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超過150萬,國內疫情雖然比先前好轉了不少,但幾乎所有人還是秉承著能少出門就少出門的原則,所以也導致:

每次買菜都像搞批發。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很多菜買來,還沒來得及吃就放壞了,有些忘了吃,等再拿出來已經成了“殭屍肉”。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冰箱被塞得滿滿當當、亂七八糟,該放的不該放的全一股腦兒塞進去,想配個炒菜還得一通找食材,和在冰箱尋寶一樣。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長時間堆滿東西,還不清理的話,一打開還以為自己囤了一冰箱螺螄粉,味道那叫個酸爽……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外賣不方便,一大家子全靠冰箱裡的食物續命。奈何每次去趟超市都恨不得囤太多東西,回到家又什麼都往冰箱裡塞……


所以常爸深以為,這個時期瞭解一些跟冰箱有關的常識,讓它充分發揮好最大價值,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方便,是非常有必要的。


為節省大家時間,常爸特意給本文做了個目錄,便於大家按需取用。


目錄


✍誤區篇:常見冰箱知識誤區,快看自己中了幾招


✍瓜果蔬菜篇:該放冰箱的怎麼存更好,不該放冰箱的趕緊拿出來騰地方


✍殭屍肉篇:各色肉類,保存多久為最佳?


✍冷凍區篇:想不到吧,這些食物應該放進冷凍層


✍冷藏區篇:不同的位置,溫度溼度不同,儲存食物也大有講究


另外今天也給大家準備了冰箱專用殺菌器,和方便食物保鮮的小套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第三條推送。


誤區篇:這些誤區,你中了幾個?


誤區一:熱飯菜要晾涼之後再放冰箱


以後記得:趁熱放。


很多人認為,把熱的菜放冰箱會很“費”冰箱,冰箱容易壞,所以就把熱菜晾涼了再放。


別!這!麼!幹!


放涼食物的過程,也是一個細菌大軍加急生產的過程,特別是炎熱的夏天,食物是晾涼了,但同時也放餿了……


一般來說,飯菜內部(也就是剩飯菜最中心的部位)溫度降到65℃以下時,很多細菌就開始忙不迭地繁衍後代了,數量呈指數型增長,熱飯熱菜在室溫下放超過兩個小時,細菌就已經是N代同堂了,所以趁熱送冰箱,讓食物儘快冷卻,可以減少細菌數量。


誤區二:細菌能被冷凍層凍死


細菌怕凍不錯,但不至於被凍死。


雖說細菌怕冷,不過倒不至於沒法存活,只是繁殖的速度會減緩,因此即使冷凍也並不能完全保證食物的安全。很多養貓、養狗的家庭喜歡給寵物吃“生骨肉”,也就是把肉冷凍超過72小時,直接給貓狗生吃,寵物這麼吃咱不確定行不行,反正人吃的話,一定要把食物煮熟煮透。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誤區三:食物解凍後就絕對不能再冷凍起來


低溫解凍,會有效減緩細菌滋生。


很多人都知道食物不能反覆冷凍解凍,否則細菌會翻個很多倍,加速食物變壞。


所以事先把食物分裝,用多少就解凍多少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你已經把一大塊肉冷凍起來了,現在只需要其中一部分,如何能最大化地減少細菌的滋生呢?


答案就是:低溫解凍。


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建議把肉放到冰箱冷藏區、或者用冷水解凍,之後再把剩下的肉分裝好放回冷凍區,會放心很多。


瓜果蔬菜篇:該拿的拿出來,該放的好好放


趕緊把這些東西拿出來,佔地方還影響口感


不是所有食物放到冰箱,都能起到“防腐”作用的。有些食物經過低溫冷藏後,反而會傷害口感,甚至會產生有害物質。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土貨”黨:洋蔥、紅薯、南瓜


這類食材都很堅強,比較耐放,如果沒切開,放到陰涼乾燥通風處常溫保存就好。如果買回來的時候還帶著泥土,那就更好了,相當於天然有了一個保鮮層,不用把土清理掉。


南瓜


南瓜的最佳保存溫度是7-12度,所以也不用放冰箱,而且冰箱裡的溼氣會使它變軟並迅速腐爛。南瓜一般個頭比較大,如果一次吃不完,就需要放到冰箱裡了。放入冰箱前,記得將瓜子和瓜瓤刮乾淨,再用保鮮膜包好。


