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瑋生: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是個科學問題

——世界各國攜手合作互相配合共渡世紀難關是唯一選擇


周瑋生: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是個科學問題

作者:周瑋生

立命館大學教授、國際3E研究院院長


1. 新冠病毒(COVID-19)的起源及感染途徑是個科學問題


這次的新冠病毒是二戰以來世界面臨的最大危機。有關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需要科學地客觀地研究才能確定。中國和美國以及世界各國同樣有這個責任。這次新冠病毒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驗證了人類是一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命運共同體,無論是防控病毒還是全球產業鏈的保護都需要互相合作互相支持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和損失最小化。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從中央到地方舉國上下迅速行動,從醫護人員、公務員和軍人,到志願者和普通民眾,無論是在武漢的還是以外地區的,都在各自崗位上全力應對疫情。中國人民的艱苦努力付出和所展現的精神面貌,自我犧牲精神和顧全大局,忍耐、守規、協調的行動,顯示了中國人團結互助、眾志成城的力量,為世界防控病毒擴散爭取了極為重要的時間作出了重大貢獻。


從統計學政策學角度進行的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這次的疫情有以下特點。


第一,疫情爆發可以分成兩組類型(圖1,圖2)。A區是遊輪型(高密度快速爆發感染),B區是城市型(武漢,意大利等)。從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從第一例感染者被發現到感染爆發的潛伏時間,A區大概是病毒潛伏期14天的一半時間,即7天左右,B區大概是病毒潛伏期14天的兩倍,即30天左右。


第二,也就是說,在發現第一例感染者之後的一個月內採取果斷堅決措施對疫情的擴散,特別是爆發式擴散是極其重要的。中國在2019年12月31日公佈有27例感染,2020年1月23日對武漢實施封城緊急措施,當時累積感染人數約570人,當天新增感染人數為131人。這是公佈數據。如果是真實數據的話、憑這個疫情,能作出讓一千多萬大型中心城市徹底封城這個舉措、是相當不容易、相當有遠見和勇氣的舉措。比較統計結果,這應該是在大規模感染爆發之前的極端措施,如果再晚一個星期封城,那後果不堪設想。這個舉措足以給世界敲響了警鐘。


2. 美國的對策特點分析


美國公佈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時間是1月21日。根據我研究室的統計分析結果(圖3,圖4,圖5)、美國至今有兩個爆發期。第一個是小規模感染爆發期,從2月22日左右開始、離第一例感染者公佈後的大概30天左右。這個時間長度與周研究室以前發表的中國武漢,韓國,意大利,日本等B區(圖1)的統計分析結果基本一致。即感染爆發期為感染潛伏期14天的兩倍左右。美國的這個小規模感染期離武漢封城過了30天左右。


第二個是大規模感染爆發期,從3月14日前後開始的、這天特朗普宣佈“國家非常事態宣言”,但為時太晚。現在每天感染人數超過3萬人。美國在第一個小規模感染爆發期前後,或第一例感染者發現後的一個月內採取堅決措施的話、從統計學角度估計是不會出現現在的局面的。


這次的新冠病毒,如果說中國是沒有前人經驗可借鑑需要邊摸索邊防控治療的話,美國等國是可以參考中國的經驗教訓的(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的),包括在發現第一例後採取堅決措施等,但美國等國家沒有這樣做。美國公佈第一例時間是1月21日,武漢封城是1月23日,美國第一個小規模爆發期是武漢封城一個月後的2月22日左右開始的。美國在中國封城後的30天時間、這個生命攸關的極其關鍵的時間內、本來是中國用許多生命的代價和封城這樣極端手段給了美國預警、給了他防控的寶貴時間的。而美國總統宣佈“國家非常事態宣言”是3月14號,此時全國感染人數為2727人,不到一個月後的4月11日增加到526396人,平均每天新增感染人數大約15000人,而近10天的感染人數是每天超過3萬人。


