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努力而不富裕,十有八九是“栽”在了這4件事上

財富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之一。

英國政治家、文學家狄斯累利說:

“財富的增長和閒遐的增加是人類文明的兩大槓桿。”

換句話說,人有錢有閒了,才有文明可言。

說對錢沒興趣的,要麼是賺得太多沒了感覺的人,像馬雲;要麼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化外高人”。

而夾在中間的芸芸眾生,應該都是希望自己變得富有一些的“俗人”。

一個人努力而不富裕,十有八九是“栽”在了這4件事上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我們今天的社會,雖然問題多多,但確實是一個“富而可求”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靠著自己的努力創造財富,改變了命運,。

但,並不是所有人的努力都有好的結果。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努力,但尚未出現好的結果,那麼就該反思一下,是不是在以下4件事上欠了點火候。

一個人努力而不富裕,十有八九是“栽”在了這4件事上

第一,樹立信念

不管幹什麼事業,首先要有必勝的信念,否則很難成功。

為什麼信念如此重要?

正如林肯所說:“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成就也絕不會超過他的信念。”

在樹立信念的基礎上,確立一個我們要達到的階段性目標,確實像某位巨頭說的,要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

是不是先掙1個億沒關係,只要這個目標實現後,能讓你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就可以了。

確定這個目標,有兩個要點:

一是你的目標儘可能匹配你的興趣和能力,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固步自封。

假設你現在30歲,那可以定一個目標,如:35歲之前存款100萬!當然,也可以是300萬、500萬甚至更多,根據你的情況而定。

二是要有實現目標的具體步驟,比如說,35歲前要掙到這100萬,我需要做到什麼樣的職位,拿多少年薪,為此我需要做到什麼事?

或者,我的創業公司年營業額要達到多少,並且保持一個怎樣的增長,才能確保實現目標,而我要怎樣去做?

有目標,有步驟,等於在創富路上有了一個路線圖,避免迷失方向。

一個人努力而不富裕,十有八九是“栽”在了這4件事上

第二,拓寬眼界

有句話說的好:“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一味埋頭苦幹,是很難成事的。

比如晚清鉅富胡雪巖,早年當小夥計的時候,就經常站在掌櫃的角度考慮問題,久而久之,他自然擁有了掌櫃的眼界,並且格局不斷放大。

不斷拓寬眼界,才能找到更多跳躍式發展的機會,而不會把自己限制在一個固定的工種裡,成為一顆“螺絲釘”式的角色。

不斷拓寬眼界,能增強你適應變化的能力。機會往往隨著變化產生,每一次行業的大洗牌,或者整體經濟形勢的變化,都會誕生一大批財富新貴,如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經濟、電商經濟,還有今天的自媒體經濟、直播經濟,其實都催生了更多的富人。

一個人努力而不富裕,十有八九是“栽”在了這4件事上

第三,強化行動力

想得再好,計劃得再完美,如果沒有行動力,一切等於零。

行動力強的人,有了一個好的想法就義無反顧地去做,反而比那些深思熟慮、瞻前顧後的人更容易成功。

行動力不強,往往是因為太過追求完美。

很多人有六七成以上的把握,都還不敢動一下,而有些人只有三四成把握,就已經幹得熱火朝天了。

正所謂“富貴險中求”,等到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再去做,往往黃花菜都涼了。

做事業的人都知道,永遠沒有“完美”這回事。問題只有在行動中才會逐漸暴露出來,所以不如先付諸行動,然後再根據情況調整。

更重要的是,能為你帶來追隨者的,是切實的行動,而非一紙計劃書。

我們常舉《西遊記》為例,只有唐僧先上路了,然後才能遇到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龍馬,大家組成團隊,取得真經。

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樑。”

唯有行動,是解決任何問題的良方。

一個人努力而不富裕,十有八九是“栽”在了這4件事上

第四,培養恆心

《易經》裡說“不恆其德,或承之羞。”

沒有恆心的人,什麼事都做不好,很難擁有成功的榮光。

當我們確立了人生方向之後,是矢志不移地走下去,還是淺嘗輒止,或者遇到困難立馬打退堂鼓,或者“這山望見那山高”,不斷變換方向?

就像馬雲說的: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而後天會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這說的其實就是恆心的問題,成功的關鍵,往往就在咬牙堅持的那一刻,如果你放棄了,很可能前功盡棄,豈不可惜?

一個人努力而不富裕,十有八九是“栽”在了這4件事上

結束語:

一個人很努力,但未必會變得富有,還得看信念、眼界、行動力和恆心這4個方面是否已經到了火候,如果都到了,那麼他(她)的成功,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