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沒有X生活還可怕的是,75%的企業新媒體小編沒有成就感?!

流量存在的地方就有商業,新媒體的巨大流量吸引了企業投身其中,你爭我奪。

但企業在新媒體的道路上註定坎坷,想要讓營銷內容有10萬+的閱讀量的確太難了,想要內容直接產生商業效益難上加難。

有人說,運營企業自媒體的新媒體小編當中,75%沒有成就感,每天忙個不停,找題材,採訪,寫作,配圖,可是閱讀量沒見增加多少,費那麼大力氣,就是為了那三五百的閱讀量?

那麼企業自媒體運營中都有哪些狀態,如何找回新媒體小編的成就感?

企業自媒體的四種狀態

1.“企業內刊”型

這是很多如今很多企業公眾號純粹淪落為企業內刊,對外發聲的機器人,簡單粗暴地把廣告信息、老闆發言、老闆榮譽紛紛放進了公眾號裡。

信息匱乏的時代,用戶對於這些信息或許還有些關注,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的耳朵裡充斥著太多的東西,哪有空隙容得下企業喋喋不休的聒噪?

這類公眾號一般多為傳統行業的公眾號,因為企業定位、產品特性的限制導致新媒體小編無法施展手腳,毫無新意。為難的是老闆還時不時轉發“別人家的10萬+”給你,如何將一本“企業內刊”的受眾儘可能多?甚至達到10萬+?是不是無奈至極?

比沒有X生活還可怕的是,75%的企業新媒體小編沒有成就感?!

2.“遠離江湖”型

以前品牌想要推廣自己,在電視上花錢打廣告吼兩聲,大家不看也得看。但如今傳播方式突然變化了,每個人的手裡拿的不再是遙控器,而是被微博、微信、知乎、Facebook、頭條等各種新媒介吸引去了眼球。

這個時候你可以給出一大堆做新媒體的理由,比如塑造品牌、發展粉絲、帶動銷量等,但是有一些品牌卻出於各種原因,並沒有發展新媒體。比如奢侈品牌為了保持傲嬌的調性,不願意開通社交賬號;或者有些品牌太后知後覺,不太看得懂,不知道如何著手做新媒體等等。

3.“追逐用戶”型

為了能夠隨時隨地和用戶進行連接,建立企業對用戶的直接影響力,從而影響他們的品牌認知甚至購買決策,很多企業正在嘗試著社會化媒體營銷。

但是有的人是看競爭對手做了自己也跟風做,有的是看出了一點門道,但做得還不夠到位。砸入了一些人力、財力和資源,但仍然評論點贊寥寥,偶有話題能夠激起一點漣漪,只能“望大V興嘆”。

4.“放飛自我”型

這類企業自媒體活得最自在!一如藍V總教頭海爾,“文案666”的杜蕾斯,“賣萌耍賤”的故宮淘寶等等。

比沒有X生活還可怕的是,75%的企業新媒體小編沒有成就感?!

他們就是自媒體界的“網紅”,他們嬉笑怒罵,指點江山,圈粉無數。不僅是吃瓜群眾們追熱點的風向標,而且“帶貨”能力也超強,往往推出一個產品就會成為輿論熱點。

如何找回“成就感”

認識到新媒體的價值簡單,但做起來難,尤其是找到跟消費者相處的合適的模式,更是需要一番經營。具體點說,企業和品牌做自媒體,需要注意哪些點呢?

第一,既要明白自己是誰,也要讓別人明白自己是誰。

說得直接點就是定位明確。

有的自媒體上來就追熱點,追明星,看節氣變化,說辦公日常。要清晰地瞭解自己的想要傳達的是什麼,從而印刻在消費者心中。盲目發佈,沒有清晰地定位,那麼用戶過來看的時候,也是一個模糊的印象。更別談留住他們了,因為他們連你是誰、能帶來什麼都不知道。

企業是以無厘頭的形象出現,通過講段子、與用戶互懟等方式獲得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流;還是以講故事談感情的形象,力求與粉絲產生在情感上的共鳴;或就只是以理性的形象出現,爭取消費者的信任,從而獲得他們對品牌的信任等等。

第二,以粉絲為中心,提供價值。

大眾都會有一種牴觸廣告的心理,如果在媒體平臺上總是發佈自己的企業新聞、相關動態、產品宣傳等,就很難讓人有看下去的慾望。要站在粉絲的角度,為他們提供所需要的內容,才能建立起用戶黏度和信任。

除此之外,品牌自媒體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平臺,當消費者有投訴的不滿情緒時,自媒體要積極地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同時,企業自媒體也要主動地與用戶進行互動,或提問,或鼓勵用戶分享自己的故事,讓原本沉默的用戶活躍起來,增強品牌與用戶之間的聯繫。

比沒有X生活還可怕的是,75%的企業新媒體小編沒有成就感?!

第三,內容要有規劃,有傳播力。

品牌的自媒體不一定都講自己的事,但是要有主線、主題,跟你的文化、品牌、性格、風格相關。另外要有自己的獨特視角,立場鮮明,具有一定的話題性,用戶看了之後有轉發和吐槽的慾望。

第四,人格化運營。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消費行為已經發生了改變,以前的消費行為可能通過對比產品屬性,但現在我只要對某一個人、某一個價值觀、某一個生活方式認可,那麼我就會購買你的商品,比如羅輯思維、小米、一條等等。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所有的商品都應該有活生生的人格來親自背書。大家對人的興趣要遠遠高過對物的興趣,這是一個從物轉移到人是把弱關係變成強關係,從理性溝通到感性溝通的過程。

這樣的變化意味著企業必須去說人話,因為你需要與消費者進行持續的、多場景的溝通和互動。沒有人願意跟一個機器、一個組織對話的,官腔、自說自話的方式是不被接受的。

第五,以開放的態度辦媒體,大V聯結。

自媒體需要讓大家甚至粉絲來生產內容,只有開放,才能有更鮮活的內容,也能更加互動起來。另外如果和有影響力的大號相互連接的話,影響將會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