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冷飯王卡普空的《生化危機3:重製版》在4月初正式發售,遊戲把那個危機四伏的浣熊市又帶回來了,當年面容模糊的喪屍在新引擎的加持下嚇尿了一眾玩家。

喪屍(Zombie),這個風靡娛樂文化產業數十年的主題經久不衰,無數電影、電視、遊戲、動漫不斷為這一題材添加新的內容,而喪屍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說起來,最早的喪屍的概念恐怕要追溯到非洲大陸古老的巫毒教(Voodoo,又譯伏都教),當地巫師利用河豚毒素使人進入假死狀態,然後再在人們面前表演讓人起死回生的把戲,因此被複活的人也被稱作“回魂屍”。

非洲本土的喪屍傳說被歐美殖民者的探險活動以及伴隨著黑奴販賣傳播的巫毒教義帶到了歐美大陸,人們開始根據這一傳說創作各類文化作品。

起初喪屍題材的作品往往都帶有魔法、巫術元素,它們一般都作為吸血鬼和巫師的僕從生物出場,很少成為作品的主角。

1932年,世界第一部喪屍電影《白色喪屍(White Zombie)》面世,講述了一個邪惡的巫師利用巫毒教的法術將屍體變成喪屍的故事。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該片中的喪屍與現代嗜血的恐怖同類大不一樣,它們外表與正常人無異,毫無恐怖感,也不會主動攻擊人類。

而巫師操縱它們的目的在現在看來也有些喜感——這些可憐的喪屍被複活後唯一的要做的就是在製糖工廠中沒日沒夜的操作機器榨糖...(如果現在翻拍的話或許會成為不錯的現實批判主題電影)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而真正意義上的“喪屍”電影要等到1968年喬治·A·羅梅羅“活死人系列”的首部作品《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出爐。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開創性的引入了現代喪屍的兩大標誌性元素:

嗜血與傳染

喪屍們開始渴望活人的血肉,並且可以通過撕咬將正常人變成自己的同類。

從被操縱的無情打工機器到主動攻擊、感染人類的恐怖怪物,喪屍完成了華麗轉型,成為現代流行文化中不可忽視的“明星”。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有意思的是,本片拍攝於冷戰期間,此時正值人類對宇宙充滿無盡探索慾望與想象的時代。

因此編劇放棄了古老的巫毒教傳說和巫師這類老掉牙的設定,將喪屍的成因歸結為

受外太空輻射的影響,把宗教神秘替換成了科學元素。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除此之外,活死人系列也加入了一些後來常見的細節設定,比如喪屍行動遲緩、需要爆頭才能徹底擊殺等等,這些也同樣被後來者沿用。

隨後的喪屍電影基本都保留了羅梅羅創造的喪屍設定,不過各地電影人根據各自的文化做了一些“本土化”工作。

例如以林正英師傅為代表的香港殭屍電影就結合了湘西趕屍和風水文化,形成了極具特色的“中國風”。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同時影片也大幅淡化了“被咬傳染”的設定,加入了更多本土神怪和茅山道術元素,以及深受國人喜愛的武打、搞笑,因此看上去更像是喜劇片而不是恐怖片。

轉眼到了20世紀末,喪屍界真正的扛旗大佬終於要登場了。

1993年,日本遊戲公司卡普空計劃在SFC平臺上為恐怖遊戲《甜蜜之家》推出一款續作,不過索尼在次年發售了PlayStation初代機,強大的機能讓卡普空改變了主意——他們轉而決定將計劃中的遊戲發佈在PS平臺上。

一名年輕人從上司手中接過了《甜蜜之家》續作的企劃,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工作,而這名年輕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生化危機》之父三上真司。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那款續作不用說你們也知道,它便是日後的《生化危機》初代。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生化危機》一經推出便大受玩家歡迎,口碑市場雙豐收,開發續作的企劃也擺在了卡普空決策層的辦公桌上。

