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明市民張洪恩:23年守望“精神家園”


成都市文明市民張洪恩:23年守望“精神家園”


四川在線消息(李龍 記者 陳昊 攝影 劉有貴)“我能有今天,全靠黨組織的教育和培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的今天,黨的恩情我永生不忘!”不久前,在一次組織生活會上,82歲老黨員張洪恩說。

在成都市青白江區,特別是川化地區,只要說起張洪恩,就會有許多人豎起大拇指說:“張律師是個好人,他23年如一日堅持辦報欄,義務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不愧是一位精神家園的守望者!”

為群眾撐起法律“保護傘”

張洪恩1996年7月從川化集團法律顧問崗位退休,“閒不住”的他,看到一些人因為不知法,不能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吃虧;更有一些人由於不學法、不守法而走上了犯罪道路……便深感惋惜。於是,他決定發揮自己的“餘熱”,以專業知識為廣大百姓服務;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張洪恩報欄”在青江路邊開張了。

出乎張洪恩預料的是,這個閱報欄一推出,每天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大量的群眾,看報的、諮詢法律方面知識的人絡繹不絕。而他對慕名而來的求助者,總是認真詢問,耐心解答。對經濟困難“打官司”者,更是分文不收,且隨叫隨到。受助者老唐深有感觸地說:“張律師是個大好人,對人熱情、耿直,有一副熱心腸!”

2015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張洪恩的電話突然響起,他趕緊拿起話筒接聽,話筒裡傳來一個男中音:“喂,你是張律師嗎?”“我就是,請問你有啥子事?”“你今天下午有空嗎?我想來找你諮詢一下勞動糾紛方面的事情……”“有空,你下午過來吧!我等你。”

當天下午3時許,一箇中年男子來到張洪恩工作室,自報家門姓唐,介紹自己的遭遇。原來,老唐已在一家公司幹了一年多工作,既沒有與公司籤合同,也沒買社保,現在老闆要辭退他,還扣發了兩個月的工資,所以專門來找他諮詢。張洪恩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告訴老唐:“你回去找公司開個不再被用工的證明,拿到這個就可以找勞動仲裁機構仲裁。如果對方不開證明,你就報警找派出所,只要派出所有筆錄就有證據。”老唐聽張洪恩這樣一說,頓時茅塞頓開。像老唐這樣的求助者,張洪恩接待過的人不計其數。

23年不忘初心

全國特大型化工骨幹企業川化集團,僅退休職工就多達6000餘人。“張洪恩報欄”的創辦,無疑給眾多的退休職工提供了一個“看新聞、知天下”的好去處,更成為他們日後的“精神家園”。

每天,“張洪恩報欄”張貼《人民日報》等近20種報刊,免費讓廣大群眾閱讀。從每天早晨7點鐘到晚上天黑,總會有幾十個“報痴”靜靜地佇立在報欄前,或看或記,有的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在青白江形成了一道“靚麗而獨特的風景線”。

說到張洪恩辦“報欄”,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1996年7月15日,張洪恩按政策光榮地領到了退休證。雖說“光榮”但他還是有些許失落。原來,在川化法律事務室工作的他,經常考慮退休後幹什麼才好。退休後的一時間,他拼命用看書報這個自己唯一的嗜好打發時間,可就是看書看報他也與別人不同,總喜愛在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地方用紅筆圈點一番。一天,在這不經意的圈圈點點中他產生了一個念頭:何不利用這些“剩餘價值”幫助他人,為那些想看書報而無力訂閱的人服務呢?於是,他說幹就幹,找來幾塊大木板,釘好展板,貼上圈點後的報紙,撐起了“報欄”。開始許多路過此地的人會不由自主地逗留一會兒看看報紙,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基本固定的群體,這讓他始料未及。得到大家的肯定後,他的幹勁更大了,來看報的人也越來越多,以至於產生了“人多報少”的矛盾。

川化黨委知曉這一情況後,認為張洪恩這一舉動是“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應予積極支持。隨即專門給他劃出一塊地方,用來擺放展板,這使“張洪恩報欄”由原來的10多平方米,變成如今的幾十平方米;特別是近年來,報欄所在的大彎街道化工路社區加大支持力度,將報欄由過去的木質結構換成了鋼塑結構。

“化工路社區閱報欄”影響擴大後,張洪恩更加忙碌了:他每天要進行緊張的接報、分類、閱報、張貼、展板等工作,精心為讀者們準備“精神食糧”,當好社區群眾的“導讀員”。

“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但報欄一定要辦,沒有她,我的精神就會垮,活著還有啥子意思?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永遠不忘黨的恩情,要為社會貢獻餘熱……”張洪恩由衷地說。

張洪恩的老伴談起他辦“報欄”曾揶揄道:“他這個人就是這個樣子,‘犟拐拐’,認準了的事非做到底不可!”

就這樣,張洪恩從1996年開始,在老伴的理解和相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每年自掏腰包近萬元訂閱近20種報刊,免費為大家提供閱讀服務。23年來,累計貼報23萬餘張、閱讀人次22萬餘人(次)。23年來,他天天貼報更新報欄內容,節假日從未休息過,更不敢出遠門,默默地奉獻著愛心,豐富著人生!

“張洪恩報欄”給他的晚年生活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名氣”:2011年12月1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精神家園守望者”——張洪恩,講述了一段“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全國近20家中央、省、市、區各級媒體相繼宣傳報道了他的事蹟。

人生最美“夕陽紅”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2016年11月20日,張洪恩拖著病痛身體堅持工作,在家人的多次勸說和強制下,來到成都軍區總醫院,經過檢查診斷為癌症。這對他及家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在經過短暫的悲痛後,他安慰家人:“我有信心配合醫生治療,戰勝癌症!”

為了不因自己生病而影響報欄按時與廣大讀者見面,治療期間,張洪恩每天一大早就坐車從青白江趕到成都軍區總醫院輸液治療,中午1點過拔下輸液針頭後,又馬不停蹄趕回青白江處理報欄事務。按醫療方案,他本應該在一個療程結束後,在家裡修養,再進行下步治療;可他暗地裡違背醫囑,又偷偷返回整理報欄,提供法律諮詢和援助。近兩年來,無論天晴下雨,他都雷打不動,一如既往地辛勤工作,讓家人感到十分心痛。

如今,儘管張洪恩的身體越來越差,但他卻說:“創業難,守業更不易,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就要做下去,完成心中的‘小目標’——實現創辦報欄24年!”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化作一片夕陽紅。”在張洪恩的身上,人們看到了一位“成都市文明市民”、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更看到了一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家園守望者”,23年鑄就的一道亮麗的人生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