從圖5中可以看到,中美兩國大規模爆發感染曲線的遲後程度大概在50天左右。這是寶貴的生命時間,美國本應該利用好這段時間採取防控對策的。

周瑋生: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是個科學問題

圖1 新冠病毒爆發類型


周瑋生: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是個科學問題

圖2 各國每天累積感染人數與感染爆發期


周瑋生: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是個科學問題

圖3 美國每天累積感染人數及爆發期


周瑋生: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是個科學問題

圖4 美國每天新增感染人數及爆發期


周瑋生: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是個科學問題

圖5 中國和美國感染總數遲後曲線


3.日本對策的特點與風險


根據周研究室的統計歸納分析,停靠在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遊輪的感染情況不用說,日本也可分成兩個爆發期(圖6,圖7)。第一個小規模爆發期大概從2月15號前後(亦即第一例後的一個月之後)開始。第二個大規模爆發期大概從3月25日開始。武漢已在1月23號封城,日本是在4月7日才發佈“緊急事態宣言”的。


2月17日,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我曾向日本政府有關方面提出了包括以下內容在內的政策建議:


1)儘快設置以総理為本部長的政府緊急対策本部、包括交通、出勤體制等在內、儘快作諸準備並儘快實施。

2)徹底喚起國民的高度警惕和防控行動。參考中國的經驗,產官民緊急動員充分準備口罩及其他醫療備品等。

3)推進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連攜體制、構築利益共享與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推進東京奧運會成功舉辦。


但是,日本希望既控制疫情又保護經濟社會正常運轉,而沒有馬上採取強制性的或嚴格的防控措施,以安倍首相為本部長的政府對策本部也是在上述提案過了40天后的3月26日才成立的(圖8)。現在日本的感染人數超過了8000人,新增速度明顯在加快,日本已開始了第二個大規模感染爆發期,迫使日本政府發佈“緊急事態宣言”,採取更嚴格明確措施來防控。日本採取的對策,如號召國民儘量避免不急不要的外出,堅決避開“3密”環境(密閉空間,密集場所、密接場面),號召企業儘可能讓員工在家工作等,目的是要讓在不封城的條件下,人與人接觸程度減少80%。這有它的合理性,儘量減少經濟損失,儘可能減輕生活的不方便。但明顯地有侷限性及風險性。其風險取決於國民和企業的自覺行動,取決於感染人數的增量幅度與增加速度。如果第三個爆發期出現,便有可能導致日本醫療體系崩潰。如果作反省的話,現在日本的嚴厲舉措應該在50天以前予以實施。


從政策學角度看,日本的防控措施是應對型(問題發生後採取對策),而缺少未然型/戰略型(防患於未然型)舉措。遺憾的是,現在日本也還是這種傾向的對策方法。如4月10日,愛知縣,京都府和岐阜縣考慮到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在大量增加,分別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希望追加到實施“緊急事態宣言“對象裡的申請。結果是西村康稔経済再生擔當大臣以“沒到急速増加的階段”這個判斷為由拒絕了他們的申請。


周瑋生: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是個科學問題

圖6 日本新冠病毒累積感染人數與感染爆發期


周瑋生: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是個科學問題

圖7 中日兩國每天感染人數


周瑋生:新冠病毒起源及感染途徑是個科學問題

圖8 3月26日日本成立了以安倍首相為本部長的政府對策本部


4.中國的對策信息與給世界的警鐘


在每場世界性的未曾經歷過的大災難中,人類都是邊摸索邊反省邊學習邊應對的。這次二戰以來最大的病毒危機同樣是這樣。對中國所採取的對策,世界各國有不同評價,這在所難免。但從正反兩面客觀的分析評價可以看出,中國至少給世界提供了兩個重要信息,和兩個重要幫助。


