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一、何為立秋

有語云“一葉落而知秋”。然而今天的我們恐怕沒幾個人會看見飄落的樹葉而覺察到日子已經來到了立秋。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的8月7日或8日,鬥指西南,維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秋”字由禾與火組成,表示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一般預示著收穫的季節到了,也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立秋後並不是馬上就涼快了,還有可能有“秋老虎”發威。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古代立秋有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颳風時帶來了絲絲涼意。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二侯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颳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當然,立秋也是詩人詩興大發的時候。

有劉禹錫的豪情: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有柳永的淒涼: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有杜甫的憂心: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有辛棄疾的豪邁: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等等。

二、立秋何事

在古代,立秋是個相當重要的節日,和立春,立夏,立冬一樣。《禮記●月令》記載:立秋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還反,賞軍帥、武人於朝。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立秋時候,因為莊稼就快豐收了,所以也很容易發生糾紛。古時候就經常有人偷偷地到別人地裡偷割麥子,產生衝突和糾紛。所以為什麼成語裡有“多事之秋”,“秋後算賬”的說法。另外,古代的犯人被判死刑後一般也安排在秋後執行,這是因為,對民眾們來說秋冬兩季相對春夏兩季較為清閒,可以方便民眾觀看,以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而且古代的戰爭,也基本在秋天進行,戰爭肯定需要糧草補給,秋天豐收後,許多諸侯國家就開始練兵備戰,“沙場秋點兵”就是這麼來的。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而在民間,立秋卻又是另外一番風味。最有名的便是“貼秋膘”了。在立秋這一天,大人們會讓小孩子到稱上稱重,和之前立夏時的體重對比,夏天天氣炎熱,食慾易受影響,人的體重一般都會減少些,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胃口大開,在立秋這天吃肉,“以肉貼膘”。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另外,民間還有“啃秋”“咬秋”的習俗,據民國時期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津門雜記●歲時風俗》:立秋之日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立秋,我們需要知道些什麼?

可見,立秋在民間有著人們對蓬勃生機的生活的美好寄託與嚮往。也希望如今的我們能在歲月時間的面前像古人一樣充滿滿滿的儀式感,懷抱未來無限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