在隨後的二十多年裡,《生化危機》系列推出了8部正傳遊戲、6部由米拉·喬沃維奇主演的《導演老婆真能打之生化危機》電影以及若干CG影片、小說、動畫、漫畫等等衍生作品。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製作組在《生化危機》系列中明確的確立了病毒感染這一標誌性設定:正常人類在被注射病毒或受喪屍撕咬後就會被病毒感染,從而轉化成喪屍怪物。該設定也為今後的喪屍主題作品提供了合理的科學解釋(畢竟撕咬傳染太空輻射什麼的太扯淡了)。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因此,此後的大多數喪屍題材遊戲都採用了病毒(或瘟疫)的設定,如《死亡島》、《消逝的光芒》、《七日殺》等等,以至於如今人們在接觸喪屍題材作品時的第一反應也大多是“喪屍病毒”。

當然也有一些遊戲對病毒設定作了一定的調整,比如V社的《求生之路》系列中的傳染源是一種變異的狂犬病毒,感染者會極度狂暴但並不嗜血,因此攻擊玩家時使用的是拳頭而不是牙齒。

而《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的病原體則是一種真菌,它們會逐漸侵蝕人類的身體,讓感染者最終變成一株移動的“蘑菇”。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此外,出於豐富遊戲性的目的,設計師們還將病毒的突變特性賦予了喪屍們。

《生化危機》系列中反派研究病毒的目的是製作“B·O·W(Bio Organic Weapon)“,即生化武器。通過誘導突變遊戲中出現了區別於普通喪屍的特殊怪物,一些感染者被改造成了“暴君”這類的殺戮兵器,各代的Boss更是長得飛揚跋扈六親不認。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該思路在《求生之路》中的體現則是擁有獨特技能的”特殊感染者“,它們中有會噴塗酸液的”Spitter“,有使用舌頭遠距離捕捉獵物的”Smoker“,有充滿膿液的”Boomer“,以及力大無窮的終極感染者”Tank“。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當然,喪屍遊戲也並不是不思進取的一味從病毒榨取剩餘價值,《生化危機》系列就曾有過幾次比較大的調整。

比如《生化危機0》裡就不再以單純的病毒作為感染源,本作將水蛭作為一種病毒載體引入了遊戲,在遊戲進程中充斥著大量水蛭類怪物(時至今日老王依然對屍體斷頭湧出水蛭的那一幕心有餘悸),軟體動物光滑的表面給人一種異樣的噁心感。

《生化危機4》也使用了類似的設定,感染源變成了寄生體“Las Plagas”,被感染的村民在外表上沒有什麼異常,但進入戰鬥狀態後寄生體就會鑽出體外展開攻擊。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在2014年曾有一部火爆一時的美劇《血族(The Strain )》,也使用了寄生蟲設定來解釋吸血鬼的轉化原理。

傳統概念中,吸血鬼如果想要增加成員只能通過“初擁”將一個人類轉化成吸血鬼。而在《血族》的設定裡,“增員”工作被交給了寄生蟲。

劇中每一個吸血鬼體內都充滿了細長的白色蠕蟲,被吸食血液的人類也會被感染,並慢慢被轉化成吸血鬼。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美劇裡的吸血鬼與傳統形象不同,不僅沒有自由意志也與貴族氣質不搭邊,更像是喪屍或是食屍鬼。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無獨有偶,最近推出第二季的韓國古裝喪屍劇集《李屍朝鮮》裡的喪屍也是源自寄生蟲。

該劇在前期用大量的篇幅去誘導觀眾認為喪屍的成因是老醫生使用的”生死草“,並在每一集的開頭都重複了一次復活朝鮮國王的過程。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但隨著劇情的推進,主角團隊發現了生死草背後附著的蟲卵,並利用浸水療法逼出了反派大臣體內的細長蟲子,這才昭示了這場喪屍瘟疫真正的原因。

從巫毒教到寄生蟲,喪屍們的進化之路

從巫毒教到外太空輻射,從生化病毒到寄生蟲感染,隨著人們對恐怖刺激閾值的逐步提高以及不同時代關注熱點的變化,創作者們也在不斷優化改良喪屍的各類設定。

而喪屍也不再僅僅只作為恐怖怪物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同樣也被借做工具來探討更深刻的主題。

例如《行屍走肉》系列就宣佈不會深究喪屍的成因,劇組的目的是展現災難之中的人性,重複那個一再被提起的論點:末日裡,人類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

新品頭條,網羅全球新品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