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的遼夏,後期的金蒙,沒人覺得宋朝生不逢時嗎?

足球者


西夏國力遠遠不如遼,北宋,金乃至後面的蒙古,之所以後面崛起完全是北宋的懦弱無能,沒有把造反扼殺在搖籃當中。讓西夏太祖李繼遷不斷攻佔西北土地,不能完全把責任推給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國力由盛轉衰,從此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大宋建國之初兵力強盛,宋太祖統一南方,宋太宗滅掉北漢後想要和遼國爭鋒,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很可惜由於戰略失誤,高梁河之戰北宋軍隊慘敗,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從此北宋對遼的形式從原來的戰略進攻逐步轉為戰略收縮,而且我們發現一點不管是前期還是中後期似乎對外戰鬥基本沒有贏過。連西夏那樣的小國都可以欺負北宋,可見當時的皇帝有多麼無能,這點和漢唐明三朝差的不是丁點半點。雖然有強大的禁軍,但只想著保皇位,每次打仗皇帝不信任武將,總是派遣文臣當監軍。而且打仗的時候用的八陣圖,必須按皇帝的陣圖辦事。很多事情都不合理,皇帝沒有考慮到綜合情況。你不按圖紙打贏了不獎勵,輸了的話罪加一等。


小殷說歷史


的確是有。宋朝太背了。

第一,唐代遺禍

唐代民族政策遺患,導致契丹党項崛起,北宋失去戰略屏障,又缺乏馬匹,軍隊作戰哪怕勝率7成也很難給予敵人以殲滅性打擊,隨後敵人就能捲土重來。

北宋禁軍輕步兵:


第二,敵人太強大

女真迅速崛起。


1114年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1122年擊敗遼國佔領其首都,歷時8年。



蒙古則崛起得更快更猛:


1206年蒙古建國,1211年攻金,1214年就打得金國狼狽遷都。


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面對的都是當時近乎無敵的蠻軍。

第三,自身缺陷

宋代推崇文治,壓制武將,雖經濟與文化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峰,但財政問題、黨派問題造成太多內耗。


四川達州人


多數人的眼中宋朝也許不堪一擊,都知道宋朝皇帝個個都膽小,不免會給人造成一種宋朝弱小的錯覺,實際上它並不弱,中國歷史上的數一數二的有錢王朝按理說是強大的,可為什麼總是受到欺負,是它生不逢時還是另有原因?

自從宋太祖兵變之後,建立宋朝。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科技達到了繁盛時期,人均GDP超過當時的西歐,實力遠超大唐盛世時期。立國三百多年經過兩次的傾覆,都是因為外患,秦大一統以來受到侵擾最多來自於匈奴,還有一段時間都被匈奴打怕了,很少有被壓著打的朝代,宋朝例外。

唐朝時期疆域遼闊,有萬國來朝之稱,是公認的盛世存在了近300年,也是相當的強大,回觀宋朝,遭北方的國家輪流攻打,在這樣的情況下它的財政收入依然在上升,國庫充實的國家不是應該更強大麼,宋朝為什麼恰恰相反。

宋朝文學氣息爆棚,完全忽視了武的重要性宋朝純屬是自作自受,為避免藩鎮割據亂象,採用重文抑武的方針,適當的削弱的武將的權力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但邊關無將才弱到連周邊國家都打不過,這不是明擺著自己刨坑麼,每個朝代的背景都不同,隋朝本身發展的就很好,唐只不過是換了個旗幟,在充分意識到隋朝的弊端之後,沿用隋朝的一些制度。

而宋朝之前是五代十國,它是一個大分裂的時期,當初宋太祖靠什麼奪得天下,各地藩鎮做大群雄紛起靠得都是兵,而宋太祖只意識到了兵權獨大的消極作用,卻忽視了兵對國家的重要性,兵權是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到了後期更是大量的削減武官地位,在厲害的文治也敵不過周圍國家的刀槍,理念從實踐中來。

剛建立不久的宋朝先是與遼開展,好不容易有點緩和,又遇上了西夏,隨後又遭到金的侵略,難道真的是生不逢時,從建國初期就留下了一個最大的禍患,重文貫徹宋朝始終,書法,繪畫,雕刻等一系列的形成與發展都達到了新高度,造就了多少的文學家,卻生生的將武將撇在一邊,軍事力量跟不上國家的步伐。

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整個國家相當於沒有了首領,還沒開始打仗就給錢認輸,更加的助長了別國的威風,周邊國家都在進步,而宋朝擁有這麼好的條件卻一直在逃避災難。文學影響深入人心,先進的理念讓皇帝渴望安穩,但當時的國家境況不允許,還有一點是歷代都會出現的通病:國庫充足朝廷就開始腐敗,守成是最難的,歷代皇帝沒有一個人能完成這個重大任務。

大部分都是前期開始奮鬥,後期開始享受,就像是個規律,宋朝文官既然得到了重視,武官便開始轉變思想,不是宋朝沒有軍隊,而是隨著武官的不被重視,武力大大的受到了影響,這些士兵都被養成了庸人,士兵在精不在多,源於宋朝制度出現的弊端。宋朝那麼強總是讓人欺負,原因在於建國初期就留下的一個大禍根,不僅沒有得到了制止還愈發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