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十五夜望月》王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十五夜望月》王建

詩意淺顯,望文即可明白。十五月圓之夜,望月生髮感慨,感慨秋思。為什麼望月就有秋思感慨?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庭院地白是因為十五月照耀。“樹棲鴉”三字需要仔細的研讀。因月光太明亮,鳥兒認為是白天,所以聒噪不停,遲遲不歸巢。這裡的“樹棲鴉”可能是天晚了,夜深了,鴉鵲歸巢了,安靜下來了。“樹棲鴉”是天晚了,露水下來了,打溼了桂花,由此又可知是中秋月夜。

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十五夜望月》王建

月圓之夜是賞月的黃金時間,所以“今夜月明人盡望”。望月的人,看著一輪明月高掛天上,於是會想∶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圓人不圓,作者此時自然而然產生“秋思”,問月問天“不知秋思落誰家?”

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十五夜望月》王建

月亮很早就成了人們思鄉思親的代表物,除了上面所說的月圓之夜,有形而聯想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原因。月亮只有一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亮的清輝照著你我他。遠在天邊,近在咫尺,共享一輪明月。當月亮升上天空時,遠在異鄉的人們都認為月亮成了第三者,可以傳遞話語親情。異鄉的人與家鄉的人說話可以通過月亮,就像是在面對面說話。當人們想家想親人時就不由自主的去戶外望月,久而久之,這一意象就固定下來,成為思鄉的情結。

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十五夜望月》王建

尤其是古代,由於交通的原因,旅居在外,客居他鄉的人太多了,每每想家想親人時就想到了月亮,月亮就成了思想的代名詞,一看到月亮,就想到了家,見到家鄉人,月亮成了人們的精神家園。

人盡望的十五月,秋思落在所有有人在外的人家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