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薩斯人口論的遺禍,歐美精英的狠辣與歷史一幕重複上演

今天,我們來講講一個很有名的人,馬爾薩斯。

馬爾薩斯是現代人口理論的奠基人,開創了人口論(原名優生學,後改名人口論)。

這個人普通民眾可能不知道他,可是他在精英這層簡直如雷貫耳。

我們先來說說馬爾薩斯的人口論。

馬爾薩斯的有一個很著名的推演,

糧食每年的增長是1,3,5,7,9,11,13...

人口每過幾年的增長是1,2,4,8,16,32...

不管,人口每過幾年增加一倍,但是總有一天糧食的增加速度會趕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所以,馬爾薩斯認為導致貧窮與罪惡的罪魁禍首不是政治,不是制度,而是因為糧食不足。

因此,馬爾薩斯主張控制人口,不過,馬爾薩斯的控制方法是,道德控制?

馬爾薩斯人口論的遺禍,歐美精英的狠辣與歷史一幕重複上演

不論如何,我們先把馬爾薩斯的主張放一邊,我們先來看看馬爾薩斯的理論。

如果小夥伴們還記得漫威電影的滅霸這一角色,應該記得,滅霸的故鄉是怎麼毀滅的。

沒錯,就是根據馬爾薩斯這一理論推演出來的。

但是,小夥伴們有感覺到不對嗎?

沒錯,就是對於科技發展等一些因素沒有考慮進去。

化肥,機械科技的發展,貿易的全球化,綠色革命的推動,導致世界人口爆炸性的增長,可是,我們有聽到哪裡因為糧食不足而死人嗎?不,我們聽到更多的是,貧窮,災難,或是戰亂等而導致的傷亡。

既然,糧食在人口爆炸性的增長下,沒有出現大規模匱乏的危機,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反證,糧食其實也是在爆炸性的增長。

既然,現實證明,馬爾薩斯的理論是錯誤的,那麼我們有談論馬爾薩斯的必要嗎?

當然是有必要。

馬爾薩斯的理論雖然被證明是錯誤的,但是,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貽害無窮。

我們先來舉幾個例子:

一,計劃生育。

嚴格意義上講,計劃生育並不是我們國內原本就有的政策,這確實是外來的政策。全世界第一個執行計劃生育的國家是印度,然後計劃生育的政策失敗,原因自然是遭到印度人民的全體反對。而推動印度執行這項政策的背後主使者就是西方人,我們國家也是一樣,也是因為有外力介入,才執行這項政策。

當然,西方人在積極推動計劃生育政策的時候,也受到反噬,西方普通民眾生育率低下。這下子全世界主要國家都陷入新生兒生育不足的困境。如:

韓國,面對自然消亡難題。

日本,年輕勞動力不足,一些企業沒有接班人,連年輕勞動力都不足,最終導致企業無奈關門。

法國,勞動力不足,引入移民,現在結果已經清晰展現在所有人面前。

二,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雖然看起來跟馬爾薩斯關係不大,但是確實跟馬爾薩斯息息相關。當馬爾薩斯的主張限制人口被提出來時,歐美白人們不可能限制自己的人種族裔數量,必然是要限制其他族裔的人口數量,於是,種族主義開始出現。

三,奶頭樂理論。

這是一種源於階級之間的利益衝突從而誕生的理論。

這個理論的誕生地在美國。

這個理論是要用大量的糖分,低廉的生存物資,娛樂至死的生活環境來麻痺普通民眾,用於減少普通民眾與上層社會的利益衝突。毫無疑問,這個理論有效的緩解了底層與上層精英之間的矛盾,但也讓上層精英肆無忌憚的巧取豪奪來獲得社會資源。這也導致了歐美窮人多胖子,富人多瘦子的現象。

這個理論看起來與人口論關係不大,但是,從人口論來看,放棄底層民眾,適度控制底層民眾的人口,削減底層民眾數量,在這三層選項中。毫無疑問,奶頭樂理論就是選擇放棄底層民眾,施行階級固化的工具,跟奶頭樂理論相同,相似的,還有歐美的大學,歐美的醫療體系等。

...

馬爾薩斯如果看到今天這一幕,不知道會不會後悔提出人口理論。

馬爾薩斯主張適度控制人口,但是如今,歐美精英們將其推向全世界的同時,自己國內的新生兒出生數量也出現下滑。

種族主義的出現,致使如今歐美各國內部矛盾重重。

最嚴重的是奶頭樂理論,奶頭樂理論的嚴重性,並不在於是簡單的一個理論,而是在於愚民,娛民。讓底層醉生夢死,讓上層精英高枕無憂,肆無忌憚的壟斷資源。

含糖量高的食物,低廉的生存物資,娛樂至死的環境,快樂學習的學校,只認錢的醫院等等,這些方方面面都在告訴所有人,沒有努力向上的渠道,只有醉生夢死才是出路。

這像不像我國古代的世家門閥?

從東漢開始世家門閥開始成型,直至魏晉世家門閥才奠定根基,唐末五代十國重創世家門閥,到宋代重文輕武,製造文武隔閡,才徹底把世家門閥肢解。

而如今歐美的上層重新在創造一個世家門閥的世界,我們中國人是知道世家門閥的危害,而歐美人知道嗎?

我們這裡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毫無疑問,歷史的一幕正在重複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