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庚戌:18年情怀归来,大银幕再现《一生有你》

采访内容来源 | 芭莎男士、新华社

校园民谣《一生有你》,今年“18岁”了,同样诞生于2001年的民谣组合“水木年华”,也在这世界飞速变化的18年里慢慢成长和改变,水木年华的两位成员,也在这段岁月里一路前行,一路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2019年11月29日,水木年华成员卢庚戌自编自导的同名电影《一生有你》即将上映。我们请作为导演和音乐人的卢庚戌聊聊自己的18年,聊聊他对于电影、音乐、青春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卢庚戌:18年情怀归来,大银幕再现《一生有你》

1.

卢庚戌曾经以辽宁省营口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建筑系,从此开启了“白衣飘飘的年代”。但他是为什么会放弃原本稳定又高新的本专业工作,走上音乐创作的道路?据卢庚戌自己说,当年一进清华,就发现他们建筑系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大约是七比一,所以很多男生找不到女朋友。

是后来卢庚戌发现,校园歌手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身份,受女生喜欢、被男生羡慕,这些人不仅能找到女朋友,女朋友还都长得挺漂亮。比如他的师兄宋柯,虽然形象一般,却有很多女孩子喜欢,大学期间甚至交往过不止一个女友,特别招人嫉妒。

“巧的是,我正好看到他(宋柯)参加校园歌手大赛的一张照片,我就寻思我们长得都算是‘实力’型,那我也参加校园歌手去吧,说不定也有机会吸引更多女孩儿。”

卢庚戌当机立断的就找了一把吉他,没日没夜的练,没过多久就被室友们投诉说影响他们学习。他没办法,就只好带着吉他去隔壁水房边弹边唱,但是那水房回声太好了,刚一开嗓还没怎么着呢,一个酒瓶子就摔过来了,然后就听见怒吼:“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得不说卢庚戌是个非常有音乐天赋的人,他立刻就发现自己学吉他特别快,自学一个月居然就可以表演了,写歌词不仅有动力、写得快,还灵感充沛。于是第一年卢庚戌就信心满满的去参加比赛了,结果可想而知,直接就被刷下来了。

卢庚戌:18年情怀归来,大银幕再现《一生有你》

第二年他就想了个办法,找个唱歌好的同学当主唱,他唱和声,结果拿了当年的第二名。到了第三年呢,卢庚戌又找了个唱歌更好的当新主唱,原主唱再给他当和声,自己干脆连唱都不唱了,光弹吉他伴奏。就是这种“神操作”,让他们拿到了第一名。

而这一年,卢庚戌梦想中的心上人也适逢其会地出现了。

卢庚戌说,她是一个刚入学的小师妹,第一次见她的时候穿一件白色连衣裙,非常漂亮,就是那种初恋令人怦然心动的感觉。特别巧的是,这个师妹正好特别喜欢校园民谣,他就顺水推舟,邀请姑娘参加校园民谣聚会。

“当时校园民谣聚会里,比较拔尖儿的高晓松可以说是校园民谣的主力了。他们当时都已经开始自己写歌编曲,说实话我是有点自卑的:我心想我带姑娘来,本来是想炫耀一下,没成想人家写歌写得这么好,我什么都不会啊。果不其然,那姑娘就特别喜欢高晓松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就不免让人很郁闷。”

后来卢庚戌慢慢地能写出更好的歌,唱的也更好听了,终于也有了继续追求师妹的底气。毕业前夕,师妹终于答应他锲而不舍的追求,两个人总算在一起了。非常遗憾的是这段感情没坚持多久,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大学校园的“分手季”也来了。

分手后的日子不仅让卢庚戌感受到失恋的难过,更有一种遗憾,因为在恋爱的过程中他没能写出一首让师妹感动的作品。直到有一天,卢庚戌做梦梦到了师妹离开他时候的场景,让他一下子醒了过来。清醒之后卢庚戌才反应过来,自己完全是哭醒的,这种感觉特别的真实,于是他急忙写下了第一句歌词:“因为梦见你离开,我从哭泣中醒来”。这就是《一生有你》的诞生,也“水木年华”组合的起点。

创作的能量不仅来自青春年少的情感和怅惘,更有时代和环境的塑造。无论是清华大学校园,还是内地流行音乐圈,都处于“民谣年代”。就像科恩兄弟为《醉乡民谣》写的主角独白:民谣不是新的,也不会变老,它唱的是人们的歌。民谣时代的特殊性,就像八十年代的“朦胧诗”一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一波人,但是时代过去了也不会回来了,那些人也不会再有了。

卢庚戌:18年情怀归来,大银幕再现《一生有你》

对于卢庚戌来说,那个年代或许永远是令人带着乡愁般怀念的,那时有一群梦想着未来的大学生,他们是时代环境下特有的一群人。那个时代的人们,高晓松无疑是卢庚戌的前辈,紧紧跟着这位前辈的脚步,高晓松写出了《同桌的你》,卢庚戌写出了《一生有你》,这两首歌都先后被拍成了电影。

卢庚戌开玩笑说:“后来他(高晓松)和一个85后结婚了,我也是一样;他生了女儿,没两年我也有了一个女儿。不同的是,后来他离婚了,我没离。”

2.

