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这个人一生矛盾,但不妨碍其成为大师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这样的一个矛盾体,往往让人无从下笔。可以说,临终的这句话充分的概括了苏曼殊短暂而永恒的一生。

苏曼殊,原名子谷,又名元瑛,生于1884年,逝世于1918年,系广东香山人(即今广东珠海)。他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作家、画家和翻译家。他的父亲苏杰生曾是居住于日本的一名买办,在日本期间,与一位叫亚仙的日本妇女开始同居,之后,便生下了苏曼殊。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这个人一生矛盾,但不妨碍其成为大师

苏曼殊11岁时,被带回到广东老家,就读于一所私立学校。由于,拥有日本血统,所以,他时常在家族中遭到排挤。

据说,苏曼殊第一次出家在13岁,后来,家人在新会慧龙寺找到了他,但是,此说法证据不足。当他15岁的时候,家境落魄,他便和表哥一同前往日本,在横滨华侨创办的大同学校进修。因为,苏曼殊有极高的学习天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很快便考上了日本有名的高等学府——早稻田大学。

此外,他勤奋刻苦,热爱学习,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他们讴歌高尚,热爱国家,希望能够有一番成就。冯自由的弟弟和苏曼殊是同班同学,两人关系非常要好,但是,在学习期间却遭遇了波折。原本资助上学的亲戚停止赞助,使得苏曼殊不得不被迫离开学校。

但幸运的是,后来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使得苏曼殊最终完成了学业,这为他的理想和报复打下了学识基础。此后,苏曼殊关心国家时政,渴望有一番作为。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这个人一生矛盾,但不妨碍其成为大师

面对国家现状,他暗暗发誓献身革命,从此,革命的种子便在他心中扎根、发芽。他先后积极参加了在日本成立的中国革命团体,如:青年会、兴中会等。

1903年,俄罗斯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苏曼殊与其所在的青年会友人们,一同加入了拒俄义勇队,此后,迁至香港。与此同时,父亲苏杰生在老家为苏曼殊订下了婚事。他的父亲为他的终身大事考虑再三,想要让他先成家后立业,但是,他心中却只有革命大事,对父亲的态度非常冷淡。

最终,在陈少白同志的劝说下,他才勉强答应父亲回到家乡,而后,他又回到了香港,剃去头发出家修行。后来,苏曼殊回到大陆,前往江浙地区,先后在苏州吴中公学担任讲师、在《国民日报》担任翻译,并与柳亚子等人成为了好友。

苏曼殊的一生与佛家有缘,多次出家修行,但是,却不能放下红尘往事,一再还俗,甚至,在修行期间还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和一女子私定终身。为情所迫,爱而不得,郁郁寡欢,以至于,后来私生活不检点,多次出入红尘之地,把感情这盘棋打得是稀烂。

在这种情况下,苏曼殊暴饮暴食,不爱惜自己身体,使得他的身体开始透支。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这个人一生矛盾,但不妨碍其成为大师

1918年,苏曼殊因多年胃病,于上海广慈医院逝世,享年34岁。

临终前,他留下了一句话:“一切有情,都无挂碍。”区区八字,含在口中却止千钧。孙中山为他捐出数千元,将其安葬于杭州西湖的孤山北麓;南社著名书画家诸宗元为他撰写塔铭以示哀悼。但不幸的是,苏曼殊的古墓却于上世纪50年代倒塌,且在1964年,古墓被迫迁至离西湖不远的鸡笼山。

苏曼殊博览群书,能书善画,学识渊博,加入过革新派组织的著名文学团体“南社”,他的许多作品都被刊登在《民报》与《新青年》上。而且,他通晓日语、英语、梵语等许多语言,更是有着极高的语言天赋,所以,他在翻译方面成就显著。

然而,苏曼殊在翻译的过程中却经常不按原文走,甚至,大量的加入了自己的观点,所以,他的翻译作品,也常会受到一些人的抨击。而且,他的小说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爱情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似乎爱情在他的翻译后能够被刻画得更加深刻,迸发出对爱情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他的爱情观中,爱情是大于一切的,但是,其中又不乏消极的情感。而且,他翻译的小说也是风格多变,爱情的美好,亲情的可贵,在他笔下的人物都是个性鲜明,灵魂独特的角色,与小说风格所类似。此外,苏曼殊的诗歌也多为伤感情调,似乎这种情调一直都伴随着他。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这个人一生矛盾,但不妨碍其成为大师

诸天花雨隔红尘,绝岛飘流一病身。

多少不平怀里事,未应辛苦作词人。

旧游如梦劫前尘,寂寞南州负此生。

多谢素书珍重意,怜侬憔悴不如人。

公子才华迥绝尘,海天廖阔寄闲身。

春来梦到三山未,手摘红樱拜美人。

——《步元韵敬答云上人》

都知道,文风代表着作者的情感,他的诗被保留至今的有一百余首。在苏曼殊逝世后,后人将他的作品合编成为《曼殊全集》。如果,用苏曼殊的一句诗来概括其一生,那就是:“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与他的遗言如出一辙,红尘一番,有情却不挂念。

纵观苏曼殊一生,以僧名风闻的那个时代,以他的才情,他的胆识,时人少有能出其左右者,但是,他却袈裟披肩风雨一生。他十六岁出家,多半是以一种无言的行为抗争其多舛的命运。他以半僧半俗的形象参加了革命党,被世人称之为“奇人”,或许,奇就奇在他冷寂的面孔下,蕴藏了一个多彩的人生。

参考资料:

【《曼殊小传》、《苏曼殊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