿长袍马褂,女子穿旗袍袄裙,除王室贵族外,民间百姓的服饰日趋简洁实用,一改过去的烦冗琐屑。

民国时期为一个阶段,可称为服饰发展的融合期。是中华服饰文化吸收、借鉴西方服饰文化的时期,特别是中山装、西式服装、改良后旗袍的出现,为中华服饰增添了洋派基因,纽扣、衬衣、腰带、领带、皮鞋、眼镜等配饰也相继引进,实现了民族传统服饰向国际化、近现代化的渐变。

其实,在中华民族历时近5000年的漫长历史演进中,我们的服饰文化一直秉承着世代相袭的民族性与借鉴发展的规律性。唯其相袭,我们的服饰文化才保留了民族的元素;唯其借鉴,我们的服饰文化才得以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服饰作为一种非文本语言,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自觉意识的苏醒、审美心理的萌发、人文文明的进步。正是因为有了服饰,才使得生理构造近乎同质化的生命群体变得五彩缤纷起来,这就涉及了服饰功能的话题。

服饰是人类经过一定阶段裸态生存后的产物,其最原始的功能一定是发自于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保持体温的相对平衡,俗语云;冬要温暖、夏需清凉,服饰的诞生不会偏离取暖这一主题。

当然,谈及服饰功能,我们不会忽视服饰的遮挡饰美功用,服饰的遮挡功用源自于人类羞怯意识的出现,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有思维、会思考,因而也就有了审美观念,随着动物性的本能被性别意识的取代,人类开始学会用服饰遮挡自认为害羞的身体物件,遮羞也就成了服饰的主业之一。服饰既然能遮羞,同样也可以饰美,记得曹子建为洛神赋:“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正是这种从头到脚的服饰之美,点缀了宓妃华贵飘逸的典雅之姿。爱美之心古已有之,从原始的兽皮草裙,到今天的西装革履,正是这颗爱美之心推动着服饰的发展,正是人类审美取向的变化决定了服饰发展的走向。

社会分工的细化,特殊的职业需求,派生了服饰标识功能,出现了具有显示身份地位及职业特色的制式服饰。首先是对身份地位的标识,比如黄色衣物,有清已降,一直是皇家的专用,一个黄马褂就可以威震万民。同样,服饰上龙凤等吉祥图案,也是皇家专用,其他人不得涉足。还有就是对职业的标识,类如军警服饰代表武装力量,法官的黑色长袍代表公平正义,船长袖口的金色条杠代表专业经验,厨师的白色制服代表清洁、高帽代表等级等等。可以说,制服的秘密藏在服饰各处的细节中。制服同时凝结着穿着者最显著的社会属性,它能告诉我们茫茫人海中,我们应该信任谁、依靠谁、迷失方向之时找谁问路、遇到危难之机找谁求援。

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服饰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服饰作为人类发展的一种记忆,展示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服饰的政治性一直是显像的存在,就像前文谈到服饰的身份地位标识功能一样,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打扮,变通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资产阶级的小姐和码头上扛活的工人,服饰定不会相同的。自古以来,峨冠博带、阔袖长袍、玉佩群裾为统治阶层专属;粗褐短打、麻衣布衫才是劳动人民的打扮。服饰的政治性不仅限于阶层的划分与定义,还涉及军事需要、统治需求等更深层的内容。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变革、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满清的剃发易服政令,这些历史记载的政治军事变革,无不从服饰开启。

服饰的民族性赋予了服饰异彩纷呈的鲜明特色,丰富了服饰文化的内涵。只有民族的,才是久长的,从大的方面讲,服饰的民族性代表着家国情怀,像汉服、唐装,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结。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着民族服饰参会,就是这个意义。从小的方面讲,服饰的民族性是同一祖先、相同信仰的生命群落特色鲜明的符号,我国是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他们的民族服饰就是长久盛开的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需求多样化的不断更新,服饰加工业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人们对轻、薄、软、暖舒适度的追求,推动着服饰面料、用料的科技研发;人们对服饰款式的新颖性追求,催生着服饰的升级换代和巴黎、米兰等国际级服饰展示会的出现;人们对服饰品牌化的追求,促生Fendi 、Gucci、Prada 、GXG 等诸多世界知名的服饰制造商 ,服饰这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什已经深深融入了全球经济发展体系中。

至于服饰的文化意义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因为服饰文化深受人文因素的影响,传统、地域、心理、宗教、政治、历史、民俗、古典、现代、时尚、正统等等都是服饰文化的基因,面对如此深邃而庞大的论题,无论从认知上还是文化底蕴上,本人确实难以负荷,于是只有用大道至简的思考,回归穿着这一服饰最基本的功用上,不管服饰走的多么远,穿在身上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同时,不论穿着多么华贵的服饰,支撑人生的还是高贵的灵魂,由此我想以这样一句话做文章的结尾:

无论服饰多么的华贵美丽,人类最好的衣装依然是高尚的品质与横溢的才华,这是一种能透穿织物的精、气、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