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英语系列理论(一)

学习英语忌讳的那些事

Judy 谢老师 谢老师英语小管家 昨天

首先说一下学这篇文章的原因

1.朋友圈里和以前参加过的讲座中有很多学生加我微信,问我学英语的事。2.最近我在网上看了一些帖子,多数都是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

3.自己也一直想就这个问题给大家说说我对学习英语的部分理解和想法.

学好英语系列理论(一)
/
/
/


在平时的工作中被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学好英语。如何才能很快地提高听和说的能力? 怎样才能攻下词汇难关?应付TOEFL和GRE等考试有没有什么窍门? 等等。大家急于学好英语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却反映出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要求过急,总希望找到一服灵丹妙药,服用之后,立竿见影,马上获得惊人的成效。如果真有灵丹妙药那也激素。个人认为探讨学习方法,互相交流经验,的确可以加快我们的学习步伐,能某种程度上增加信心,毕间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然而,恕我直言,探求学习方法如果不是建立在刻苦学习的基础上,而是孤立起来,只在方法上绕圈子,恰恰就是英语学习中最忌讳的事。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有三种学生。

第一种学生埋头读书,点点滴滴积累知识,他们不仅把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尽量消化吸收,而且结合自己的特点,抓住有兴趣的东西大量自学。他们很少谈学习方法,但并不是不注意方法,而且他们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也都形成了自己的治学路子,但是似乎在这个信爆炸的时代,充斥着这种学习的方法,大家就忽视了这种学生成功的原因(努力)。

第二种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他们不一定全盘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他们肯动脑筋,特别注意接受新方法,使用新设备。这种学生学习活泼、主动,效率很高。

第三种学生为数也不少。他们住往害怕艰苦,不愿下功夫。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或漏洞以后,他们不是脚踏实地去追赶和弥补,而是到处喊困难,找办法,寻求不费力的捷径其结果是越拉越远,一发不可收拾。

我不否认英语学习有方法,而且方法不对时,往往走许多弯路,事倍功半。我们需要而且也应该摸索和探讨适合自己条件的方法和路子。比如,我教过的一个学小托福的孩子,四年极就小托福清885分,基中语法和听力都是300满分。在课上学习的做题方法和技巧以及系统的学习语法和做题规则,更多的原因是孩子(孙大中小朋友)家中有会英语的妈妈,听说妈妈的英语水平非常高,平时耳濡目染,积累了英语的感性知识。这孩子就比较容易从听、说人手学英语,不费力地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我认识很多有这样条件的人英语学的确实不错。但这绝不是说,没有这种条件的人就不能学好英语了。也有从另一条路走过来的同学。有的人就是因为喜欢某一本小说,读完之后,英语就好了,又去把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找来,一本本读下去。在这过程中,他不知不觉地建立了很好的语感,吸收了大量语汇,从而成为很好的英语工作者。 更有同学看了很多美剧,模范语调等,最终成为无障碍英语交流者。我们用“殊途同归”来形容或用“条条道路通罗马”来说明这种现象。

英语学习的成功关键不是你采用了什么具体方法,而是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多大,要求有多强烈,是否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举一个例子,不说名字,她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但也别太对号入座。她总和周围的人去比,生怕比别人少学了东西。发现 Mary用了《unlock》,她就会把正在学的《新概念英语》放下,去看《unlock》;发现Judy正抓TOEFL练习,她又会扔下课本去搞TOEFL测试题。其结果可想而知。她学过的英语课本总有三五种之多,却从没有一种是真正认真学到手的;听、说、读、写,她都抓了几下,但每样都是蜻蜒点水。与此同时,她总在苦恼,觉得自己没学好主要是学习方法还存在问题,因此不断地找英语老师,讨教什么路子最灵、什么书最好。这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浅尝辄止、侥幸取巧的做法,实则正是英语学习最糟糕的竞技状态英语学习第二忌就是,使学习永远处于被动状态。

这种情况,在初学阶段尤为突出。初学者在跨进英语门槛时,往往会在发音、语调两个方面感到困难。有不少人就是因为过不了这一关,最后放弃了。当然,“四会”(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是分痛苦,甚每个英语学习者的奋斗目标,学习也正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可是,如何因人而异地做出安排去克服薄弱环节,发展自身优长,争取学得主动,效果会更好,这也是一些网课代替不了真人面对面老师的原因。

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大部分通过一段努力都能较理想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些学生反应很慢,口语感到吃力,也有学生因地方口音的影响,或因年龄偏大,听、说反语音上的毛病也久久纠正不过来。他们度日如年,学习兴趣索然,像吃苦药一样学英语。更严重的是,他们把时间全部投入攻语音关,无暇顾及阅读、语感及词汇等许多其他重要环节, 还有一些学生是词汇许弱,就每天背单词,从来不读单词,也不回忆,更不看文章,更不写,所以背了单词后果也不好。于是,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永远处于忙乱不迭和穷于应付的境地。在这种时候,当事人重要的是要敢于承认现实,不怕落后不背包袱;同时需要头脑冷静,分析并运用自己的所长,变被动为主动。

其实可以总结为方法和态度。希望大家好好理解。

声明:本文参考刘世沐教授的文章,结合个人的学习经历和的实际教学情况改编。希望对该英语爱好者有用。

刘世沐教授介绍:

1951年回国后到外国语学校英文系任教。1962年参与修订英语系教学大纲。1980年曾赴美国进修。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英语史、英国文学等。讲授过《基础英语课程》和《英国文学选读》、《英语语言史》等专业课程。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和《西方语文》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多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