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紅人館 | 對話戴爾楊捷 如何把握“新基建”背景下數字經濟時代

在這個萬物復甦之際,經過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正在井然有序的進行著復工復產,此時,經濟發展也正在展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了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無疑為我國加速經濟發展吹響了明亮有力的衝鋒號。

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以不完全列舉的形式,將5G、物聯網、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等列為了新型基礎設施,並提出了加速5G商用,強化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建設,與以往的傳統基建不同,我們可以看到,新基建非常具有科技特質和科技導向。

現在,相關行業的企業們,也在根據“新基建”政策,進行著自己的佈局。而他們也認為中共中央提出的加快“新基建”建設的戰略是非常明智和適時的。因為,“新基建”不僅提升了國家疫情防控的戰鬥力,而且還未之後的發展鋪上了一條康莊大路。

近日,比特網對戴爾科技集團大中華區售前系統工程部總經理楊捷進行了專訪,讓她談一談戴爾是如何解讀“新基建”,而在“新基建”中戴爾又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能發揮了哪些價值,同樣是我們關注的話題。

比特紅人館 | 對話戴爾楊捷 如何把握“新基建”背景下數字經濟時代

“新基建”帶來數字經濟時代

回到2008年,中國高強度的基建計劃,給我們帶來了高效率的鐵路、公路、機場、橋樑等基礎設施,不僅提升了普通民眾的出行效率,還有效的提高了我國的經濟效率。

截止至目前,我國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基礎設施建設,但是,現代化的發展還需要結合高效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持,所以,在這個節點,“新基建”應運而生。

可以看到,此次提出的“新基建”讓中國正式轉型數字經濟。從數據上來看,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和增長速度均排名世界前五,不過,從數字經濟佔GDP比重來看,中國為34.7%,英國、美國和德國則超過60%,韓國、日本、愛爾蘭、法國佔40%以上,與這幾個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數字經濟佔比還相對低,產業的數字化水平相對落後,這正說明了我國數字經濟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數字經濟作為新經濟的重要生產資料,通過網絡基礎設施和智能產品等信息工具,以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為載體,推動我國經濟形態和社會生產力發展,也將會是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

面對著“新基建”帶來的數字經濟轉型前景,楊捷表示:“新基建更加看重產業升級和行業協同,甚至是跨行業協同,即整個社會的全方位同步賦能。”可以預見,“新基建”政策的發佈,給所有相關行業都起到了帶動作用,無論是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還是高新企業的研發創新,都將在2020年這個節點,迎來一個全新的歷史。

戴爾中國4.0+新徵程

今年是戴爾進入中國的第22個年頭,多年來他們深深地紮根在中國。在2018年戴爾進入中國二十年之際,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邁克爾·戴爾先生正式宣佈開啟“戴爾中國4.0+”新徵程,其中與“新基建”不謀而合的把數字化轉型作為了關鍵詞。

如今,時代翻開了新的篇章,在“新基建”的大幕下,戴爾科技集團長期紮根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豐富的經驗,將會對於目前正處於轉型期的企業進行有效的協助。

戴爾在中國,擁有從設計研發、生產、供應鏈管理、銷售到服務的全面體系,他們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平臺、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專業能力和行業認知,可以幫助客戶加快新基建建設、實現數字化轉型。

楊捷表示:“戴爾將會匯聚集團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持續履行本土化承諾,以領先的科技力量,豐富的實戰經驗為客戶保駕護航,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與客戶一同砥礪前行,成為中國客戶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共贏數字化未來。”

當比特網問到,戴爾對於企業在“新基建”落地過程有哪些建議時,楊捷表示:

1、要明確目標,不能為了“新基建”而“新基建”,企業可以明確自己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它應該從業務目標出發,根據現狀與能力儲備,藉助IT服務生態的能力,更好地實現新基建政策的落地;

2、需要夯實基礎,把之前在信息化建設中的短板儘快補齊;

3、要關注人才與能力的建設,就像數字化轉型將為組織帶來更加敏捷與靈活的業務能力一樣。

“在中國,為中國”

在2016年9月,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上任之初承諾,在中國未來將投入1250億美元,貢獻進出口1750億美元。那麼,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戴爾在中國投入了超過1500億美元,對中國出口貢獻超過1750億美元,給中國直接或者間接創造100萬個工作機會,現在戴爾給出的已經超過承諾。

從戴爾科技集團進入中國以來,“在中國,為中國”就被深深地刻在這家企業的“心裡”,這對於戴爾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融入到中國的準則。隨著時間不斷推移,中國已經成為戴爾全球第二大的戰略市場,為中國信息化發展也成為了戴爾應盡的責任。

1989年,邁克爾·戴爾先生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此後,他就與中國結下了不可言說的緣分,而9年之後,他帶著戴爾科技集團正式紮根中國,直到現在推出“戴爾中國4.0+”,一步一步穩紮穩打,這不僅讓戴爾科技集團繼續站在頂級科技企業之列,也給中國的科技發展貢獻出自己的能量。

下面是比特網對戴爾科技集團大中華區售前系統工程部總經理楊捷的專訪內容:

比特網:在疫情期間,“新基建”迅速成為各界所關注的焦點,很大程度上被當作對沖疫情影響的一個重要的政策措施,各界對於新基建的理解和解讀有些差別,您對新基建是怎麼看的?

