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的优雅》:平凡的高贵中 蕴含着对女性爱情和成长的启迪

文|怡非

《刺猬的优雅》是法国小众文艺片,以法国女作家沙莉叶·芭贝里的同名小说改编。原版小说先后获得过法国书商奖等五项文学奖,改编电影2009年在法国上映,同年获得开罗国际电影节"银金字塔奖"。

影片讲述了住在法国巴黎中心街的高级公寓中,具有显赫地位的上次社会人物,却缺乏精神支柱,过着虚伪的生活。真正的精神贵族,却是小女孩帕洛玛和门房荷妮,她们在同一栋公寓里的不同角落偷偷地过着自己优雅的精神生活。直到小津格朗搬来,他用自己的敏锐觉察到了两个人的不同凡响。就这样,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三个人形成了交集。

《刺猬的优雅》是一部能发人深省的影片,它充满着哲学性,给我们展示了蕴含在平凡人中的高贵灵魂,让人们反思自己,同时引发人们对美的思考。

对于这部电影,如果只是单纯从故事内容上进行解读,会错过它的很多魅力。作为法国文艺片,导演利用了动物进行符号化的隐喻讽刺,丰富小说故事内容的同时,保留了对传统男性和女性刻板形象的颠覆以及对爱情的解构,为此,我将从动物隐喻、传统形象的颠覆和对于生活和爱情的启迪三方面来分析此部电影。

《刺猬的优雅》:平凡的高贵中 蕴含着对女性爱情和成长的启迪

01、从电影中展现的动物着手,借助深邃的动物隐喻,展现鲜活的人物形象,折射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①金鱼:生活一成不变、随波逐流的人

影片伊始,出现在屏幕的便是拿着摄像机的帕洛玛,她有个让人惊讶的决定,在12岁生日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她认为,与其让自己的生命毁在“金鱼缸”一样的生活里面,还不如早早结束生活的痛苦。

对于她来说,自杀不是因为生无所依,恰恰相反,她出生在上流社会家庭,父亲是国会议员,生活无忧无虑。但是帕洛玛的智慧和哲思让她清楚地洞察到身边人的善良和愚昧、骄傲和软弱。

父母每天处在一成不变的生活节奏中,吃饭、浇花、看电视、上班,日复一日。帕洛玛的母亲作为国会议员夫人,看似优雅,其实靠安眠药度日;帕洛玛的姐姐看似礼貌,但对看门人却颐指气使;帕洛玛的爸爸更是虚伪,一边鼓吹尊重劳动阶级,却悄悄把烟蒂丢在走廊地毯下。可这一切,帕洛玛都看到了,并用摄像机记录下热闹与伤心。

眼神清澈深邃的帕洛玛,早就看透了浮华的腐朽。在她的镜头前,世界是客观的,也是冷冰冰的,每个人看似用着绅士的敬语,看似具有关爱与友善,但实际早已经没有了真诚的沟通,她只想逃离这个虚假冰冷的“鱼缸”。

《刺猬的优雅》:平凡的高贵中 蕴含着对女性爱情和成长的启迪

②刺猬:精神生活丰富,却会竖起“防卫的刺”抵御外界偏见的人

第一次看到电影名字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外表炸毛、内心柔软”的刺猬形象。在法语中,刺猬还暗指难以接近和相处的人,但是如何将刺猬和优雅联系到一起呢?

我在两位女主角的身上都看到了刺猬的影子。少女帕洛玛是天资聪慧、生活无忧的富家千金,但却有着不一般的早慧。才12岁的她已经看透了世界的虚伪,父亲追求名利,母亲自私虚荣,姐姐不懂装懂,她不想长大后过像他们那样生活。

门房荷妮在外人看来是不修边幅、矮胖丑陋的寡妇,但实际上,她房间里藏着各种图书。空闲时她会坐在床边,一杯茶、一包巧克力,悠闲快乐地畅游书中。没有世俗的偏见,思考艺术之美。

两位女主角虽然年龄相差甚大,来自不同的阶级,但是她们却是不折不扣的同类。她们具有同样丰富的精神世界,习惯与周围的人保持安全的距离当受到外界的的危险时,会紧紧地蜷缩回自己的世界,像刺猬一样竖起刺来保护自己。但实际,她们浑身的刺是坚强的堡垒,喜欢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却有着非凡的优雅。

《刺猬的优雅》:平凡的高贵中 蕴含着对女性爱情和成长的启迪

③猫:不同家庭对人的期待

每个家庭所养的猫是整个家庭的折射。帕洛玛家的猫叫宪法和议会,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追求功利。

门房荷妮的猫叫列夫,因为她喜欢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字,可以看到荷妮精神生活的丰富,而这只猫就像荷妮一样,“不大在融入同类这方面下功夫”。与小津格朗熟悉起来,也是猫起的纽带作用。小津格朗熟的两只猫名为吉蒂和列文,同样取自托尔斯泰的作品。

从猫的名字,我们看到不同的人所关注的中心。也是猫的媒介所用,让两只“刺猬”放下了戒备,建立了信任。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想竖起“防卫的刺”,只是需要遇到同频共振的人,互相看到彼此心中的优雅。