毕业后,卢庚戌在建筑行业工作了三个月,这段短暂的经历恰恰让他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也不是他想做的工作。随后他毅然辞职,成为一名民谣歌手。他说当时亲人和朋友对他都比较支持,但最能激励他的莫过于那些退学专门做音乐的人,尤其是他的师兄高晓松,给了卢庚戌很大的鼓励。

然而追梦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卢庚戌不久之后就遇到了一段长达6年的瓶颈期。那段时间他自己租了一间平房,每天早晨起来练声,不断寻找创作灵感,没日没夜的写歌,每个月生活费平均只有两三百块。那时候他总是不放弃的把自己的创作CD送到各家音乐公司,但最后都杳无音讯。

“其实我还挺感谢那一段瓶颈期,现在回首起来,虽然艰苦,但是却是我最宝贵的记忆。”

卢庚戌:18年情怀归来,大银幕再现《一生有你》

卢庚戌的工作态度执着而朴素,就是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头儿,是通过不断的日常积累而产生的创作底气。他经常是半夜来了灵感,就爬起来立刻写,很多时候写歌沉迷到一整天忘记吃饭,日常生活中任何时候来了灵感,也会赶紧记下来。

对于卢庚戌来说,想要自由独立的做自己,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勇气。“坚持就是一直做一件事情的精神。勇气就是真正面对自己的脆弱、不安,甚至是灵魂上的一些东西。”

“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做事很自信的人。我做事的方式一直都是非常认真和执着。而清华一直在教导学生行胜于言,受到大学氛围的影响,我也变得更加脚踏实地。可以说我属于做事时战术上要有信心,战略上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的一个人。”

除了前辈的激励、大学里受到的影响以及自己的行事风格与个性,朋友和搭档的鼓励与支持,也是卢庚戌前进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当年,老搭档李健退出水木年华的时候,卢庚戌找到了当时职位已经做到总经理的缪杰。处于对音乐梦想的追求,也出于朋友情谊,还背着房贷的缪杰居然真的辞掉了当时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工作,离开了飞速崛起的TMT产业。

“我非常感谢他(缪杰)对我的信任。他来了以后我请他吃了一年的饭,我们两个人互相陪伴,就连过情人节他都扔下女朋友来陪着我。我们两个是内地比较少见的,做了将近20年的组合。”

卢庚戌:18年情怀归来,大银幕再现《一生有你》

当谈到怎样挺过这么多年的困境,卢庚戌说,我的职业就是我的梦想,我的梦想也是我的职业,我始终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虽然现在已经实现了财务和兴趣上的双自由,但卢庚戌认为,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境界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违心,也不伤害别人。

建立于这样的原则之上,卢庚戌的创作和表达都包含着怅惘的温柔,也可以说是温柔的怅惘。作为电影导演,他前后两部电影作品《怒放》和《一生有你》,都是在表达对青春的???

“其实音乐跟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表达生活。我之前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注入进去。现在就是用电影来表达,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包含了音乐、文学、美术、表演等很多种元素,但除了形式不同之外,电影和音乐都是我的表达。”

有些创作,是从创作者自身出发,会根据创作者的经历、思考和个人特色而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性格鲜明的作品。卢庚戌正是这种以自己的人生阅历进行创作的感性类型。他自己也承认,做导演其实不是好玩的事,拍一部电影的精力足够他出5张专辑。但真正吸引他去挑战自己、去执着坚持的的,是表达、是创作的快乐。

“喜欢做歌手还是做导演,这两个不能比较,因为这两个都是我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我从这两种不同的表达过程中感受到了同等的快乐。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我喜欢的是创作的工作状态。”


3.


卢庚戌花了差不多4年时间来筹备《一生有你》,中间最大的困难可能要属资金筹集,这个过程中还遇到有人退资的情况,他自己也把全部的家底扔了进去。拍摄过程中也有很多痛苦经历,像夏天拍冬天戏剧、冬天拍夏天戏这种常见操作就不说了,拍摄过程中卢庚戌不慎摔成腿部骨折,不仅带伤拍戏还发起了高烧。

为了拍好电影,他也专门学习了很多做导演的专业知识,比如理论著作、摄影、美术等等。有时拍电影和写歌很像,当卢庚戌在写《一生有你》的时候,从基础旋律到歌词,再到最终打磨完成,就会有极大的成就感。而当他拍《一生有你》电影的时候,从剧本、拍摄到剪辑完成的过程,每一步都是在最初那首歌之上的前进。人的一生中,努力是必须的,新东西是永远要去学习的,卢庚戌相信人生永远要在路上。