洋蔥


有研究發現,洋蔥沒剝皮的時候放在冰箱裡,很容易吸收水分變成糊狀。但如果是去皮後的洋蔥在冰箱裡可以保存得更久。


紅薯


根據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紅薯委員會專家的說法,把紅薯冷藏在冰箱裡是絕對不行的,因為溫度太低了,紅薯的中央部分會變硬發白,口感也會變差。


紅薯的最佳保存溫度是7-12°C,和洋蔥類似,所以正常放通風室溫就行。


☞“水分充足”黨:黃瓜、西紅柿、青椒、胡蘿蔔、大白菜


這類看起來水分很足,好像不放冰箱就會蔫巴的食物,其實也不用放冰箱。


黃瓜


把黃瓜放進冰箱,其實會加速它“蔫巴”的狀態。一般貯存黃瓜最適宜的溫度在10-12度之間,而冰箱冷藏溫度一般在4度左右,所以黃瓜放冰箱,反而會讓加速其表皮“抽巴”,真成了“老黃瓜刷綠漆——裝嫩”。


青椒


青椒的最適貯存溫度為7到8度,也不宜在冰箱中久存。時間稍長,放在冰箱裡的青椒就會被凍壞,變黑、變軟、變味。


番茄


除非你真的很饞涼番茄的口感,不然是不建議把番茄放冰箱的,因為在低溫下,番茄裡與產生芳香物質有關的基因會被“凍僵”,影響口感。


放冰箱的綠葉菜,怎麼放保存更久?


綠葉菜,毫無疑問,肯定是要放冰箱保存的。保存綠葉菜的三要素:溫度、溼度、空氣。


綠葉菜要麼被放在低溫貨架上,要麼被噴上了水,這都是因為綠葉菜想要保持鮮嫩,離不開低溫和有水的環境。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低溫+密封(低氧)環境下能減緩綠葉菜的呼吸作用,也會降低其表面和內部微生物的活性,但如果要放在冰箱裡保存,就不能給菜葉子噴水了,這會加速蔬菜的腐爛,而且容易滋生細菌。所以把綠葉菜買回家之後,建議把綠葉菜腐爛、壞的部分切掉,可以先洗也可以不洗,但不管怎樣,一定要把其表面的水分瀝乾之後,裝進食品袋冷藏。多擠掉一些空氣,也能延長保存時間。


剛才說的,低氧的環境在哪裡?冰箱冷藏的抽屜裡便是。


Ps:一定不要敞開著把菜放到冰箱裡,會滋生細菌。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錯誤示範,大家別學


蔬菜水果分開密封儲存


因為成熟的香蕉、蘋果裡會分泌乙烯,對綠葉菜等等蔬菜有催熟的作用,會加速腐爛,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果蔬最好能各自密封好了,分開放。


“殭屍肉”篇:生肉到底能存放多久?


扒拉扒拉自己的冰箱冷凍層,不少人一定還能掏出封存好幾年的“古董肉”,當然,也有些生活精緻的家庭,生肉存放期不會超過一個月。雖說現吃現買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是為了方便,或者有些年貨囤得太多,這些生肉到底要怎麼存、存多久才合適呢?


肉類冷凍存放時間表

一般來說,新鮮的肉最好在-25℃快速冷凍,在-18℃的恆溫條件下儲存。


豬肉、牛肉、羊肉:8-12個月

禽類:6個月

肉末、肉丁等:2-3個月

扇貝、蝦蟹等海鮮類:2-4個月

魚、河鮮類:4個月


切裝、分裝處理,避免一塊肉多次解凍,減少細菌滋生


之前已經說過了,反覆解凍會滋生很多細菌,所以分裝,一次拿出來一份,會有效保證肉的營養和衛生。新鮮肉類先切分、分裝,再冷凍,避免一大塊肉重複多次解凍,一方面影響口感,另一方面反覆解凍,也反覆滋生了好多細菌。


洗洗更衛生,保存時間更長


在下冷凍櫃之前,給肉進行適當的清潔處理,不僅會增加肉的保存時長,也更衛生。


比如家禽、海鮮,應該把內臟掏乾淨、裡裡外外都洗乾淨再冷凍;其他的肉類也同樣,如果你是買的新鮮肉,也最好清洗一下再入冰箱,利於除菌。


冷凍篇:這些食物,放冷凍區更好



☞豆子黨:豌豆、毛豆、蠶豆、四季豆,凍凍更好吃


這幾樣豆子,冷凍保存的時間比較長,而且不會特別影響口感。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要吃的時候拿出來,也不用解凍,直接入鍋就行。而且豆子和肉類不同,不會沾到一起,所以也不用費勁分裝。


