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用心 健康随行 ——健康界“网红”郭跃武医生掠影

由于现在医疗保健条件普遍较好,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比如在上海,人均寿命已经超过80岁了。肿瘤作为一个老年病,它的发病率也会随年龄增长越来越高。面对众多的疾病,普通人需要做哪些健康管理?肿瘤病人如何早发现早治疗?让我们走进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听听健康界“网红”医生郭跃武的建议。

有病早治是关键

图片

提起郭跃武,在上海医疗界可是颇有名气,1996年起受聘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担任《名医坐堂》等多个医学健康栏目的嘉宾主持和医学顾问,是著名健康节目《活到100岁—郭医生下午茶》的主持人,利用业余时间为听众普及肿瘤防治知识,解答患者疑问。

图片

每周一下午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郭跃武的门诊时间,记者坐在一旁发现前来问诊的患者一大半都是健康节目的听众,有些患者特地拿着别的医院的出院小结和检查报告来找郭医生,就想听听专家怎么说。郭跃武医生对待病人也有足够的耐心,记者算了一下时间,一个小时的门诊时间看了四个病人。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郭医生在问诊的同时,特别注意开导病人,缓解病人和家属的焦虑情绪。根据病人需要,郭医生能在标准的普通话和流利的上海话之间随意切换,任何时候不急不燥,娓娓道来的健康科普知识能迅速拉近病人的距离。

郭跃武告诉记者:“恶性肿瘤的第一次治疗非常关键,如果选择方法不当的话,就是一步错,步步错,可能就再没有办法挽回了。”郭医生这里就有很多案例就值得人们警醒,去年12月,有位患者A女士30多岁结肠癌手术,术后处理家庭事务,后来由于新冠疫情没有及时的后续治疗,最近再到医院检查已经发现淋巴转移,错过了放疗、化疗的最佳时间,非常可惜。有位B女士23岁发现早期乳腺癌,本来早期治疗效果应该不错,可是B女士恰巧怀孕,选择先生孩子再治疗,可是孕期的激素水平变化非常大,生完孩子之后,乳腺癌已经到了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健康管理要重视

在采访中,郭医生不断强调,健康管理非常重要。现在的医学检测手段更先进、更普及,比如CT、磁共振,还有PET/CT以及分子靶向检测等等,都在不停发展。也就是说,早期发现肿瘤并不是难事,只要我们足够关心自己的健康。以甲状腺癌为例,以往大家可能并不是很关注,但自从把超声检测甲状腺纳入常规体检项目以后,每次体检都可以发现大批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发现以后再进一步筛查,从中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在三十年的从医经历中,有位C女士的让郭医生记忆深刻,这位患者从事厨师行业,每年都有正规的体检,可是体检报告却从来不仔细看。后来肺部不适,2004年C女士查出来肺部腺癌,在问诊过程中,郭医生要来了C女士的往年体检报告,发现半年前的体检过程中已经提示了肺部结节有问题,可是C女士忽视了体检报告,当时又没有好的靶向药物治疗,一年多之后50多岁的C女士就去世了。相反的案例是30多岁的D先生,在体检中发现了甲状腺癌,积极治疗,虽然经历了复发,但是重视治疗,现在康复的很好,生病6年后还带着孩子来看郭医生,表示感谢。

个性施治有必要

现在很多病人感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长,郭医生说:“有些肿瘤的发病率其实是下降的,比如消化道肿瘤中的胃癌,就呈现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事实上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术也只是常规治疗手段当中的一种。现在恶性肿瘤早期发现的几率并不是太高,很多情况下并不适合手术治疗。像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发现率通常不超过10%,也就是说能够诊断的消化道肿瘤90%以上都是进展期。这种情况下就不太适合根治性手术治疗,需要其他手段配合,比如新辅助化疗,也叫术前化疗。通过化疗先控制肿瘤病灶,达到降期的目的,肿瘤缩小到一定程度以后,再通过外科手术做根治性切除。

其实,在诊疗的过程中,郭医生一直提到全科医生是自己的努力方向,因为很多病人都伴有多种疾病,看似不相关,其实又相连,做医生就要多看、多想、多研究。有位E女士65岁由于冠心病搭了心脏支架,总是说胸口不舒服,经常跑医院问诊都没有结果,天天睡不着觉,家人都觉得老人事情太多。E女士到了郭医生这里,在问诊的过程中,郭医生肯定的答复病人15%的人是会出现心脏支架之后的不适反应,很正常。情绪得到宣泄的E女士失眠状况顿时改善,后来家人告诉郭医生,几个月后E女士在医院还查出来胃癌,确实会出现胸口难受的状况,却被很多医生忽略了。G病人也非常特殊,经常舌头痛,去口腔科治疗,总是用些消炎药,但是病症一直持续了两年。郭医生问诊之后,建议病人去检查脑部,结果发现了颅内神经瘤,手术之后,患者舌头痛的情况也随之消失。

业余时间,郭医生也爱旅游、爱运动、喜欢烹饪。2012年意外摔伤使得郭医生严重骨折,造成一侧股骨头坏死。一年半的时间都靠双拐行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医生坚持游泳健身,保持正常体重,增加肌肉支撑,现在完全看不出当年骨折行动不便的痕迹,超强的意志力和自我管理,才能逐步康复。这也许就叫做自律的人才能收获自由吧!

(记者:王志莲、图片:陆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