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转正期满前,两个职场新人一起被辞退,问题竟出在“嘴”上?

本文来自南瓜屋签约作者:豆老头儿

故事:转正期满前,两个职场新人一起被辞退,问题竟出在“嘴”上?

前不久,公司新招了两个年轻人,某知名院校高材生,朝气蓬勃,帅气逼人,很招人喜欢。

老家伙们凑到一起,经常聊后生们的事情,对新入职的新人都抱有很大期望。

老家伙们常说,一定要巴结好年轻人,以后公司的天下都是他们的,连我们也是他们的。

话是玩笑话,但对新人的关注是真切的。

新来的两个人都分到其他部门,但是和我在一个楼层,每天上下班经常见面。

两个小伙子都挺有礼貌,每次见了老员工都会慢走两步,侧立点头示意。

没几天,两个新人就赢得了整个楼层员工的好感。

我和几个部门主管在一起聊天,说起这两个年轻人,总能找到些话题。或者,准确的说,在他们身上都看到了我们曾经的影子。

过了几个月,两个人眼看就要转正了,谁想到突然传出他们离职的消息。

公司给出的理由是试用期表现不合格,结清费用后直接让他们走人了。

因为走的离奇,几个部门的主管有事没事就去打听,从零碎的信息中找到一些线索。

两个人的离职,怕是触碰了公司的忌讳,或者说,触碰了职场的忌讳。

两个人的问题,都出在“嘴”上。

小王接触新鲜事物比较快,以前在几家公司也干过,有一些工作经验,处理一些日常杂务比较得当,经常被部门主管夸奖。

在大家看来很“日常”的夸奖,在小王看来却成了主管的极端“器重”。一开始还好,和同事们不熟,说话也知道谦虚低调。但是时间稍长,和同事们一熟,话就多了起来。日常聊天,特别是同事聚餐,喝上几杯就会有意无意炫耀主管对自己的肯定,话里话外透露着自己能力出众,显示自己和主管关系非同寻常。

一开始大家认为他是新人,需要在工作上鼓励一下,也就跟着附和几句。没想到,小王竟然一发不可收拾,越吹越大了:和公司老总接触过几次,就说自己和老总很熟;和外面某客户接触过两次,就说那是自己哥们,说的越来越多,吹的越来越大,和同事们在一起总有展示不完的优越感。慢慢的大家不再附和,到后来,开始集体疏远了。

如果单单是自己吹一吹倒也不是大问题,到后来磨一磨性子也就踏实了。坏事就坏在小陈身上。

小陈和小王一起入职,分在一个部门,一起租房。小陈是新毕业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平时话不多,平时工作也踏实,没那么多圈圈绕绕。公司里很多人喜欢和小陈打交道,感觉和他在一起不用玩心眼,比较轻松。

在两个人准备转正的时候,部门主管按惯例,和两个人进行了一次谈话。

先和小王谈的,小王感谢了一圈,表了一大堆决心,倒也算是过关了。

到和小陈谈话的时候,主管随意提了一个问题,问小陈入职以后个人有什么规划,想往哪个方向努力。

小陈想了半天,憋出一句,要向小王学习,成为像小王那样的人。

主管突然来了兴趣,让小陈说说看。

而小陈总是听小王吹牛,认为小王和主管和领导们真的很熟,便放心大胆的说起来。

说小王交际能力强,刚来没多长时间就和某某总、某某经理都混熟了;说小王能力强,和外面客户打起交道如鱼得水;说小王酒量好,和同事们在一起喝酒很少喝醉……把小王里里外外夸了个遍。

主管也听懵了,不知道小王有这么大的能量。

等小陈走了以后,主管想了半天,对怎么安排小王有点犯愁。按小陈说的,小王真有这么大能力,真有这么多关系,工作安排不好,又浪费人才,又得罪同事领导。但是,安排的太好,又容易引起老员工的意见。

犹豫之中,主管打电话给那几个“总”那几个“经理”,试探着问问对小王的态度。

一问,露馅了。公司几个领导、同事都说见过这个小孩子几次,印象还可以,除此之外,没了。

一句“没了”把主管给点醒了,再问了几个人,也是这样。又问了问部门几个同事,大家评价比较一致,这个孩子工作还可以,就是有点飘,喜欢“吹”。

问了一圈下来,主管越问心越凉,问到最后火气都快压不住了。

不光生小王的气,也生小陈的气,认为小陈和小王是一伙的,故意为小王贴金,俩人要拉山头。

最后的结果,两个人都栽在了试用期。

问清这个情况以后,我们那一层几个部门都开了一次关门会议。

从那以后,公司文化墙上多了一句话:话说三分,留足力气实干!

至于小王和小陈的例子,也成了新员工培训的反面教材,期期必讲。



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看最真实的人生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