☞麵食黨:饅頭、包子、餃子,不凍不好吃


這種主食其實可以多囤點,放到冰箱冷凍層,一個月問題都不大,冷凍會鎖住水分,口感幾乎不會受影響。當然,保存這類食物還是建議放涼之後,做好密封工作(保鮮膜、密封袋),否則也很容易串味,到時候吃到兩年前的殭屍肉口味的花捲,就不好了。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雜糧黨:紅豆、綠豆、紅棗、葡萄乾,冷凍防生蟲


天一熱,這些雜糧在南方地區很容易生蟲。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因此雜糧也是建議冷凍的,可以避免蟲卵生長和發黴的問題,免得在紅豆湯裡意外吃到高蛋白類產品。


☞乾貨黨:不凍不健康


蝦皮、海米、小魚乾、自制乾菜等風乾食品也最好放到冷凍室,尤其是含蛋白質一類的食物,冷凍可以避免發潮、蛋白質降解、口感變差、產生致癌物亞硝酸胺等等問題。


冷藏篇:食物的冷藏分佈圖,大有講究


講這篇之前,先勸大家把一些不該放冷藏區的食物都拿出去,常溫保存就行。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蜂蜜、巧克力、堅果、麵包:這些如果放冰箱了,都拿出來吧,不必要。


麵包


麵包在烘烤時澱粉結構會重組,冰箱的低溫就會使澱粉重新回到結晶狀態,使麵包變硬或變味。如果你打算在幾天內吃完,就不要放在冰箱裡。但如果是想多囤幾周再吃,則可以先冷凍起來。


堅果


低溫有助於保存堅果中的天然油脂,但也會影響它們的口感。如果能很快吃完,就放在室溫下的密封容器裡保存,另外少囤貨,只買新鮮的。


蜂蜜


低溫會使蜂蜜結晶和凝固。所以不要放在冰箱裡。這個相信大家都有經驗。


巧克力


冰箱的溫度和溼度會影響食物的味道、顏色和質地。巧克力(特別是可可脂)也會吸收周圍食物的味道,所以最好遠離其他有味道的食材。


☞生熟一定要分開


不論是剩飯、打開的牛奶、綠葉菜,一定都要用保鮮袋、保鮮膜都分裝好,生熟食物之間互不打擾。因為生食中普遍存在著各種寄生蟲和細菌,其中一個最大隱患是“李斯特菌”汙染。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李斯特菌是引發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它能在低溫下存活很久,人如果感染之後,一般會出現發熱、噁心、腹瀉等等的症狀。


李斯特菌一般存活在生肉裡,包括一些沒有消毒過的生牛奶。所以生熟一定要分開、密封好了放,不要把剩菜直接端盤子“裸著”進冰箱。


☞別把冰箱塞太滿


冰箱塞太滿,裡面的空氣沒法形成對流,會加重冰箱的負擔。而且過多食物擠在一起,也容易導致食物直接細菌的交叉感染,還容易串味。


位置這麼擺,最大程度保鮮

什麼該往冰箱放,什麼不該?一次性說清冰箱裡的“冷”知識


這張圖一目瞭然,中上層的地方溫度適中,可以放一些對溫度要求不那麼高的食物,比如老乾媽、黃豆醬;如果你想吃涼番茄,也可以放到這裡,對口感的影響會小一些。


中下層的地方,溫度偏低,利於儲存一些剩菜、鮮牛奶,不要把蔬菜放在靠近內壁處,因為菜葉子可能被凍壞;


抽屜區,放綠葉菜其實是最好的,可以起到留住水分的作用;


櫃門邊上,溫度比較高,可以放點雞蛋、鹹菜、調味料(炸雞粉之類的)。


寫了這麼多,其實是想告訴大家,冰箱不是保險箱,也不是消毒櫃,別什麼都一股腦兒往裡面塞,還是要多講講方法,最後希望大家和冰箱相處愉快!


本文審稿專家:劉遂謙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營養學專業碩士,澳大利亞營養師協會認證“臨床執業營養師”。有豐富的兒科及孕產婦臨床營養經驗和嬰幼兒及兒童營養指導經驗,長期受邀為多家母嬰雜誌、網站、廣播電臺及母嬰節目供稿、審稿、答疑、訪談、錄製等,參與多本營養學專著及教材的中英文翻譯及校譯,最新著作《寶寶餵養7堂課 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