楊捷:從這次疫情可以看出,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基礎設施在疫情監測、病毒監測、病毒溯源和資源調配等方面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極大提升了國家疫情防控的戰鬥力;

“路橋車港”是傳統的四大基礎設施,在這方面的建設能力,中國已經取得國際領先地位;而最近一段時間,圍繞5G和人工智能等新基礎設施的競爭,已經成為國際上高科技領域新的熱點,這也必然對國計民生產生深遠影響;這些領域的成功對於我國進一步實現產業升級極為重要,包括業務模式轉型、生產力提升和工作方式轉變等等;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中共中央提出的加快“新基建”建設的戰略是非常明智和適時的。

比特網:如何抓住新基建帶來的數字化紅利?需要哪些關鍵因素?

楊捷:新基建更加看重產業升級和行業協同,甚至是跨行業協同,即整個社會的全方位同步賦能;

這對於數據中心的算力、網絡架構、數據生命週期管理、數據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語;

多雲的部署方式成為大部分行業/客戶的必然選擇,新基建時代的數據中心要做到幾個平衡:公有云與私有云兼顧、應用協同與數據安全兼顧、SLA與TCO兼顧、CAPEX與OPEX兼顧;

在滿足以上要求的同時,要保證客戶對於資源使用體驗的一致性;

這些要求涵蓋數據中心建設的方方面面,包括部件設計、庫存管理、工廠產能、供貨物流、專屬設計、現場交付、智能運維等等,這是對所有廠商乃至全行業的巨大挑戰,當然也是巨大的機會。

比特網:戴爾在新基建浪潮中,扮演什麼角色?有哪些能力?

楊捷:開啟“在中國,為中國”戴爾中國4.0+新徵程:匯聚集團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持續履行本土化承諾,以領先的科技力量,豐富的實戰經驗為客戶保駕護航,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與客戶一同砥礪前行,成為中國客戶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共贏數字化未來;

在中國擁有從設計研發、生產、供應鏈管理、銷售到服務的全面體系,開拓本土IT生態,支持中國及全球業務的快速發展;

戴爾在A(人工智能)/B(大數據)/C(雲平臺)/D(數據中心)/E(邊緣計算)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專業能力和行業認知,可以幫助客戶加快新基建建設、實現數字化轉型;

在新基建中,我們面對的是海量的算力和數據存儲需求,這是對數據中心能效的巨大考驗;而綠色節能減排技術已經植根於戴爾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中,這使得我們可以以更環保的方式賦能國家的新基建戰略;

比特網:在疫情期間,利用自己的新基建能力發揮了哪些價值,可以歸結為幾點?有哪些典型的案例可以分享?

楊捷:疫情期間,戴爾提供端到端全面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積極助力運營商5G建設,同時利用自身在IT基礎設施領域的優勢,與運營商在網絡和數據中心等方面的優勢相結合,共同開拓5G應用。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基礎設施在疫情監測、病毒檢測、病毒溯源和資源調配等方面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此外,戴爾將發動數據中心、人工智能雙引擎,釋放數字化的力量。

戴爾在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市場份額同樣領先,其中部分國內基因企業客戶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基因測序和病毒檢測做出了重要貢獻。

比特網:疫情過後,您覺得有哪些趨勢是不可逆的?

楊捷:未來,多雲的部署方式成為大部分行業/客戶的必然選擇,新基建時代的數據中心要做到幾個平衡:公有云與私有云兼顧、應用協同與數據安全兼顧、SLA與TCO兼顧、CAPEX與OPEX兼顧。”

在滿足以上要求的同時,要保證客戶對於資源使用體驗的一致性;這些要求涵蓋數據中心建設的方方面面,包括部件設計、庫存管理、工廠產能、供貨物流、專屬設計、現場交付、智能運維等等,這是對所有廠商乃至全行業的巨大挑戰,當然也是巨大的機會。”

從新基建的技術角度來看,計算平臺和數據平臺的建設缺一不可。數據是燃料,算力是引擎,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實現AI算法的不斷優化。

AI只是技術,要想促進產業升級,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落地,其中有很多需要與5G通信技術相結合,這會涉及到很多行業、甚至是監管部門的協同工作,比如無人駕駛。最重要的一點是,首先要實現人工智能的規範化管理,在商用之前,先解決好倫理、道德和隱私問題。

比特網:很多企業都想要借“新基建”的東風,但是在實際落地的過程中,有哪些誤區?您給企業哪些建議?

第一要明確目標,不能為了“新基建”而“新基建”,就像之前很多雲計算項目,只是實現了一些虛擬化管理功能,無法真正實現資源的按需自動化調度管理。這一點,我們的建議是藉此機會,企業可以明確自己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它應該從業務目標出發,根據現狀與能力儲備,藉助IT服務生態的能力,更好地實現新基建政策的落地;

第二需要夯實基礎,把之前在信息化建設中的短板儘快補齊,為數字化轉型做好支撐,避免建造“空中樓閣”。這裡也需要通過IT的轉型與現代化,讓IT的基礎設施提升,成為組織戰略落地的有力支持;

第三要關注人才與能力的建設,就像數字化轉型將為組織帶來更加敏捷與靈活的業務能力一樣,基於“新基建”建設要求的企業轉型,也同樣需要有敏捷的組織與能力來保障。因此,我們建議企業應該在保障現有業務的穩固運行的同時,通過項目的試點,加強敏捷業務平臺的建設與能力儲備,引入適應數字化轉型模式的IT組織架構,來實現對未來IT管理模式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