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有預警,“小中風”竟然是提醒

“這人老了,腿腳一天不如一天了”,65歲的王大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多年,幾天前吃完早飯後,他剛準備從椅子上站起來,突然覺得右邊胳膊腿不聽使喚,邁不動步。一起身,竟然跌倒在地上了,說話時舌頭也不靈光了。不過,這種現象過幾分鐘的功夫就好了。大爺不敢掉以輕心,趕緊諮詢醫生。醫生告訴他,這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叫作短暫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它可是腦血栓形成的前兆或者說是“超級”預警信號,必須高度重視,儘早治療。

中風有預警,“小中風”竟然是提醒

什麼是“小中風”呢?

中風也稱腦卒中,分為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調查顯示,中風已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也是中國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

中風有預警,“小中風”竟然是提醒

“小中風”也稱為中風預兆,醫學上稱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常在中風發病之前的幾個小時或幾天內發生,表現為突然口角歪斜、說話含糊不清、一側身體麻木無力、頭暈、失去平衡力、視物模糊不清等,多為一過性,可在半小時內恢復。其發病高峰為50~65歲,男性多於女性,常在清醒時發生,且反覆發作,間隔時間長短不等,不留明顯後遺症。


中風有預警,“小中風”竟然是提醒

臨床上短暫腦缺血發作常表現為兩大系統的症狀:

(1)頸動脈系統短暫腦缺血發作

主要表現為眼前發黑、一側肢體麻木無力、言語不清、突發的意識模糊等;

(2)椎基底動脈系統短暫腦缺血發作

主要症狀是眩暈、嘔吐、平衡障礙、猝倒、黑朦複視、遺忘、失認等。

中風有預警,“小中風”竟然是提醒

腦中風的超級預警信號

一旦發生了短暫腦缺血發作,則意味著患者的腦血管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理改變,血液有形成分的高聚集性已達到一定程度,那麼近期發生腦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非常大。據專家介紹,有30%-40%未經治療的短暫腦缺血發作患者會發展成為腦血栓。

但由於短暫腦缺血發作持續時間短,發作後又能完全恢復正常,所以常常不被重視。患者通常不去醫院就診,更別說住院系統治療了,等到短暫腦缺血發作反覆發作,最後進展為腦血栓形成才緊急送往醫院,結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留下了終生的遺憾。

中風有預警,“小中風”竟然是提醒

控制危險因素預防“小中風”

治療短暫腦缺血發作關鍵在於消除病因和危險因素,減少和預防復發,延遲或防止腦血栓的發生。

要預防短暫腦缺血發作一定要控制好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是短暫腦缺血發作和腦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素。長期高血壓、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內皮,引起微血管病變,脂代謝紊亂,膽固醇沉積於血管內膜下,血小板等粘附聚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成為短暫腦缺血發作和腦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礎。因此,“三高”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藥,將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

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很重要。肥胖、吸菸、酗酒的危害問題已是老生常談。但要改變這些不良生活方式,關鍵在於持之以恆,形成習慣。生活中以低鹽、低脂飲食為宜。多吃蔬菜、水果,戒菸、少酒,保持愉快穩定的心情和樂觀的心態。寒冷天氣注意保暖,適當運動,防止血管收縮,血流緩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