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零售店該如何適應新的消費模式


疫情過後,零售店該如何適應新的消費模式

目前,國內的疫情防控措施成效漸顯,形勢較之前正逐步得到控制,大部分的企業已經有序復工復產。零售戶也在嚴格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的同時,經營陸續迴歸正常。因為顧客長時間宅家消費,迴歸正常初期,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報復性消費”,零售行業也就出現短暫的消費高峰。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進行,消費者慢慢恢復理性消費,零售實體店慢慢恢復往年同期經營狀況。

毋庸置疑,這場疫情對人們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帶來很大改變,自然,店主的經營思維需要有一定的轉變。

首先,疫情期間,宅家式的生活催生了新的消費習慣,大家不能出門,但不會停止消費,所以,很多店主就開始利用線上推銷自己的商品,這種模式不僅自己獲利,也滿足了消費者需求,互惠互利,經過一段時間,逐漸也就養成不出門消費習慣,也讓人們改變了原來的消費認知,所以哪怕疫情之後,人們也會願意接受線上消費模式。所以,作為店主一定要把線上平臺維護好,利用好。

線上消費群體的增加,極有可能創造未來消費格局的變化。

其次,經歷這次疫情,很多人越發意識到:健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能力和寶貴的財富。所以,在經營中,店主要抓住這個商機,可以在健康和優質食品上下功夫,那些劣質產品必須淘汰出局。同時,不斷增加新品來吸引顧客,保持一定的新鮮感。

還有,在今後更需要與同行共享,做到抱團取暖,達到合作雙贏的目的。在疫情期間,我與旁邊的同行就經常合作,誰要去進貨都會在對方的群裡說一下,或者兩個人拼車,或者幫忙帶回來,這樣顧客在群裡會看見我們同行之間相處和諧,就不會相互惡意傳話。我們任何一方得知市場新信息,都會在私下傳遞分享一下,共同得到實惠。其實,與同行合作並不是一句空口號,就算你與周邊的同行不是朋友,但能做到信息共享、群組共享的話,你會發現少了競爭壓力,多了信任和諧,生意自然會越做越順利。

最後,要不斷的

提升增值服務,思路可變,服務不變。我的做法是除了送貨上門之外,還會給顧客代拿快遞。快遞公司下班,會把顧客沒有及時取走的貨件送到我的店裡,我幫忙代售,第二天,顧客會購買一些商品,讓我把貨件一起捎過去。看似代拿快遞是在幫助顧客,其實,這些額外服務也在增加自己的客流量,提升自己的生意業績。

這場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是避免不了的,疫情過後,消費者會捂緊錢包,理性消費,加上線上消費群體的增多,實體店經營困難可想而知,這是今後店主最大的困惑,也是無法改變的困局,但是隻要店主不斷更新經營思路,會減少危機感。

總之,從消費心理的變化可以看出,疫情在無形中培養、轉變了人們的諸多消費習慣,這將對消費市場產生直接的影響。後疫情時期乃至疫情結束,消費者都需要一個修復的過程。作為商家,要時刻關注、掌握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它折射出的將是行業的需求變化,對可能發生的“變數”作出應對,只有這樣,才能在“危”中開發新契機。

來源:零售戶在線 作者:王洪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