《刺猬的优雅》:平凡的高贵中 蕴含着对女性爱情和成长的启迪

02、镜头聚焦众多男性“反面”人物,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解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重塑了女性的气质和形象

男性中心主义认为男性具有强壮、勇敢、智慧的特征,而女性具是愚钝、胆小、脆弱的刻板印象。男性中心主义建立在男性优于女性的基础认识上,而在电影中,却塑造了众多“反面”角色,颠覆了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

①塑造众多男性反面角色

最典型的当属帕洛玛的父亲斯诺,作为国会议员,位高权重,却无比虚伪。斯诺一家邀请贵宾用餐时,帕洛玛忍不住纠正了客人介绍错误的围棋规则,而她父亲严肃地教育帕洛玛说她是为了让客人难堪。事实上,帕洛玛礼貌得体、实事求是,并没有冒犯,这是因斯诺的虚伪懦弱所在。

从不正眼看门房的私人医生,却在有求于门房的时候尊称她为“米歇尔太太”;卖弄晦涩难懂公式的心理医生,却在与帕洛玛的心理讨论中败下阵来……这些人身上展现的不是勇敢、强壮、智慧,却是冷漠虚伪、傲慢无礼、弄虚作假等不良的特征,这些与男权中心主义相左的男性形象塑造,是解构男权主义的特写。

《刺猬的优雅》:平凡的高贵中 蕴含着对女性爱情和成长的启迪

②对女性气质和形象的重塑

门房荷妮没有出众的我外表,甚至是不修边幅、矮小丑陋,但会一遍喝红茶、吃黑巧克力,一遍畅游在伟大作者的名著中,政治、经济、哲学无不涉猎,或静静聆听莫扎特、贝多芬的名曲,或欣赏经典电影。而在外人眼中,荷妮正如她伪装的那样愚钝、粗俗。

荷妮内在的知识和才学、修养和智慧是对男权思想中女性无知的有力颠覆。她在伪装的保护下,执着地热爱着生活和艺术,追求梦想,坚守着最真实的自己。最终为了救流浪汉离世,但她的死是对帕洛玛真正的救赎。

帕洛玛对“鱼缸生活”格格不入,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他人保持距离。她想用死亡逃离虚伪的生活,惩戒家人。而荷妮的死让她真正体会到了痛苦,让她明白拯救自己,必须要先拯救他人。她获得了面对人世的虚伪与荒诞的勇气,她的智慧、冷静、独立与理智是对女性形象的进一步重塑。

《刺猬的优雅》:平凡的高贵中 蕴含着对女性爱情和成长的启迪

03、基于《刺猬的优雅》影片内容,我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于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①同频共振的爱 是精神上相互的吸引

荷妮是整个公寓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人,直到遇见了小津格朗,他从荷妮的谈吐中发现她是一位精神丰富、思想独立的女性。最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相同的爱好,喜欢一样的文学作品。在荷妮说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时,小津格朗迅速回应了下一句,托尔斯泰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两个人在思想上的同频交流让他们互相爱慕。但是荷妮的内心对上流社会是抵触的,她像刺猬一样保护自己。小津虽然身为富翁,但没有因为荷妮的出身和抵触而放弃,而是不断地邀约努力,融化了荷妮身上的“防御的刺”。

在我认为,他们的爱是同频共振的,与身份地位、与金钱都没有关系,但却有着深厚的基础,就是他们一样丰富的精神和独立的思想,共同的价值观让他们打破了世俗的束缚。发现了彼此身上的闪光点,点亮了爱的力量。

②思想的优雅 只有自己可以决定

荷妮是法国社会底层女性人群的一个缩影。正如她伪装的外表那样,外人认为她就是每天做着没有技术含量的开门、关门、送信等工作,形象邋遢糟糕,业余时间看着没有营养的肥皂剧,生活无趣。这是世人对于门房的认知,也是法国社会底层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

但是,荷妮的生活却远比法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更丰富有魅力。夜深人静的时候,走进自己的书房,配上浓黑巧克力,自由地畅游在书籍和艺术之中,没有人可以阻挡她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内心的优雅。是虚伪枯燥地日复一日,还是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这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刺猬的优雅》:平凡的高贵中 蕴含着对女性爱情和成长的启迪

③只要有希望 人生就会实现价值

因为荷妮的意外死亡,帕洛玛放弃了自杀计划。荷妮的死对帕洛玛来说,是真正意义的救赎,让她领悟到了原以为一成不变的人生,却能活出另一种可能。

或许我们都生活在“鱼缸”之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被身边不了解的人包围着,或许我们被视为异类。但是解开的方法,不一定是坐困愁城,却可以鼓起勇气,冲入未知的世界,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只要有希望,我们的人生可以呈现不一样的价值。

总结一下:

帕洛玛的自杀计划没有实现,荷妮却在爱情盛开时离开了人世。荷妮的离开,让帕洛玛明白了人生可以如此不一样,也让我们看到女性对自身命运和生命价值的追问和思考。

也许我们没法决定出身和阶层,没法决定别人的偏见和狭隘,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一生如何度过。无论在哪儿,只要心有向往,就可以书写自己优雅的人生。欢迎关注

@怡非在海边


说明:本文配图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