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生產要避免五大誤區

針對現實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此提醒廣大果農朋友們在獼猴桃生產中需要避免以下誤區:

獼猴桃生產要避免五大誤區

一:套袋可以減少農殘

用套袋這種物理方法阻隔農藥殘留,更說明了農殘的嚴重程度。同理,果實表面農殘阻擋了,果實內部農殘能否阻擋得了?避免和減少農殘根本措施是要做好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和農藥的科學規範使用。

二:只有澆地才能抗旱

科學灌水包括依樹體需水量,土壤持水量,土壤含水量,環境溫度和蒸發量及地表植被覆蓋量綜合考量進行是否灌水,而不是單一的只看地表乾溼度和葉片萎焉度來確定是否灌水。過度灌水,不利於獼猴桃肉質根系對土壤氧氣的需求,進而影響根功能保持,同時易誘發厭氧性土壤病菌蔓延滋生。

獼猴桃生產要避免五大誤區

三:枝條越多產量越高

最早在獼猴桃多芽少枝修剪技術還未發表前,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前期,獼猴桃冬剪每平方米留結果母枝5-7個,畝均單產多在2000-2500斤。多芽少枝修剪技術推廣實施後,把每平方米5-7個結果母枝降到1.5-2.0個,畝均單產4000-5000斤,冬剪枝量下降了70%以上,產量卻翻了一番。

四:不要雄樹可以掛果

這是自從人工生產花粉或商業化花粉生產以來,對獼猴桃產業衝擊和影響最大的認識誤區。首先要始終明確,人工授粉不能完全代替自然授粉。人工授粉完整的表述是人工輔助授粉。自然授粉,任何時候都是獼猴桃良好的授粉的主要方式,是任何方法都不能也無法代替的。

五:肥根相見肥效好

生產上無論施用有機肥還是無機肥,總喜歡開溝或施肥後旋耕,目的是讓肥料與根系接觸或靠近根部便於吸收。生產中,長期以來的肥根相見導致了生產上直接間接的肥害事件不斷上演,破壞根系甚至導致死樹。肥根相見根必死!科學施肥可採用地表施肥和水肥一體化。

獼猴桃生產要避免五大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