第一個信息,告訴全世界這個病毒感染力非常強,非常快,獲取了第一手非常重要的病理數據,以提醒世界各國及早防控。第二個信息,中國不得不採取封城(封鎖一個一千多萬人口的中部中心大城市)這個極端措施來防控,這從防控對策方法上已經給世界敲響了警鐘。


第一個重要幫助是,給世界爭取了時間。病毒沒有國界,人類歷史上曾有許多國家發生過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災難。我研究室正在展開統計分析新冠病毒疫情開始以後各個國家的政策舉措,通過定量分析總結經驗教訓,以期望今後更好地防患於未然。美國在一週之前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個確診超過60萬的國家(約佔世界感染總數的30%),死者近3萬人(約佔世界總數的20%)。而從4月1日到11日的10天時間,每天平均感染人數超過了3萬人。其感染速度是世界最快的主要國家。然而美國特朗普總統4月3日才公開號召國民推薦帶口罩。特別是中國在防控過程中已經給美國等世界提供了用生命換來的第一手科學數據,應對措施和巨大犧牲的代價,中國是“先行先試“,對新冠病毒沒有先行經驗可借鑑,而美國至少表面上是後發者,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發達國家應該在中國的基礎上比中國做得更好,更好地帶領世界支援世界進行有效防控。但現在美國卻成為世界最大人數的感染國家,嚴重影響世界防控進程。所以,中美兩國在這場二戰以來最大的世界性危機面前,不僅要能夠克服本國的疫情,還期待能攜手合作,帶領世界特別是幫助發展中國家走出困境,克服人類面臨的災難性危機。


第二個重要幫助是,給世界提供了第一手的病理資料和防控對策經驗,包括醫學技術,病理解明以及封城這樣大規模防控措施的寶貴經驗和最早,最原始,最必須的數據。這些都是許多人用生命換來的,是全球防控病毒的先驅性的組成部分。


西方部分國家對中國製度的成見,使得讓他們低估了中國的做法在這場防控新冠病毒擴散的災難中的客觀性和重要作用,以及給世界各國帶來的可能價值和重大參考意義。


受新冠病毒影響,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奧運選手首當其衝其影響。3月29日晚日本NHK有關東京奧運會延期的節目上,日本奧林匹克委員會理事、筑波大學山口香教授對運動員說、不要責怪任何人、這是人類與病毒的鬥爭。


5.今後的展望與提案


新冠肺炎已不可避免對全球化,給世界各國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全球產業鏈造成重大沖擊性影響。今後、中國和日本等國除了與世界合作防控病毒擴大之外、作以下建議。


1)未來世界還會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非傳統安全問題,如氣候安全,糧食安全,核安全,公共衛生安全,都有可能破壞全球產業鏈的正常運營,從而影響國家安全,影響世界可持續發展。所以世界各國必須互助合作才能更好實現國內目標。


2)中國國內防控絕對不能放鬆,但形式要轉變,要做好與“病毒共舞“,與”病毒共存“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從貿易立國開始轉型內生髮展、國外市場與國內市場並行、積極開發培育國內14億人口大市場。國內要總結經驗,從封城措施改變成既防控又實現復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日本一直在努力採取防控與經濟生活兩不誤的措施,有侷限性和風險性,但有該舉措的合理性。封城畢竟是極端手段,代價很大。


3)改變生產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把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高度融合、推進數字經濟,推進以低碳,循環,共生,安全和智能為特徵的可持續社會以及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現。


4)改變生活方式、建立更健康安全、更幸福有尊嚴的生活。中國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人均收入達到8000美元以後、人們將從追求物質富裕轉向精神富裕、國民的生活滿意度並不完全取決於GDP的單純增加、而是深受財富分配公平程度,生活福祉,教育醫療,社會安全等制約因素的影響。


所以,中國需要痛定思痛,居安思危,建立一套與世界接軌的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社會運營體制,以實現國家民族的永續發展。


賢明的外交,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維護本國利益。把中國新聞當作世界新聞來做。與世界接軌,用世界的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