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你能力这么弱,没资格当好人

一个让人绝望的事实是:做好人,并不会受到偏爱。

一.“好人有好报”只是一个美好的希望而已

做好人就意味着时不时把自己置入险境。别人不愿意干的、不能干的事,总会有好人顶上。

这当然大大提高了遇险甚至牺牲的概率。

当你为这件事付出巨大的代价,别人顶多称赞一两句:你是个好人。如果英勇牺牲了,可能受到一两句表彰,或得到一点点补偿。

做好人的成本很高。比起做好人,“远离危险”四个字更能保护你。

做好人牺牲这么大,我们还要不要做好人?

做好人,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绝对的实力。

拜托,你能力这么弱,没资格当好人

二.做好人,不能引火烧身

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是在少年时。

初中在镇上,常常有镇上的小孩溜到学校里来。吃完午饭很多人在宿舍休息还没进教室,大约一二十个同学在教室里。

一个五六岁的男小孩先站在门口探头往里看,眼睛咕噜噜乱转。脸蛋上的两团高原红有些发黑,拖着长长的鼻涕,时不时用袖子蹭蹭。看到没人阻止,他大摇大摆走进教室,在前排几个空着的课桌里翻翻拣拣,拿起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几支笔和橡皮。

我走过去:“不能拿,你出去玩吧!”

他瞪着我,像鱼一样扭来扭去,抱着文具盒东躲西藏,拖着大鼻涕开始骂人!

那时我还不到十五岁,是个腼腆内向的女生,从没遇到这种情况。我正在紧张地考虑怎么办,小家伙把东西哗啦啦扔到地上一溜烟跑了,留下一句话:“你等着,我去叫我奶奶来骂你!”


拜托,你能力这么弱,没资格当好人

妹妹刚好来教室找我,见状赶紧拉着我逃离现场。我不愿意走,我还想跟这家人理论呢!

妹妹说:“快走吧,这种人打不得交道!”她生拉硬拽地把我从学校操场的小偏门拖出去,让我先别回学校。

几分钟后校园里热闹起来。我隔着围墙都能听到一个老太太在校园里打滚撒泼,大声哭着有人打她孙子,脸打坏了,要赔偿。

班主任匆匆赶来,好言好语地安抚好久,又让人去小卖部给小孩买了些零食,才把祖孙俩打发走。

教室门前围了不少同学看热闹,直到上课铃声响才散开。

我回到教室,假装没事一样上课。坐在第一排的女生是个装扮时髦的女孩,漂亮的文具盒被男小孩摔坏了,她转过头狠狠地瞪了我两眼。

十五岁的我感到羞耻,无地自容,伴随着难以名状的愤怒。我得出两个结论:有些人千万不能招惹;而有些人,不值得你为他出头。

拜托,你能力这么弱,没资格当好人

三.如果不得已,请保护好自己

后来我长大了,见到了更多的更复杂的状况,明白十五岁的我遭遇的这件事很小,比芝麻还要小,而现实更复杂,甚至会涉及大而严重的利害关系。

普通人,没有谁生来想当英雄。有时我们在恐惧中被卷入一个漩涡,别无选择;有时境况如此,骨子里荡漾的豪情和正义让你选择做一个好人;有时候却是跌跌撞撞,在无意间成为一个英雄。

当你选择当一个好人,首先需要衡量几点:

首先:判断面对的困境自己能不能应对

如果不会游泳,坚决不要下水救人。下水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大家一起淹死;要么使落水的人增加一个,给救援增加难度。

经常在新闻里看到这样见义勇为的人。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但也真的很痛心。

去叫人也好,想办法救人也好,最重要的是保证自己不能下水。再着急也不能往水里跳,要时刻牢记自己也是旱鸭子这个事实。

只有你还在岸上,落水的人才有被救的可能。

拜托,你能力这么弱,没资格当好人

其次:当好人,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

如果面临的是险境,请做好万全的准备。就像一个即将上阵指挥将士们杀敌的将军,事先要对敌方军力、补给、将帅进行全方位研究,反复推演战术,把各种变数都计算在内,才可能会有胜算。

只凭借一腔热血上阵杀敌,吃败仗是肯定的。

如果面对的是坏人,则是更强的挑战。我大学时曾看过周星弛的《九品芝麻官》,里面一句台词很传神地诠释了面对坏人我们应有的态度:“贪官奸,清官要更奸,不然怎么斗得过他!”

对待坏人,我们应该比他更坚定,更智慧,更多手段,才能打败坏人。

拜托,你能力这么弱,没资格当好人

四.做好人,需要策略

坏人是没有道德压力的。不要试图用正常的道德感去感化坏人。坏人不害怕社会舆论,他们甚至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倒打一耙,具有和蟑螂一样的生命力。好人应该具有比他们更强的生命力,甚至强到可以杀死蟑螂,坚决不能被坏人捕获,成为供养他们的养料。

我在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一家人别人被骗走财产,面对记者的镜头,他们翻来覆去一直在说:“我们那么信任他,他怎么能骗我们?!”

拜托,你不信任他,他还怎么骗你啊!

好人太容易轻信别人,太脆弱,太容易放弃,就是把这个世界留给坏人。活得比坏人好,拥有可以打败坏人的绝对力量,是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拜托,你能力这么弱,没资格当好人

长大后的我终于明白,做好人,是在拥有绝对力量下的一种选择

假如现在的我能够穿越回十五岁,回到那个教室。

我会站在门外,对那个溜进教室来的小男孩说:“小弟弟,那些玩具不好玩。你过来,姐姐带你去买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