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VS源氏:平氏到底积怨多深,能让"队友"北条氏倒戈源氏?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日本有名的两大家族:平氏和源氏

,在日本许多的影视作品中对这两大家族都有提及。

而在文学作品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可前者为“刀剑”,后者为“菊花”,与《源氏物语》大篇幅的描绘爱情不同,《平家物语》这本长篇小说记载了平氏家族由盛转衰的恢弘历史。

平氏VS源氏:平氏到底积怨多深,能让"队友"北条氏倒戈源氏?

前面六卷极尽浮华词藻来描写平氏家族奢侈糜烂的生活,后七卷则是急转直下,平氏与源氏大战,最终以平氏家族被彻底打败为结局,结束了这一家族的辉煌,之后源氏开启了日本长达近百年的幕府执政的历史。

虽说是这两大家族在斗争,可是这当中不免有站队的其他家族的参与,北条氏当属其中相当有分量的一族了。但是北条氏身为平氏家族势力的一员,为何反过来背叛平氏帮助源氏呢?

一、 平氏家族在栖身权力巅峰后种种举止惹人不满,不止北条氏心存不满

1、 平治之乱后,平氏家族居高位,统揽大权

关于平氏和源氏的斗争,可不是近几百年的事情,两家的恩怨能追溯到平安时代。平氏实际上原本也是皇室血脉,当时由于日本国内的财政困难,天皇将很多皇室旁系赐姓后发往外地生活,来减轻皇城根儿的生活压力。

平氏正是第五十代天皇桓武的孙子被赐的姓氏,这一支血脉虽然被分了出去,不能算实打实的皇室成员,但到了地方,平氏仍然是贵族,显赫一方。

在平安时代后期,各地贵族矛盾不断,为了争夺权力,大部分贵族都选择使用武力解决矛盾,平氏和源氏当然也在其中。源氏作为战功赫赫的武士家族,难免认为自己功高,看着平氏没怎么立功,地位却比自己高,那自然更不服气。

平氏VS源氏:平氏到底积怨多深,能让"队友"北条氏倒戈源氏?

于是在公元1159年,按捺不住野心的源氏趁着平氏离开京城参拜神社之时,囚禁上皇和天皇,甚至出手杀害了天皇的亲信。这就是日本史上的“平治之乱”。这场叛乱在平氏回京后被平息,领头的源义朝被平氏杀死,源义朝的儿子源赖朝被流放伊豆,源氏仅剩的幼子也被安居佛寺。

平治之乱或许在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眼中算不得什么大动荡,但这一战对平氏而言可了不得,平氏此战后独揽朝堂大权,后来更是将女儿嫁为皇妃,让自己女儿生下的皇子即位,算是恢复一下平氏原本的皇家身份。至此,平氏家族到达了权力的巅峰,开启了这个家族辉煌的历史。

2、平氏家族骄横跋扈,横征暴敛,人心怨怼

有句老话说的好:“饱暖思淫欲。”平氏家族已经不是饱暖能概括的地步了,权力是把双刃剑,在不同人的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显然后来的平氏并没有将自己的权力好好使用。

平氏家族不仅让家族女子成了皇妃,更是任人唯亲,妄图将整个皇室插满平氏的人。不能仅如此,平氏向百姓横征暴敛,一家坐拥五六百个庄园,对其他大小贵族也不放在眼里,平氏家族的根系越来越深,行径也日渐猖狂。

据说,当时的摄政藤原基房在外面度假回来,驾着车队,正巧遇上平清盛孙子平资盛的车队。平清盛就是带领平氏家族打败源义朝的平氏家长。在日本,摄政的地位很高,大小官员见了摄政的车队都要停下来,下车,向摄政行礼。

平氏VS源氏:平氏到底积怨多深,能让"队友"北条氏倒戈源氏?

但是平资盛却不将藤原基房放在眼里,没有下马,兀自走了过去。藤原基房的随从见他如此嚣张,相当气愤,于是几个人上前,七手八脚地将平资盛拉下马,狠狠教育了一番。这一下藤原基房算是倒了霉,平清盛听到自己的乖孙给人拉下马,还被人羞辱了,立刻报复藤原基房。

平清盛趁着藤原基房去宫中参加天皇的元服礼时,找人袭击了藤原基房的车队,还砍下他随从的发髻。这事在当时闹得很大,足见平氏家族的嚣张跋扈。

二、 北条氏常年受到平氏的打压羞辱,异心早有

北条氏作为平氏的分支,开始时确实是一直支持平氏家族的,可是两家的关系到后来渐渐变了味道,只因平氏压迫,北条氏不堪忍受。

1、经济政治上,北条氏屡受平氏打压

平氏家族在平治之乱前就很有势力,和源氏一起为贵族中的两大巨头,在平氏家族得势后更是独占鳌头,平氏一直将自己放在贵族金字塔的尖尖上,北条氏的势力一直在关东地区,

如今日本的经济中心偏向关东地区,但在当时,京城一直在关西地区。

根在关东的北条氏免不了被平氏家族讽刺为“乡巴佬”,明里暗里打压着北条氏,这是双方摩擦的开端。人说,泥人也有三分火气,面对平氏长久以来的打压,任他北条氏脾气再好,也受不来这种窝囊气。光光受气也就算了,平氏和北条氏利益上的冲突才是重头戏。

平氏VS源氏:平氏到底积怨多深,能让"队友"北条氏倒戈源氏?

