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確保復工復產“成色”

新華社上海4月14日電 題:確保復工復產“成色”

新華社記者楊有宗

當前,我國各地正積極穩妥推進復工復產。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復工復產要保質保量。一方面,加快復工復產是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經濟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復工復產的速度、廣度、力度,既關係到每家企業的生存發展,也關係著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更直接關係到每個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復工復產措施,來不得半點虛假,各部門各地區一定要將幫扶政策落到實處,切勿打小算盤玩用電量“數字遊戲”等小把戲。比如,強化財稅金融支撐,加強對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打好政策“組合拳”,積極幫助企業破解難點、打通堵點,保障供應、銷售渠道暢通。近期,上海會同江蘇、浙江、安徽建立長三角復工復產復市協調聯動機制,對企業急需的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開展區域協作供應,推動全產業鏈聯動復工,不失為一種有益探索。

保證復工復產“成色”,既要立足當下,更要著眼長遠。各部門各地區要開動腦筋,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此外,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各地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建立主客觀相統一、多維度、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保證復工復產率、用電量等指標的真實性。同時,堅持問題導向,解決一個個實際困難,真正提升復工復產的“成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