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多发,警方提醒勿信“安全账户”

近日,我市接到多起冒充XX市公安局诈骗的举报电话(

目前市反诈中心已接到来电为134201*****,158123*****号码段的多个号码进行诈骗的举报),骗子自称是XX市公安局民警,以身份在某地办理的银行卡涉嫌经济案件为由,实施电信诈骗活动,请广大群众切勿相信,切勿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给对方或转账汇款到所谓“安全账户”,避免上当受骗。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多发,警方提醒勿信“安全账户”


“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分析

第一步:骗取受害人信任

诈骗分子通过准确报出受害人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职业、住址等隐私信息,并通过网络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号码修改为公检法单位的办公电话之后给受害人打电话,自称XX公安局(检察院)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涉嫌XX案件,并称会有外地公安机关(检察院)的警官与其联系。

第二步:威慑、恐吓受害人

诈骗分子通常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邮包藏毒、信用卡透支等违法犯罪,恐吓受害人,并让受害人登录指定网站查看虚假通缉令、逮捕证等法律文书。同时,为了增强恐吓效应,诈骗分子还会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轮番上阵,让受害人误以为自己真的被卷入刑事案件。冒充XX外地公安机关(检察院)工作人员,要求受害人办理网银以便核实自己的身份信息。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多发,警方提醒勿信“安全账户”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多发,警方提醒勿信“安全账户”

第三步:要求受害人转账

当受害人对自己违法犯罪提出质疑后,诈骗分子会给受害人“支招”,要求受害人将自己的资产转入所谓“安全账户”来配合所谓“警方调查”,达到骗取受害人金钱的目的。有的诈骗分子还会

要求受害人独自到酒店开房,指挥事主设置呼叫转接,并利用酒店电脑进行转账操作,以避免家人朋友或派出所民警联系上事主,从而为骗子转移事主资金赢得时间。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多发,警方提醒勿信“安全账户”

这种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套路已经有数十年了,但是依然会受骗的案例依旧层出不穷。归根结底,这类案件都是利用了人们对于对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和良好形象,实施诈骗活动。由于高度信任,就没有再核查身份,因而上当受骗。

一是作案方式多样,作案手法隐蔽。犯罪嫌疑人编造各种虚假事由实施连环诈骗,作案手法不断变化。犯罪嫌疑人往往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公检法单位的真实电话号码拨打被害人电话或发送短信,即使被害人通过114查号台进行核实,也难辨真伪。

二是犯罪手段迷惑性强,涉案金额较高。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身份,恐吓被害人涉嫌犯罪,并利用非法购买的公民信息伪造通缉令迷惑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能够准确说出被害人身份信息,大大增加了被害人对诈骗电话或短信的信任度,并且被害人因欠缺相关法律知识又急于证明清白,容易从思想上被犯罪分子控制。被害人一旦上钩就会被“吃干榨净”,涉案金额百万元以上的案件并不鲜见。

骗子:要想证明自己的清白,需要进行资金调查,唯一的方法就是将你的钱转到办案账户,所谓“安全账户”——假的!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多发,警方提醒勿信“安全账户”


1.公检法机关没有“安全账户”!要求你“电话/QQ视频/微信视频”做笔录的,都是骗子!要求你通话内容“绝对保密”,通过QQ、微信发送“通缉令、逮捕令”的,都是骗子!

2.凡是电话中自称“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银行、保险、邮政”等客服人员,以你“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等为由,主动帮你转接“公安机关”的,都是骗子!

3.任何要求把资金归集到指定账户(无论是自己名下的账户,还是对方提供的账户),要求开通网银,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的,都是骗子!

4.如遇拨打亲友电话时发现有“停机、空号”等异常情况,需提高警惕,设法通过其它途径联系该亲友,核实并提醒谨防上当受骗。

5.如遇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或要求亲友、事主所在单位协助联系疑似被骗事主进行劝阻的,

请积极配合。接到陌生电话,如有疑问,请立即拨打110咨询、举报。

来源:湛江反诈在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