平氏家族开放海港,原本关东地区才是港口聚集的地方,平氏家族这样一搞,关东地区仅剩的优势也被夺取,扎根在关东地区的北条氏可谓大受打击。

钱赚不到,官还得做,要不说平氏家族跋扈到了一个地步,北条氏原本在朝廷就是个说话分量轻的,平氏独大后更是不管不顾地扩大自家势力,使得北条氏在政治上更是没有可以立足的地方。面对这样举步维艰的情况,北条氏意识到跟着平氏,绝对不是件好事。

2、 平氏家族迁都,招致僧侣、武士、权门贵族的普遍不满,北条氏似乎预见了平氏的末日

平氏家族平日的作为已经激起民愤,不过大家忌惮它的权势。可是平氏家族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平氏主张迁都福原,此举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贵族们在原本的都城生活的好好的,百姓也在皇城根安稳地生活,僧侣们居住供奉的寺庙也多在京城。

平清盛迁都之后,贵族们都要提着大包小包,拖家带口,兴师动众,人累不说,贵族走后的京城像是被掏空的西瓜,原本的繁华荡然无存。消费力强大的贵族一走,商人的货物囤积,寺庙少了香火,武士跟随家族奔波,由上到下怨声不断,京城一片荒凉。

这一举动,像是大家声讨平氏的一个导火索,加之那几年来日本京城天灾不断,这次迁都可谓雪上加霜,犯了众怒,北条氏看到了机会。

三、 北条氏和源氏联合,百利而无一害

尽管北条氏和平氏关系一般,甚至是很差,但北条氏反叛平氏绝非意气用事,毕竟官场上,一步走错了,就是灭顶之灾。北条氏选择和源氏一起,正是出于他们和源氏联合好处多多,并且源氏灭平,成功的几率相当大。

平氏VS源氏:平氏到底积怨多深,能让"队友"北条氏倒戈源氏?

平氏家族在平常的生活中,心狠手辣,平清盛因为孙子被人教训了,就去报复人家车队,可谓睚眦必较,但他在跟源氏交手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慈悲心,放过了源义朝的儿子和源氏的几个幼子。斩草不除根,是平氏犯的最大错误。

而侥幸逃脱的源氏,在总结几次失败后养精蓄锐,所剩的人数不多,北条氏北条早云的女婿正是源氏的源赖朝,两家也算紧密,事成后北条氏的好处绝对少不了。而且北条氏可以借助源赖朝之手,收回被平氏夺取的土地,也算保住自家的祖产,换人掌了权,那些土地还指不定落到谁的手里。

平氏家族不仅激起众怒,它自身的腐败,几乎使得平氏的军队不堪一击,平氏在朝廷中招惹了不少权贵,不仅是摄政藤原基房,甚至于白河法皇也不满意平氏。虽说平氏独揽大权,这在另一面上也意味着平氏在政治上是孤立无援的。

海港的开发,就如隋炀帝驱使百姓开挖大运河,秦始皇建造万里长城一样,劳民伤财,民心向背,财力也明显薄弱,不足以支撑后面战争的军用。前面提到的平资盛,因为车队事件被他的父亲夺取了继位的资格,正巧平清盛的儿子,平资盛的父亲这时又去世了。

平氏VS源氏:平氏到底积怨多深,能让"队友"北条氏倒戈源氏?

整个平氏家大业大,无人继承,平氏内部出现了分裂。可以说平氏那时仅剩个架子,正是最适合攻击的时候,北条氏抓住了机会,源氏也抓住了机会,源平合战,为平氏辉煌拉下帷幕。

四、平氏家族的结局早已注定,权势滔天耐不过民心怨怼,就算北条氏不反,也会有别人

北条氏的行动,可谓迅猛有条理,养精蓄锐,忍气吞声几十年,才一击将平氏家族打败。北条氏的才能在后来日本的幕府统治中也可窥见一些。平氏的结局悲惨,可这并不难预料,自古以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就是当政者的金科玉律,平氏家族残暴跋扈,最后的下场必定如此。

参考文献:

《平家物语》

《源氏物语》

《日本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