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小说︱ 牌坊

故事:小小说︱ 牌坊

袁老太君最骄傲的事,就是镇子有七座贞节牌坊,她们袁家就占了四座。

袁老太君是镇上辈分最高的人。老太君八十岁大寿那天,镇长带着各大家族族长和高门大户的代表一起给老太君祝寿。大家把寿礼放好,跪下磕头拜寿。大伙一起高喊:“祝老太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镇长说:“老太君,你们袁家是咱们镇子的荣耀,是咱们镇子的榜样,大家都要向你们学习。老太君,要不您再给讲讲哪些牌坊的故事?”

袁飞的奶奶赶紧拦着,说:“族长,今年就免了吧!您看老太君都80岁的人……”

未等袁飞的奶奶说完,老太君的脸耷拉下来,说:“儿媳,我没事!飞儿,扶太奶奶到街上去,我今天再给大伙儿说说咱家那些牌坊的故事。”

袁飞在左边,他刚过门不到一年的媳妇在右边,两人扶着太奶奶慢慢走出院子,来到街上。袁飞的母亲何红搀扶着婆婆在后面跟着,镇长和众人簇拥在周围。

镇长高喊一声:“各位乡亲,老太君要讲袁家牌坊的故事了,大家都好好听着,回家后再给族里人、家里人讲讲。袁家这样的好家风,咱们要好好学习,一代一代传下去。”

袁老太君先从自己的奶奶的牌坊讲起。她抚摸着牌坊,脸露笑容:“我奶奶16岁嫁入袁家,19岁的时候我爷爷在赴京赶考的路上遇到土匪,爷爷为保护同行的人与土匪搏斗身亡。我奶奶守孝奉节40年后,县里立此牌坊,对我奶奶进行表彰。”

“好啊!”人群发出一阵欢呼,接着一阵掌声。

接着,老太君又给大家讲了第二座牌坊,也就是她婆婆的故事。讲完后,镇长带头喊到:“好啊!”人群又是一阵欢呼,又是一阵掌声。

到了第三座牌坊前,老太君仔细摩挲着牌坊的底座、立柱,一脸自豪,说:“16岁那年,我来到这个家,一年后生下一子,第三年又生了一女,本以为一家人能好好过日子,没想到老天爷太狠心了,一场大病夺走了孩儿他爹的命。我本想随他而去,可看到婆婆,还有两个孩子,我忍痛活了下来。我侍奉婆婆,抚养孩子。49岁那年,是我来到这个家第33个年头,县里给我立了这块牌坊。”

“好啊!”人群又发出一阵欢呼和掌声。

到了袁飞的奶奶牌坊前,老太君叫她自己讲。袁飞的奶奶有些害羞地说:“母亲,还是您说吧,我嘴笨,不会说话。”

老太君哈哈笑了:“瞧我这儿媳妇,今儿个像新媳妇似的。我这个儿媳妇,17岁来到我家,没想到两年后我那苦命的儿子因为瘟疫,找他爹他爷爷去了。我这儿媳妇一个人担起全家的重任啊,得养我这个老婆子,还有一个孩子,她受得那个苦啊……后来,县里就给她立了这块牌坊。”

镇长再次带头喊了起来:“好啊!”人群又一阵欢呼和掌声。

等大家安静下来,镇长说:“过几年,你们家又要添一座了。”

老太君看着袁飞的母亲何红,笑着点点头,说:“是啊,我这个孙媳妇可孝顺着呢。我们袁家的家风一定要代代相传。”何红的脸红了,她低下了头。

趁众人不注意,袁飞的媳妇悄悄伸出左手,绕过老太君后腰抓住了袁飞的衣襟。袁飞感觉到了,右手悄悄抓住媳妇的手。媳妇紧紧抓住袁飞的手,怕他飞了似的。

讲完牌坊的故事,一群人又簇拥着袁家老少回到家里。镇长和几位族长陪着老太君拉了几句家常,才散去。袁家人劳累一天,晚饭后就早早休息了。

没想到,第二天天刚亮,袁家传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等镇长带人到袁家一看,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何红早晨起床后,发现儿子儿媳的房门开着,大吃一惊,以为家里招了贼。等她进屋一看,儿子儿媳不见了踪影。在书房里发现了袁飞留下的纸条,上面写着:“孩儿立志出外求学,学成后自归,家人无忧勿寻。”去哪里,没有写。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老太君、何红和她婆婆三个人哭得昏天黑地。

老太君边哭边骂:“这两个不孝的东西,把袁家的脸都丢尽了,给祖上丢人啊!”骂完袁飞两口子,又骂何红教子无方,管教不严,养了个白眼狼。何红哭得说不出话来。

镇长安排人陪着袁家三个女人,劝慰着她们,又派了几路人马分头去找。等到中午,派出的人都回来了,说周边五十里内的地方都找了问了,没有找到,也没有人见到袁飞和他媳妇。何红和婆婆、老太君又哭了起来。此后,邻里时常在夜里听到袁家传出女人的骂声和哭声。

隔年秋,老太君去世。二十年后的一天,镇子来了一队人马。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军官,带着漂亮的太太和三个孩子,还有五十多个扛枪的士兵跟着。那军官带着太太和孩子走进袁家大院的时候,何红和婆婆吓了一跳。

军官和太太孩子扑通扑通跪在何红和她婆婆面前,喊道:“母亲,奶奶,不孝的飞儿回来了!”原来是袁飞一家子回来了。何红抱住儿子,呜呜大哭起来。袁飞媳妇也哭起来。袁飞的奶奶把三个孩子搂在怀里,哭一阵,笑一阵。

袁飞的奶奶对何红说:“儿媳啊,还是你当初的决定英明啊!”

半个月后,镇子上又立起一座新的贞节牌坊,是袁家的。

结尾二:这天后半夜,镇子里想起阵阵爆炸声。很多人被惊醒,但没有一个人敢出来。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镇子里的牌坊都被炸碎了,而袁家大门紧锁,里面空无一人。


故事:小小说︱ 牌坊

作者简介:冯秀丽,男,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人。现为高中教师。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写作,写过诗歌、散文、小说,文章曾在当地报刊发表。



《乡韵文学》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