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離婚,只看這一點。

嫁給有錢人,15年難得出門的好友靜突然興奮地來電:“走,陪我來個歡樂下午茶。”

我一愣:“怎麼?你今天被放風啦?”。

不是說吃個“下午茶”好像是大赦,只是婚後她確實已經不被允許。

能不能離婚,只看這一點。


一見面,她就興奮地揚言:“我帶著孩子們搬出來租房子了”。

她似乎要一口氣把她所有的委屈說完,我一邊聽一邊打量她:這個被“幽禁”15年在家相夫教子的中年女人。

褪了當年的溫婉,並不是養尊處優的富態模式,而是穿著完全不顯檔次而稍微有點發黃的白T牛仔褲,疲憊而無光的皮膚暗淡如她的生活。

“夏,你知道嗎?我就是太善良太好控制了。”

她匆忙嚥下一口奶茶繼續說:“我已經三年沒有買衣服了,白T都洗黃了。(確實是)。上週因為褲子太小穿不下,買了2條牛仔褲,就被老公說了一通。若不是我婚後放棄了工作,我會買不了兩條牛仔褲嗎?”

我不無可惜地看著她的眼睛鼓勵她繼續說。

能不能離婚,只看這一點。

Birds Flying Above Girl On Field At Dusk


我知道她已經第三次帶著孩子們搬出來租房子了,她說她實在忍受不了那個自私自利又有嚴重控制慾望的老公。

“四十歲的女人了,要穿那麼漂亮給誰看?”——她老公覺得她不應該買新衣服,最好天天穿寬鬆的運動服;

“你幹嘛老是把手機鈴聲調沒聲?”嚇得她連午睡的免擾模式都不敢開——她老公不喜歡她跟周圍的人有太多聯繫;

她運動,他說:“四十歲的女人了,要那麼注重身材幹嘛?”

她學理財,他說那是賭博;

約她出來喝下午茶,她老公說女人不需要那麼大的交際圈。

……

靜說:"結婚15年,我就徹徹底底活成一個傀儡!每天按著老公的意願和要求“自覺”地生活,做什麼都怕他不同意,做什麼都要按他的要求。"

“我不甘心這樣下去……”靜說這話的時候,低著頭,底氣明顯不足……

能不能離婚,只看這一點。

可愛的小女孩在搬家


然而,我知道,習慣了替人著想卻又缺乏主見的她,會回去的。

因為,她就是那種“離”不了的人。哪怕她學歷不低,思想也不併不落伍,當家是一把手,在外也完全能夠經濟獨立。

李悠懿老師的那篇《你願意做林青霞,還是張曼玉》一文中提出一個鮮明的觀點:

這是一個生活在新時代下的“舊”女性。她們貌似追求“自我”與“獨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與獨立。

她們看起來強大的外表實際上支撐不起一個人的生活。

李悠懿老師整理得很好,這種“新時代的舊女性”常常有三個特點:

第一,經濟上能夠獨立,思想上卻一定要依附其他人;

第二,永遠生活在別人的評價座標中,聽別人的話,看別人的臉,很少探究自己內心究竟希望獲得什麼,自我身體和心靈的舒適度服從社會統一要求;

第三,婚姻觀停留在一百年以前,嘴裡說離婚才能活出自我,實際上卻總希望通過身邊男人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能不能離婚,只看這一點。

年輕女子在咖啡館


靜完全是對號入座 ,婚前她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好工作,個人興趣也多才多藝。這些年,工作放棄了,個人興趣也全部為了家庭封埋!就像溫水煮青蛙,她已經完全丟失了自我。

善良願意為別人著想的她, 生活的一切就是為了得到身邊人的肯定

然而,作為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好人”,這其中的委屈,大概只有她自己數的過來。

能不能離婚,只看這一點。

“你們看見玫瑰,就說美麗,看見蛇,就說噁心。你們不知道,這個世界,玫瑰和蛇本是親密的朋友,到了夜晚


靜終究還是回去了,她說:當你自己一個人去面對生活的時候,你才能體會到,生活中的“一地雞毛,要麼一個人死撐,要麼兩個人承擔”。

你以為一個人生活就簡單了,其實反而是“一地雞毛你自己掃”。

所以,要選擇哪種生活,就看你如何衡量得失和承重點了。

她列舉一些小事,在分居的這段時間裡,小女兒燙傷了,她自己一個人火急火燎狼狽送醫;

玩耍中手脫臼了,她六神無主連個商量的人都沒;

兒子叛逆了,她一個人教育少了個唱紅臉的人,最後還得打感情牌;

工作中有了委屈,回家連個聽你嘮叨的人都沒,在孩子面前訴苦,他們聽不懂也無端受壓;

車開到高速路口,卻不懂應該走哪條道……這些都是極小的事,卻足夠讓你心慌

能不能離婚,只看這一點。

女人,她在客廳裡的沙發上放鬆享受新煮熱茶的大杯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一句臺詞: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而各種“習慣了生活”而無法自拔的人,不是說她沒能力去改變,她只是不敢跨出“改變”的第一步,因為她對“未知”沒有安全感。也可以說她不是一個精神上能夠完全獨立的新時代女性。


悠洢,喜歡文字,也喜歡文字帶來的溫度。@頭條號#情感寫作小能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