“今后就想多拍几部电影、多出一些专辑,更多的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卢庚戌:18年情怀归来,大银幕再现《一生有你》

《一生有你》既是一部关于校园民谣和和青春年华的故事,也是关于初恋和失去的故事。相隔18年,由同一个创作者呈现出的主题相同的歌曲和电影,二者交相呼应。爱情是永恒的叙事主题,很多关于初恋的作品能够火,是因为爱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每个人的初恋都是最纯真难忘,同时也带着些许难以释怀的复杂情感。卢庚戌认为,虽然每个人的青春记忆和初恋经历不同,但一部作品如果打动了大家内心最纯真的部分的话,就会受到认可。

同时卢庚戌也表示,这部电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爱剧,他特别加了一些叙事角度差异引发的“悬疑”感。这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呢?他说大多数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会把自己美化,会把自己心动过的人和美好的经历美化。但真相也许不是这样,可就算真相不是这样,这段记忆的美好和带给你的意义也就变味了吗?其实他拍这个电影的部分目的,也想对自己心中的遗憾有一种释然。而且营造一种电影情节或者感情,卢庚戌希望能跟其他青春片处理方式不一样,用另外一种手法来讲故事。

卢庚戌说,包括电影的宣传曲《忘不了就别忘了》,它并不是一定要大家记住那些曾经过往,而是以坦然和成熟的心态面对过去种种难以释怀的意难平,学会接受遗憾、与过往和解,就会发现当年的遗憾在现在的回忆可以变成美好,当年的悲伤现在也变成甜蜜的记忆。

年轻的时候我们更愿意向前看,去学习和认知世界,即使回想过去,想到的也大多是快乐或值得骄傲的事情,而年纪渐长之后反而为了青春的失落和遗憾伤怀。卢庚戌说自己大概在40多岁的年纪,开始更多的怀念从前,意识到那个纯真的年代再也不会回来,所以不由自主的觉得过去特别好。就像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可能不太在意每年校庆,但年纪越大越怀念母校、越觉得老同学亲切一样。

4.

“我选择经验不多的年轻人作为主演,就是需要年轻人那种自然的状态。不是大流量大明星,也不是老戏骨,选这些演员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青春’的感觉。因为他们的年龄、性格和状态都和电影角色很贴近。”

说起导演卢庚戌,就很容易把《一生有你》和他之前导演的《怒放》联系在一起。《怒放》最初拍摄的原因,也是要表达自己,其中很多寻找记忆和情感的内容都是卢庚戌有感而发。同样是青春片,《怒放》表达更多的是青春的激情,而《一生有你》侧重于青春留下的遗憾,以及找回遗失的美好,或者也可以理解成放下青春的遗憾,往前走。

卢庚戌:18年情怀归来,大银幕再现《一生有你》

“无论是《怒放》还是《一生有你》,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就能发现,我们迷恋过去的美好是因为现实的不如意,而只有放下对过去的执念,才能发现那些美好到底意味着什么,又给你带来了什么。”

通过前期紧锣密鼓的宣发活动,电影《一生有你》将于11月29日正式上映。之前有人担心说,一个18年前的IP,还会受到当下年轻人的关注吗?然而电影宣发的校园行活动证明,“一生有你”这四个字所能激起的共鸣,是可以跨越年龄和时间的。就像9月16日南京农业大学的活动,现场五六百人挥舞手机的灯光,齐唱《一生有你》,场面非常壮观。

卢庚戌说,他接下来的工作重心还是会回到音乐上,比如开水木年华的演唱会。“我已经有几年没有做音乐了,是时候回归。其实我想过要尝试其他类型的音乐创作,比如摇滚。”

业余时间卢庚戌喜欢看书、看电影、写剧本、锻炼身体等等,生活过得比较自律。他读书读的很杂,一开始比较喜欢余华、米兰·昆德拉,后来还有一段时间读村上春树,北岛的诗歌等等。电影他比较喜欢早期王家卫的作品,像《重庆森林》《阿飞正传》《花样年华》;还有李安早期的作品,《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平时一些好莱坞的大片看的也很多,比如经典的《异型》系列,早期的港片也很喜欢。

关于当下流行的东西,比如短视频、直播,卢庚戌也会尝试一下,因为他觉得人总要不断学习新东西,努力朝着时代潮流靠近一些。无论做电影还是做音乐,不去了解当下多数人的生活和追求,不知道他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就没办法做出打动人心的东西。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改变、校园在改变,年轻人也在改变,然而人们对“一生有你”这个词所传达的微妙情绪的热衷,对回忆、青春、遗憾与自我和解的反复追寻,以及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浪漫幻想和由衷期待,或许永远不会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